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濟局提升經濟發展環境的調研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上辦了很多實事。各部門、各單位改善服務態度,規范和簡化辦事程序,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然而,縣內外投資者在投資興業的過程中也常常感到:“桃花源里難耕田”。難在哪里?是不是的政務環境不夠優?是不是的社會環境不夠好?是不是人的思想不夠解放?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對縣的經濟發展環境進行了一次深入調查。在調查中,社會各界、人民群眾反映最突出的是“一亂二難三差”。
“一亂”,就是亂罰款。執法部門到企業執法,是國家法律賦予的職責,本無可非議。但有的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卻變了調,走了樣,名曰執法,實為罰款,罰款成了某些部門增收的主要方式。據某執法單位負責人透露:去年向企業和單位執法收費350多萬元,其中罰沒收入高達140多萬元,占總額的40%。某些執法部門還把完成罰款任務與執法人員工資福利掛鉤,完不成任務就會影響待遇,這樣迫使執法人員千方百計查問題,查出問題就罰款。更有少數部門實行“放水養魚”的政策,對違規經營,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只罰不糾,以罰代糾,屢犯屢罰,致使有些問題惡性循環,長期得不到根治。
“二難”,就是門難進,事難辦。無論是內商還是外商,普遍感覺到辦企業很難,難在要拜的“碼頭”多、行政審批手續多。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開發商到某單位要辦好一個證件需要進15道門;新辦一個工業項目從注冊登記到開工建設,最多的要經過25道行政審批,蓋64個公章。某企業老板無可奈何地說:現在辦事為什么這樣難?領導都好說,就是部門難得拜,要辦好一件事,腿都要跑長,樓梯都要爬溶。
“三差”,就是企業周邊環境差、社會治安秩序差、部門相互配合差。所謂“企業周邊環境差”,主要是少數地方的基層干部及群眾打著要生存的旗號,向企業特別是外商投資者強行參工參運、強攬建設工程、強行索拿卡要,嚴重地損害了的整體形象,嚴重地挫傷了外商在投資興業的積極性。如桃花商業步行街建設,從2003年開始規劃選址,歷時三年,停停打打,遲遲不能動工,周邊環境差是個重要原因。居民李某在去年8月,把80多歲的老母從鄉下接來,搭棚將其安置在施工現場阻工長達半個月之久;以當地大社員郭某為首的一伙,強行參工參運參供,哄抬價格,實行壟斷,阻工長達一月有余,嚴重地影響了步行街的建設。所謂“社會治安秩序差”,主要反映在城區、集鎮、企業周圍,一小撮社會渣子、流氓地痞、吸毒者經常三五成群在酒店、娛樂場所尋釁鬧事,敲詐勒索,有的甚至攔路搶奪搶劫,居民缺乏安全感。所謂“部門相互配合差”,主要表現在部門之間在執法過程中不協調不配合,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的現象比較普遍。今天這個部門到企業執法,明天那個部門到企業檢查,甚至一個部門的幾個股室輪番到一個企業去執法檢查,有的還點名要主頭親自接待,否則就不高興。誰都得罪不起,誰也不能得罪。企業負責人無可奈何,疲于應付。
作為一個欠發達的內陸縣,擺在首位的是如何加快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不起來,政府的日子不好過,部門的日子也不好過,大家的日子都不會好過。目前我們還處在體制轉型期,需要正確處理好發展與執法、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部門利益與全局利益的關系,切實增強全局意識、服務意識,多一些文明執法、少一些簡單粗暴,多一些人性管理、少一些殺雞取卵,多一些優質服務、少一些推諉扯皮。就如何改善的經濟發展環境,我們特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一)統一思想認識,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優化發展環境是加快發展的關鍵所在。全縣上下都要為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多唱贊歌,少唱反調。要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以及各種會議和活動,大力宣傳縣的投資政策,多宣傳縣部門開展優質服務的典型。通過廣泛深入地宣傳,使全縣人民樹立“人人是形象,個個是發展環境”的理念,營造一種“你發展我鋪路,你投資我保護,你納稅我服務,你有困難我幫助”的良好氛圍。要把投資商當上帝,把納稅人當上帝,把創業者當上帝,不讓外商受“內傷”,不讓內商受“外傷”。要有海納百川、包容四方的氣度,做到“老客家、新客家,來桃創業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桃工作都是人”,真正把建設成為投資的熱土、創業的樂園。
(二)創新管理機制。打造優質的政務環境。借鑒外地經驗,結合實際,重點將以下五項制度推進到位。
1、把“陽光收費”制度推進到位。建議縣政府法制辦、縣發展改革物價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對全縣執法執收單位的行政收費項目、依據和標準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對明令取消而還在收費的項目要堅決廢止;對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收費項目要堅決停收;對浮動幅度較大的收費項目應取下限;對涉及全體居民利益的收費項目要實行聽證。對清理后經物價部門核定的收費項目和標準,執法單位要向社會公開,上網公布,把執法收費置于“陽光之下”,真正接受社會監督。
2、把實行“一個窗口”辦理制度推進到位。所謂“一個窗口”辦理是指各職能部門必須在縣政務中心設立“一個窗口”明確一名業務能力強的骨干擔任協調聯絡員,負責全程辦理企業及個體工商戶項目審批手續和各種證照。按照“服務零距離、管理零障礙、工作零缺失”的要求,形成“只進一個門、只認一個人,辦成所有的事”的工作機制,徹底改變目前縣政務中心辦證和部門辦證“兩張皮”的現象,在推行“一個窗口”辦理的同時,對各部門項目審批和辦理證照實行限時制。凡無故拖延不辦的,對其經辦人、主管領導實行責任追究。
3、把重點企業聯系制度推進到位。縣從2004年9月開始實行“重點企業聯系制度”,對規范行政執法行為、遏制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四亂”現象起到了較好的作用。目前全縣已納入重點聯系的企業有38家。建議根據企業發展實際情況,逐步擴大聯系范圍和數量。對納入重點聯系的企業,部門執法人員到企業執法檢查,須經單位主管領導同意,到縣優化辦備案后方可進入。否則,企業可以拒絕檢查。
