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核桃產業發展情況調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了準確把握我縣核桃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突出困難及問題,以便縣委、縣政府有針對性地制定對策,真正使我縣核桃產業有一個突破性的發展,最近,林業局核桃課題調研組對米糧鎮樹坪村、高峰鎮永豐村、永樂鎮廟坡村、云蓋寺鎮云鎮村四個村的核桃生產情況做了詳細的調查,概括性地掌握了我縣核桃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問題,據此也相應提出我縣核桃產業發展的建議供領導決策參考:
一、*核桃生產發展歷史及其現狀
核桃是我縣主要經濟樹種之一,栽培歷史已達*多年。自*年以來,中共商洛市委提出“每戶種一升核桃”,得到黨中央的高度贊揚,全縣核桃生產得到高速發展,從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短短的*年時間,全縣核桃面積發展到*.*萬畝,總株數達*萬株,總產量*萬千克,外貿出口達*萬千克。八十年代以來,由于種種原因放松了核桃生產,其發展規模出現滑坡,面積、株數回縮,產量、質量下降。*年,我縣核桃被列為商洛四大優勢產業之一,省、市先后投入*余萬元優勢產業資金發展我縣核桃,加之退耕還林,使得我縣的核桃產業發展達到了解放后的歷史高峰。經這次調查核實,現有成片核桃林面積*畝(按連片*畝起算,其中退耕還林*畝),加零星分布,折合面積*萬畝(按每畝*株計算),總株數達*萬株,其中掛果樹*萬株,占總株數的*%;幼樹*萬株,占總株數的*%,年均產量*噸,產值(按*元/千克)計*萬元,戶均核桃*株,戶均核桃收入*元,人均核桃收入*元。
二、核桃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一)基地規模小,品牌效應差。從商洛市核桃產業通報情況看,我縣核桃產業產品單一,規模小,質量不高,競爭力不強,品牌效應差,排名在后,占第五位。其原因是核桃屬深根性樹種,喜肥喜水,對立地條件要求比較高,群眾沒有用好地栽植的習慣?,F有的核桃樹多分布在荒溝野凹,“四旁”崖間,真正成片面積占不到*/*,就是退耕還林也是栽植在零星的掛牌地上,約有*%的樹生長在土層薄的瘠地,還有許多樹與雜樹混生,其水分、營養、光照多有互相影響,因而樹勢衰弱,生長不良,形成有樹無產,許多地方是“小老樹”甚多,產量上不去,因此群眾發展核桃產業的積極性不高。
(二)病蟲危害十分嚴重。危害我縣核桃的病蟲害有核桃舉肢蛾、桃蛀螟、芳香木蠹蛾、云斑天牛、小吉丁蟲、橫溝象、黃須球小蠹和黑斑病等幾十種,尤以核桃舉肢蛾、桃蛀螟和黑斑病致使果實變黑損失最重。據我們這次在四個村的調查,黑果率在川道區約占*%,淺山溝洼地區約占*%,深山陰坡地區約占*%,平均黑果率*%,全縣每年因此減產核桃*萬公斤以上,損失近*萬元(詳見調查統計表)。
(三)管理粗放,產量低而不穩。由于群眾對核桃樹墾復、擴盤、施肥、修剪、灌水、防蟲和改良品種等綜合科管措施不力,全縣核桃樹平均株產只有*公斤。
(四)品種混雜,良莠不齊。我縣核桃長期采用實生繁殖,出仁率*%以下的樹仍占*%左右,近年來雖引進了*個優良品種,但太多太雜,真正適宜我縣生長的只有遼核、中林、香玲、魯光等幾個品種,良種繁育技術和高接換優技術由于技術含量高,群眾一時難以掌握,推廣難度十分大,加之受資金影響,仍處于試驗示范推廣階段。
(五)科技投入不足,技術隊伍力量薄弱。我縣核桃產業發展一線專業技術人員知識老化,農村工作經驗、方法缺乏,科管的組織措施落實不力,一些成熟的新技術(如良種繁育技術、高接換優技術)得不到及時推廣和應用,關鍵時候不能為農民排憂解難,同時缺乏激勵機制。
三、核桃產業突破發展的建議
我縣核桃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和目標應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開發“拳頭”產品為重點,把區域布局同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相結合,逐步成為“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新格局,使其逐步成為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種養加、產供銷、內外貿、經科教相結合的一條龍經濟實體。通過擴大新造林,管好現有林,抓好改造林,*年力爭完成核桃新造林*萬畝,嫁接改造*萬株,科管*萬株,使全縣核桃林面積達到*萬畝,產量達到*噸,產值達到*萬元,戶均栽植核桃過百株,人均核桃收入過百元。為確保以上各項目標的如期實現,結合我縣核桃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建議:
