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稅局農業開發管理調研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工作情況
全縣累計完成中低產田改造26900畝,襯砌渠道111.41公里,建設堰壩135座,防洪堤25.05公里,機耕路20.15公里,機耕橋19座,改善灌溉面積31600畝,改善除澇面積2900畝,增加農田林網防護面積630畝,項目區的防洪標準由原來的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了10至20年一遇。*、*、*、*、*等項目通過水利、道路、農業科技和水土保持等多項措施的綜合配套和運用,項目區內的農業生產環境和生產條件得到了較大的改善。扶持仙宮果業有限公司果品加工、包裝,綠林工藝品有限公司年產3000噸鮮香菇深加工出口,*集團年產100萬套木制玩具、天恩茶葉有限公司年產25噸中高檔綠茶深加工等4個產業化經營項目。總投資3931萬元,其中省級以上有償和無償財政資金830萬元,縣財政配套有償和無償資金110萬元。有力地提高了地方龍頭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促進和帶動了農民增收,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一定的成績。
二、工作上的問題
(一)施工條件差。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特別是山區小流域農業生態工程,工程分散,量大面廣,交通運輸條件差,施工機械設備難以進入工地,如三面光渠道襯砌,基本都要靠肩挑背扛。防洪堤基礎開挖挖掘機不能進場,山塘水庫維修也要靠人力為主,從而影響施工進度。
(二)政策處理難。項目實施前,鄉鎮、村在政策處理上都作了承諾和保證。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還是會碰到一些具體的、細節的政策處理問題。主要原因:一是土地承包到戶,集體利用難以調整;二是我們貧困山區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多數是空殼村,經濟補償難到位;三是村兩委干部意見不統一,相互扯皮,人為影響政策處理。村兩委和農民多想把基礎設施建設好,但個別農民又不愿犧牲個人利益,缺少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的理念,勢必要影響工程進度。如*小流域農業生態治理項目的黃處引水工程,就因政策處理難以解決,而不得不調整建設內容,影響了整個工程建設進度。
(三)建設時間短。土地治理項目基本以水利基礎設施為主,如渠道、防洪堤、山塘水庫等。這些工程的建設進度一是受梅雨或臺汛期的影響,如防洪堤、山塘水庫、排水渠道等在汛期不能施工;二是受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影響,堰壩、山塘和引水渠道等在本文來自農作物灌溉用水的高峰期不能施工等。
(四)施工力量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行業主負責制,項目招投標制。在選擇施工隊伍時,因項目投資較少、工程分散,正規專業的施工隊伍進入不多,一部分是掛靠承包隊伍,管理人員難到位,技術人員少,施工隊伍力量薄弱,施工進度、人力資源以及施工程序等缺少科學合理的安排,項目經理經常缺位,使施工質量和進度受到影響。
(五)資金自籌難。產業化經營項目由于企業在項目申報時對自身的實力估計不足,再加上受歐美金融風暴以及人民幣和勞動力升值等因素的影響,企業計劃的自籌資金困難,直接影響項目建設規模。如*集團原申報項目為400萬套木制玩具生產線項目,由于資金跟不上,放棄了原計劃,改為年產100萬套木制玩具生產線項目。
三、對策措施
(一)以工程監理為中心,嚴把工程質量,突出“以人為本”。施工隊伍力量薄弱,監理就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要嚴把監理關,對監理人員要全面了解,從優選擇,與監理公司簽定合同,制定相關的制度,控制工程質量。在撥付工程進度款時,對工程質量和進度要嚴格把關,進行實地檢查,做到撥付資金和工程量保持一致。在實施監理制的同時,增強工程的建設情況的透明度,加強群眾監督,在最后撥付工程保證金時要有建設地村兩委的蓋章,使群眾的監督更加有利。在工程建設中要以質量為核心,加強工程管理,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以擇優選項為前提,加強調查研究,突出“全面”。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必須慎重選擇項目,盡量做到全面、科學、合理開發,對上報的項目要進行實地考察,對項目實施的鄉鎮、群眾的積極性,單位的財務實力、建設要求以及群眾口碑等進行全面的了解,根據政策制度,進行可行性調研,以確定該項目的可行性。如何確定該項目的可行性,擇優選項就起到關鍵作用。進行擇優選項,要做到“六個優先”即一是鄉村班子團結、有凝聚力、戰斗力,能干事、干成事的地方優先;二是群眾強烈要求開發,政策處理能保證,自愿籌資投勞的地方優先;三是中低產田面積較為集中,開發輻射范圍比較廣的地方優先;四是水、土、生態環境資源條件相對較好,基礎設施相對較差,增產潛力較大的地方優先;五是與村莊整治、康莊工程、扶貧開發等項目可以整合的地方優先;六是與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相結合,可以把項目區建成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示范和推廣基地的地方優先。另外,在項目開工前,要使村干部明確政策處理的范圍、內容和時間上的要求,對政策處理上進一步細化,組織相關工作人員深入工地與村干部一起進一步確認,在工程開工前必須把政策處理到位,使項目實施起來更加順利。
(三)以農業綜合為基礎,整合部門工程,突出“協調”。施工條件差是山區小流域農業本文由21世紀寫作秘書網首發生態治理工程的一個共性問題,應從加強溝通、整合各部門工程的方式入手來解決施工條件差的問題,如交通、水利、農業、扶貧等部門,要突出農業綜合開發的“綜合”優勢。整合各部門的工程,提高項目區的資金使用率,改善項目區的基礎條件,確保工程按時開工。
(四)以進度計劃為導向,確保施工進度,突出“可持續”。工程建設期受氣候、農作物周期等的影響,為保證項目按期完成、資源供應能合理安排、成本節約、工程能發揮最大的效益,在中標單位確定后,要求施工單位編制詳細的工程施工進度計劃,控制施工進度。在編制工程施工進度計劃時要要求施工單位結合項目的特點,充分考慮天氣、農作物周期對工程進度的影響,合理地安排各個工序實施時間,按不同的要求細化進度計劃。如通過召開監理例會,每月上報月進度計劃表,將進度計劃細化到月、旬、周。梅汛季節,盡量避免安排防洪堤基礎、排水渠道施工和山塘水庫維修;在農業灌溉用水高峰期,則應盡量避免安排堰壩、引水渠道等工程的施工。提高施工單位對整個項目管理的大局觀,在實施中,用細化的進度計劃去指導現場施工,遇到與計劃有出入的,及時調整。嚴格審核施工進度計劃,要求施工單位建立合理嚴密的進度管理機構,做到責任到人,確保進度計劃貫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