4、把優化環境舉報和查處制度推進到位。縣糾風辦、縣行政效能監察室要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上發揮監督作用,設立舉報電話,落實專人負責受理,做到有報必查,有查必果。對干擾和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單位和個人,發現一起,核查一起,一經查實,要依規依紀嚴肅處理,并將處理結果通報全縣。縣優化辦要繼續強化工作職能,充分發揮其組織、協調、監督作用。
5、把部門測評制度推進到位。縣優化辦對全縣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單位實行滾動式分開測評以來,對促進各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切實改進機關作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社會各界反映很好,應繼續完善和堅持。對在測評中反映出的問題,縣優化辦要及時與有關部門通氣,并督促及時整改;對全年測評在前三位的,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后三位的,要對其負責人實行誡免談話;是線管的科局建議上級主管部門作出相應處理,保證部門測評工作真正管用起效。
(三)搞好相互配合,改善行政執法環境。“發展靠環境,環境優化靠大家”。在改善、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上,部門與企業、部門與部門之間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創造出和諧的執法環境。為此,執法部門要轉變執法觀念,把執法的重點由“重收費輕服務、重罰款輕教育”轉變為“重服務少收費、重教育少處罰”上來,對企業應實行“保姆式”服務,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和經營環境。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也要依法經營、誠信經營。不要一味的強調保護自身利益,而不守法經營。對部門依法檢查,依法收取稅費,要積極主動配合,該納的稅堅決納,該繳的費堅決繳,為部門提供良好的執法環境。要重點解決好多頭執法、重復檢查等問題,對多個部門均有執法權的,由綜合管理部門對其執法范圍給予明確界定。如食品安全生產和經營涉及工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等多部門執法,要進一步明確牽頭的責任單位,明確各部門職責范圍,協調處理好在執法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共同擔負起食品安全生產和經營的重大責任。
(四)堅持以人為本,創建和諧的平安環境。全縣各級各部門,企業投資者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妥善處理好經濟發展中的各種矛盾。當前要重點解決好群眾反映最突出的兩個問題:一是解決好企業周邊環境差的問題。如對土地征用后的安置和補償,有關部門和企業在土地征用前,要廣泛征求當地群眾的意見,反復協商,確定合理的補償標準,并及時兌現。企業在建設過程中,對當地農民參工參運,在同等條件下,應優先考慮。對破產企業的下崗工人、失地農民、政府主管部門及企業要千萬百計幫助他們解決就業問題,企業在招工時要優先安排他們進廠,讓下崗工人、失地農民生活有保障,共同創造和諧的周邊環境。二是解決好社會治安秩序差的問題。政法機關要堅持從重從快打擊黑惡勢力、盜竊搶劫、吸毒販毒等違法犯罪活動。要依法保護投資者及企業的合法權益,依法打擊破壞企業生產秩序、強攬工程、強行參工參運、強行索拿卡要等違法行為,讓廣大投資者在興業有安全感、有成就感。
(五)狠抓工作落實,爭創一流的人文環境。古人云:謀事在人。要改善、優化的經濟發展環境,關鍵在人,而人的關鍵又在于能力和素質的提高。
一是增強領導干部服務發展的能力。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所提出的“領導干部五種能力”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努力做到:敢于負責。對集體決策的事情,又符合政策要求,就要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說硬話、表硬態,積極主動地為企業投資者辦實事、解難題。敢于碰硬。對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人和事,要象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那樣,嚴肅查處,追責到底,決不心慈手軟;對在工作中不作為、亂作為的部門負責人和執法人員該調離的調離,該撤職的撤職,決不姑息遷就。狠抓落實。要建立抓落實責任機制,層層抓落實,從領導做起,從現在做起,把每一項政策措施落實到部門單位,分解到股室個人,誰不落實追究誰,誰不執行查處誰。
二是規范公務人員服務發展的行為。針對少數公務人員素質偏低的問題,有的放矢地開展思想道德、法律法規、業務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訓。建議把今年定為公務員學習培訓年,縣委組織部、人事局、縣委黨校要制訂培訓規劃,分期分批對股級以上公務人員進行一次輪訓,進一步增強廣大公務人員的發展意識和服務意識。
三是提高全體公民的道德素質。針對少數公民道德素質較低,法律觀念、國家集體觀念淡薄的現狀,按照《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精神和要求,在廣大公民中開展道德素質、法律法規以及“三熱愛”教育,促使社會公民成為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好公民。
縱觀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東部在跨越,西部在開發,中部在崛起,周邊在發展。我們要緊跟時代步伐,按照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要求,為實現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為早日躋身全省經濟強縣,為打造更好的服務環境,更優的投資環境,同唱一首歌,唱好同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