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解決城市管理方面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城市管理問題已成為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之一,如何解決城市管理問題是關乎我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重大課題。為了全面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我們有針對性的提出“暢通、藍天、清水、清潔、綠色、寧靜、平安”等七大工程,使城市經濟步入健康文明和諧發展的軌道。
一、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近年來,我市在城市管理上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存在的問題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交通壅堵日趨嚴重。
一是城區道路網建設遠遠不適應城市人口和經濟發展的需要。自2000年撤地設市以來,榆林市區人口由20萬發展到30多萬人,而建成區的道路網仍然是以前形成的七縱四橫。具備6米以上雙車道行車功能的18條主次干道總長51.6公里,其中,車行道寬在20米以上的僅占到27.3%。同時,市區內南北通道多,東西通道少,由于規劃的原因,許多路段為頂頭路,限制了車輛的暢通。
二是近年來機動車迅猛增長,給交通管理帶來較大壓力。目前在榆陽區的范圍內,小轎車保有量由2000年的2305輛增加到現在的2.46萬輛,同期私家車保有量則由2114輛增加到2.26萬輛,分別增長了10.65倍和10.7倍,摩托車和三輪車(不含農機部門注冊登記數)保有量達到了3.4萬輛。這一龐大數量的車群在城區運行,出現交通壅堵是不言而喻的。據調查,榆林城區最壅堵的路段有榆陽中路、新建路等,最壅堵的路口有新建路與榆陽車站十字,新建路與普濟寺巷、新樓巷、鹽市巷、鐘樓巷、紅山路交叉口,長城路與榆陽路、鐘樓巷、人民路交叉口。其中人民路與長城路十字和榆陽路與新建路十字,最高一小時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車流總量分別達到1.1萬車次和9866車次。
三是長途客運汽車站的布局不合理。現有的長途客運汽車站均處在城區的商業中心,車輛出入加劇了交通堵塞。如市運輸公司汽車站門口路寬僅11米,每小時車流量達2500輛,僅市運司每天發往各地的客運車輛就達1100多輛。
四是市內公共交通發展滯后。榆林與延安市區人口數量相近,榆林市城區現有公交線路10條,公交車133輛,出租車464輛。而延安市現有公交線路28條,公交車286輛,出租車453輛,延安市城區的交通秩序和運營狀況明顯優于榆林。
五是榆林城區沒有專門停車場,車輛存放只能擠占機動車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停車站點、公交線路設置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新區建設的需要。
六是市區交通流量大的21個平交路口,只有9個實現了紅綠燈信號控制,且無安裝電子監控器,有些交通標志、標線也沒有按標準設置。
七是出租車管理不嚴,無經營年限限制。非法營運的無照車、摩的、三輪得不到有效治理,造成交通秩序混亂,事故不斷發生。八是一些商場、酒店、醫院門前熟食、瓜果、雜貨攤點亂擺,夜市占道經營,直接影響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2、大氣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
一是二氧化硫和總懸浮顆粒物值一直超標。因為榆林城區年耗煤總量約60多萬噸,其中鍋爐耗煤約30萬噸,市民小爐灶直接燃煤約30萬噸,冬季采暖期耗煤約占全年總量的80%以上。城區現有建筑面積約1132萬平方米,而小鍋爐和小爐灶供熱面積約867萬平方米,占到總面積的76%。