(一)因地制宜,迅速擴大基地規模,實現我縣核桃栽植總量的大突破。我縣可栽植核桃的地塊還有*萬畝以上。今后應采取“下山、進溝、占四邊”的戰略布局,即重點應放在坡座、川塬、溝槽以及四邊(村邊、地邊、河邊、路邊)地上,做到成片建園與零星栽植相結合,可采取一道溝、一面坡、一個林帶的形式,集中連片進行栽植,使之形成較為規范的規?;?。結合新農村建設,采取在適生范圍內,利用“四邊”栽植,最終形成“大集中、小分散”的基地模式,從而實現我縣核桃總量的突破。“十一五”期間,應重點抓好“商沙路”、“冷老路”、“乾佑河”三個萬畝核桃林帶,使其向溝溝叉叉縱深發展,形成三個共計*萬畝的核桃林帶。
(二)強化科學管理,不斷提高現有掛果樹的產量和質量,實現我縣核桃產量的大突破。核桃病蟲危害已成為我縣核桃生產中的大敵。建議加強以政府引導為主、部門抓點為輔,農民自愿參與為基礎的科管體系,加大組織力度和宣傳力度,使群眾認識到科管的重要性,變強制性為群眾的自覺性行動,盡快對現有掛果樹采取墾復擴盤、施肥改土、合理修剪、揀拾蟲果、搬剪干枝、捕蟲掘卵、堵塞蟲孔、樹冠噴藥、樹下撒藥等綜合防治措施。。
(三)增加技術含量,實行核桃嫁接改造,優化核桃品質,實現我縣核桃品質的大突破。優質豐產實用技術的大力普及推廣,是當前核桃生產中的燃眉之急,核桃產業應采取良種建園和實生建園相結合的辦法,盡快建立良種采穗圃,以備高接換優之用。對全縣*多萬株核桃幼樹全部高接換優。同時,擴大實生果園提供大量可栽植苗木,擴大核桃面積,促使我縣核桃品質有一個大的突破。
(四)加強技術隊伍和產業協會組織建設,實現核桃產業體系建設的大突破。
建立政府與鄉鎮核桃產業發展目標責任制,采取定任務、定措施、定時間、定效益的辦法,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落實,常抓不懈,保持目標責任制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換屆換人不變任務,并實行年度考核,其任務的完成情況要與本級負責人獎罰升遷掛起鉤來。要堅持辦點的工作方法,各級各部門要擰成一股繩,扭成一股勁,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發揮現有技術力量,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核桃技術推廣服務;大力培養農民技術員隊伍,給一定的經費,定期進行培訓,促進農民技術人才的成長。在經營模式上要采取“公司+基地+市場+協會+農戶”的模式,即建立專業公司,為農戶和廣闊的市場搭起橋來;建立基地和核桃專業市場,形成產品集散地;在基地鄉鎮、村建立核桃專業協會,大力培養經濟人,負責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
(五)盡快制定核桃產業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實現我縣核桃產業快速發展的大突破。
為了調動群眾發展核桃生產的積極性,一是結合國家林權制度改革,對現有的核桃樹,進一步明晰產權,長期穩定不變,向群眾宣布清楚,并納入法制軌道;二是對新發展的核桃樹(園),堅持誰投入,誰管理,誰收益,允許繼承和轉讓;三是凡是土地上有掛果樹的,在進行土地小調整時,應該地隨樹走,防止毀樹現象的發生;四是大力鼓勵科技人員和國家職工到農村去投資、承包、租賃,領辦核桃林場或加工企業,原單位工資、住房、醫療等待遇不變;五是在樹木保護政策上,對農田基建、改河、造田、開礦辦廠、修路等過程中損失的核桃樹,要照價賠償,或毀一栽十,都應做出明確規定,不能放任不管;六是學遷西發展板栗那樣,對核桃生產大戶和經銷大戶實行重獎政策,并授予一定的榮譽稱號,在扶持資金上給予適當的傾斜,采取租賃、拍賣等措施,盡快恢復大地集團公司,以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