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村級干部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村級組織是服務“三農”的最基層最直接的一級組織。如何建設一支依法辦事、凝聚民心、發展經濟、解決問題的“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質村級干部隊伍,是值得基層黨委、政府深入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是立足農村、服務“三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我認為,加強村級干部隊伍建設,應從五個方面進行創新,建立新機制。
一、創新新機制
選任一批“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和能致富、能帶領致富的能人到村干部崗位,這是村級干部隊伍建設的緊迫任務。從*縣現有村干部隊伍來看,主要存在“三不”問題:一是年齡偏大思想不活。據統計,我縣村“三職”干部年齡在45歲以上的879人,占61%。由于年齡普遍偏大,思維緩慢,思想不活,缺乏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應對新時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大多時候都是憑經驗辦事、搞老一套,“跟著感覺走”。二是技能缺乏能力不強。對于農村實用技能掌握不多,絕大多數走的是傳統農業種植之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較為普遍,能帶頭致富和帶領致富的村干部較少,基本上是傳統體制上的管理型干部。三是資源匱乏更新不快。由于市場經濟浪潮的影響,農村年富力強的青壯年大都外出創業,村級組織后備人才儲備有限,村干部資源十分匱乏,有的村甚至出現“斷層”現象,一年接著一年干,年年都是老面孔、老模樣。
要有效做好村干部的選任工作,我認為,第一,鄉鎮黨委要解放思想,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尤其是必須破除過去求穩怕亂、多用老干部、少用新人的思想。第二,鄉鎮黨委要在堅持黨管干部原則的同時,切實推進“公推直選”工作,真正讓群眾選出自己的“帶頭人”。第三,鄉鎮黨委要引導群眾走出“本村干部本村選”的認識誤區,有效推行“異地選拔”,切實推進“組織選派”、“村民海選”相結合的選人方法。要借鑒過去的成功經驗,有針對性地派一批能力強、思維新的機關干部到村任職,選派一批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鄉鎮干部兼任村“三職”干部,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第四,鄉鎮黨委要抓好“源頭建設”,注重村級后備干部的培訓和選拔。針對村級干部隊伍面臨嚴重“斷層”危險,鄉鎮黨委政府必須立足選拔優秀人才,抓好后備干部隊伍建設,重點將各個村的退伍軍人、返鄉青年、致富能人納入后備干部管理范圍,多形式加強對后備干部的培訓和培養。
二、創新教育培訓機制
對村干部的培訓教育不能僅停留在理論上,而應注重在實踐中鍛煉提高。首先在思想上,要有目的地選一些村支書、村主任,到發達地區和現代農業發展較好的村鎮參觀學習,接受新理念。其次在教育模式上,要注重創新,積極探索縣、鄉、村一體化教育機制。縣委黨校要立足于村干部的培養,開展一些實用技術培訓,發揮主陣地作用。鄉鎮要重點推進村級干部“上派鍛煉”,選送30歲以下青年干部到鄉鎮機關和縣級有關部門輪流跟班學習。村級要重點組織一些村級后備干部到發達地區打工學技術、學經驗。
三、創新監管機制
加強對村班子的監管,是建設高素質村干部隊伍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從現行村干部管理情況看,制度不規范、監督不力,是造成村級財務混亂、干群關系緊張、矛盾突出、問題復雜的重要根源。如何加強村級班子的有效監管,我認為必須在制度建設上下功夫。一是建立村民自治、民主決策制度。堅持重大村務行召開村民大會提出方案,然后村黨支部會議研究與村委會聯席會議討論決定;并堅持先黨內后黨外、先黨員后群眾的原則,凡重大事項先經黨員大會討論,再提交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討論決定。二是建立民主理財制度和村務、財務公開制度。村級財務一直是敏感的問題,也是干群關注的焦點。要通過建立村級民主理財小組,確保村級民主理財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確保村級財務賬目有效實現“鄉鎮代管”,確保村級財務、村務公開的內容真實、及時。三是建立經常性審計制度。實行年度審計、任期審計、離任審計和針對重大經濟活動及群眾反映突出問題的專項審計相結合,并將其結果作為村干部績效評價體系的重要內容。四是建立民主評議制度。每年組織村民代表對村干部的責任承諾、工作情況和綜合表現進行民主評議,并及時將評議結果公開,擴大群眾和知情權和參與權。
四、創新待遇保障機制
做到“干有所酬,退有所養”,是調動村級干部工作積極性的關鍵所在,也是改變“能人不愿當村干部”現狀的有效舉措。首先,必須優化村干部的績效考核方式,實行激勵工資制。打破工資包干使用、吃大鍋飯的辦法,將村干部工工資實行“七三”開,即基本補貼70%,獎勵補貼30%,對獎勵補貼部分,根據工作實際發放,以充分調動干部工作積極性。其次,必須落實村干部的政治待遇。縣委、縣政府每年應表彰一批優秀村“三職”干部,對群眾公認、成績顯著的村干部給予適當的政治榮譽。同時,按照現行干部人事政策規定,應不定期選聘一些優秀村干部到行政事業機關工作,以此激勵工作積極性。第三,必須切實落實村干部的養老保險制度。村級干部的養老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也是村干部的“后顧之憂”。因此,我認為在村干部養老保障上:一是建議縣政府應出臺相應政策,參照企業職工進社保做法并形成制度,推進村干部養老社會化保障,確保村干部“退有所養”;二是全縣要形成一個規范性文件,對養老保險的對象、標準、資金來源作出統一規定,縣級財政要予以重點支持。
五、創新鄉村聯運機制
一個地方要獲得發展,人心是一個關鍵因素。從工作層面講,鄉村應該是一個互為聯運、互為一體的整體,在這個整體中,鄉鎮黨委、政府發揮的是核心作用,而各村則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鄉鎮黨委、政府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幫帶”作用,幫助村級發展經濟,增強實力,著力營造一個清正廉潔、勤政為民的黨風政風“氣候”,以鄉鎮干部的模范行為帶動村干部加強自身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