二是天然氣、集中供熱的數量和范圍遠遠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榆林城區現有居民58225戶,其中有樓房的29821戶,已安裝天然氣28330戶,氣化率達到95%;平房28404戶,安裝天然氣2264戶,氣化率僅為13%。現建成的南郊供熱站供熱能力160萬平方米,僅為新建南路、膚施路和上郡路兩側供熱,占城市熱負荷的8.83%,供需矛盾突出。
三是北郊、西沙熱電廠建設項目因受征地、容量等限制不能及時開工,由于改氣、集中供熱成本高造成氣化率低、集中供熱步履蹣跚。
四是車輛尾氣超標排放、沙塵暴頻發也給大氣污染治理帶來了困難。
3、城區污水、垃圾處理滯后的局面沒有根本扭轉。
一是城區水污染加劇。據調查,榆溪河三岔灣斷面氨氮、高錳酸鹽指數較高、油類污染比較嚴重,最差的V類水超標達4倍多。紅石峽斷面高錳酸鹽和氨氮也略超Ι類水標準。
二是缺乏水源地監測保護措施。紅石峽水源是榆林城區骨干水源,上游頭道河則工業區、牛家梁、金雞灘工業區,其地下匯流全部入注紅石峽,一旦上游發生污染事件,直接威脅紅石峽供水安全。
三是管理缺乏一致性。由于城區水源地缺乏統一管理,機關單位、廠礦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大量建自備井,目前城區有自備井141眼,取水量高達370萬立方米(不包括開發區和蘇莊則)。導致地下水位下降,鴛鴦湖干涸。
四是缺乏污水處理的設施和能力。按城市日供水量2.2-3萬立方米推算,榆林城區污水排量約20000立方米/天。這些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雨污混流,導致榆溪河干流、榆陽河水質惡化。
五是城區垃圾處理不夠及時。目前,榆林城區日產生活垃圾450噸,工業、建筑垃圾800噸。由于垃圾處理設施簡陋,且缺乏市場運作機制,因此,形成了垃圾亂堆亂放,處理不夠科學的弊端。
4、噪聲污染一直居高不下。近年來,城區車輛鳴笛沒有徹底禁止,高噪聲的拖拉機等進入市區運載建筑材料,超時限夜間施工,商業、娛樂業無限制播放音樂,婚喪嫁娶鼓樂徹夜不停,使噪聲與日俱增。據市環境監測總站“十五”期間對城區噪聲監測結果表明,噪聲污染五年均值上升為72分貝。
5、管理體制不夠順暢。主要是管理缺乏統一性、全局性。由于管理的權利和義務混淆不清,出現有利的事搶著干,問題繞著轉,工作生搬硬套,部門間缺乏協調配合。如榆林城區自來水供應就涉及到榆林市建設局、水務局、榆陽區水務局、開發區管委會四個管理部門和市自來水公司、區紅石峽供水站、經濟開發區水廠、尤家峁水庫及市、區水資源辦等十個部門和單位的經營管理,缺水時供不上,豐水時能力閑置。撤地設市以來,市上和榆陽區一些部門交叉、重疊,很多職能、分工問題改革不到位,如有線電視管理分割為市、區兩家。環衛清掃6米以下巷道劃歸區上管理,6米以上歸市上管理,區環衛工工資為180——200元,市上環衛工工資平均為480元,由此,引發了許多矛盾和困難,使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難盡人意。
同時,榆林市區社會治安秩序不良,偷盜、搶劫、殺人等犯罪活動時有發生,使一些居民缺失安全感。還有城區綠化與城市建設沒有嚴格按規劃協調發展,不僅綠地面積小,而且人為破壞綠地的行為也比較嚴重。
二、實施七大工程,促進城市步入健康文明和諧發展軌道
如何解決城市管理問題是關乎我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重大課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抓住主要矛盾,重點實施“七大工程”,營造和諧文明、健康向上的城市發展新環境。
1、暢通工程。旨在整頓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為市民提供一個暢通、便捷、舒心、安全的交通環境。
一是建立政府統一領導,公安、規劃、城建、交通、工商、物價、安全等部門參與的城市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和處置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項目、重大議案和重大問題,形成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新型城市管理工作新機制。
二是加快路網建設。要在一完小、市一中和南門口等交叉路段建設天橋,通過立體通道,分流過往行人。應拓寬榆陽中路以及榆陽橋,打通長城南路,重點解決榆林城區交通瓶頸。要統籌安排,抓緊上郡路至開發區沙河路通道建設和駝峰路中端改造。要把駝峰路東部路網建設列入重要日程,通過路網建設帶動東沙的開發和發展。
三是構建以公交車為主導的城區運營基本框架。建議大量增加公交車新線路和公交車數量,并對現有公交線路進行合理調整并科學安排運營走向,盡快開通二街到開發區公交線路。要在西沙、東沙、南郊等不影響交通的地方設立公交車站點,并延長晚間收車時間,不斷提高公交運營服務的水平和質量。
四是啟動火車站旁長途客運站、北站(北岳廟)和南站(三叉灣)建設項目。盡快實施市、區客運站的整體搬遷,對容易造成壅堵的車輛辦證、審驗、檢查、處罰等窗口單位(如區運政所、市交警二大隊、超限檢測站等)進行限期搬遷。市客運站搬遷后,要在此處與原招待所、原交警支隊及征稽處,建立三個大型地下停車場,以緩減停車難的問題。要對規劃確定的車站,公交總站,停車場等城市交通用地,嚴格控制管理,不得被其它項目擠占。
五是在主要路段、路口、居住小區以及銀行、商貿大廈等重點區域設置電子警察,利用現代設施,提高對交通以及公共安全的監控、約束、管制能力。要建立市級110、119、120“三合一”的集公共治安處置、為群眾提供生活、生產服務以及突發事件應急于一體的指揮中心。六是加強出租車運營的管理。整合出租公司,整頓出租車市場秩序,制定出租車運行年限。嚴格禁止無戶、無牌、普戶車載客行為,徹底治理摩的、三輪車違章問題。
2、藍天工程。旨在消除大氣環境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使大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要求標準,讓市區擁有藍天白云的自然景觀。
一是著力解決民用爐灶燃煤問題。加快熱源建設,擴大管網工程,組織專家及技術人員,就平房區集中供熱、天然氣進戶、爐灶改造等技術難點進行攻關研究,尋求實用可行的解決辦法。由于熱網、天然氣進平房管網費用偏高,因此,對采用集中供暖、供氣的用戶政府應給予一定經濟補貼。在集中供暖和氣化暫時難以到達的區域實行禁煤,改燒蘭炭。要吸引民間資本進入供氣、供熱行業,建立3—4家供氣(熱)公司,氣源、熱源由政府統一監管定價,企業競爭經營,以打破供氣(熱)的壟斷經營,加快平房區供氣、供熱改造步伐。
二是進行車輛尾氣超標排放專項治理。建立車輛尾氣排放的檢測、監控、跟蹤、強制檢修和停運處罰等制度。在市區東南西北各建一個加氣站及雙燃料廠家在榆維修站。新購進公交車和出租車必須是雙燃料車,替換和淘汰性能差、容量小、尾排重的大公交車和出租車。因油改氣車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應廢止榆政辦發[2004]92號文件中關于兩車(公交車、出租車)燃氣改造的條款,限期對油改車進行拆卸或禁行。
三是對建筑、工業企業實行強制性防塵措施。對未采取防塵措施的企業或廠礦勒令停產整頓,凡對造成重大大氣污染事件的處以重罰,勒令停產,調消執業資質。運輸煤、沙、水泥等易產生飛塵的車輛進入市區必須采取強制防塵措施,施工場地、路段或拆除工地要經常撒水防塵。
3、清水工程。旨在保護水源,消除水污染隱患,實現高質、安全、理想用水目標。
一是走市場化營水之路。組建2—3個供水公司,形成有序競爭機制。二是盡快關閉自備井,禁止地下水的無序、過渡開采。使城區供水步入科學化、法制化、市場化軌道。三是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項目及管網系統建設。通過政府籌建,公司化運營,每處理一噸達標水,除可向居民、單位收取一定的費用,政府要給予一定財政補貼,實現水廠和政府雙贏。四是加強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監管,對水源構成潛在危脅的非零排放企業、廠礦和已造成污染的氮肥廠等進行關閉或搬遷;要加強對農田、漁塘管理,禁止過量施用化肥、農藥,通過政府贖買造林、政府補貼農民將農用地改為林用地的辦法治理農藥、化肥殘留污染。五是建立城區水源地動態監控系統。在城區水源地由環保、水利部門共同建立監控系統,重點對工業項目對地下水的影響進行跟蹤監控,保證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
4、清潔工程。旨在動員一切力量,大搞愛國衛生運動,創建衛生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
一是垃圾處理實行公司化運營。城市生活垃圾進行市場化運營或地段物業化管理,政府制定相關政策給予鼓勵和支持,如大千保潔公司,用42萬元購置的6輛垃圾收集車,收集解放路、新建路、長城路等路段的垃圾及西沙兩地塊的清掃保潔工作,運行良好,很受市民歡迎,是實施城市清潔衛生工作的有益償試。要實行建筑垃圾完全處理,生活垃圾分置處理,建筑垃圾由建設單位出建筑垃圾處理費,承接單位按規劃填埋造地,建成土地進入市場獲取一定效益。生活垃圾可回收的要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
二是醫療廢物及危險品廢物等的處理,處理廠由國家出資建設,公司競標經營,處理費用按保本微利的原則,由政府定價,廢物產生單位承擔。
三是要采取重點整治,突出檢查,夜間巡查等辦法,治理清除亂貼亂畫行為。要采取聯合執法的辦法,整治亂停亂放的行為。要加快城區公用廁所建設,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高城市形象。
四是開展創建衛生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活動。由市區統一組織實施衛生城市和環保模范城市創建活動,制定行動綱領、任務和目標,將責任細劃分解到每一單位、街道、社區。要加大對城鄉結合部、閑置地址、鐵路、國道沿線、加油站、車站內外、集貿市場、夜市、河道等處的環境衛生整治力度,為建設創新型城市營造良好氛圍。
5、綠色工程。旨在增加綠化面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一是建設環城綠色屏障。要將東線的東沙林場至七里沙、西線大墩梁、北線紅石峽萬畝生態公園,南線三叉灣農田綠化帶和河堤林帶,延伸連接成環城區立體綠色屏障。為了有效保護林地,要劃出地塊,建立公墓,讓現有墓地集中入駐公墓。要逐步開放林地,發展集休閑、觀賞、度假于一體的旅游項目。
二是保護榆陽河、榆溪河旁農田綠化帶。對榆溪河從黃莊至紅石峽河川濕地、農田帶,要采取非常嚴格的保護制度和措施進行保護。
三是對榆林城區范圍內所有綠地、樹木實行造冊登記,掛牌管理。要實行綠地樹木認證管護和門前綠地樹木管護責任區制度,使城區綠地、樹木走上以法管理的軌道。
四是做好城市規劃,改變過去胡同式街道、插空建房的布局,每隔一定距離應建一小塊街心花園。對綠地可實行冠名建設,凡投入一定資金建設綠地的單位或個人可設立冠名標志。
6、寧靜工程。旨在減少噪聲,為市民創造和提供一個舒適、寧靜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一是對進入市區的車輛一律限速、禁止鳴號;要劃定不同區域限制三輪并禁止農用拖拉機等高噪聲車輛進入城區,以減小噪聲污染。
二是要采取種樹、設綠蘺的辦法,在道路兩側建立隔離帶,以緩減交通噪聲。
三是建立城建、環保、公安、工商聯動機制,對建筑、裝璜、娛樂、商業叫賣和婚喪嫁娶鼓樂噪聲進行管理和限制。特別對建筑施工企業應嚴格管理,要求設置屏障,限制施工時間,盡量減少噪聲干擾。
7、平安工程。旨在化解矛盾、預防犯罪,提高公共安全的防范意識,為榆林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發展環境。
一是大力開展創建“平安榆林”活動,要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形成全民動員、人人參與、共創平安的局面。要以開展平安縣區、平安鄉鎮(辦事處)、平安村組、平安社區、平安校園等基層創建活動為載體,積小安為大安,實現“平安榆林”的整體目標。
二是積極探索建立社區、地段或重點區域治安承包責任制,逐步實現治安防范社會化、職業化。要在主要小區、街道設立“電子警察”,并與公安監控聯網,逐步擴大監控范圍。
三是要實行警力下沉,強化夜間巡邏并讓民警進社區。每個社區有一名民警在社區指導物業管理、治安防范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