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婚姻家庭情況的調查報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不斷深入,傳統家庭的功能結構、生活方式、價值取向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方面,追求民主、平等、和諧的婚姻家庭關系已成為絕大多數家庭的共識。另一方面,家庭矛盾增多、離婚率上升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為了深入分析婚姻家庭方面存在的特點和問題,探尋在新形勢下化解家庭矛盾、構建幸?;橐龅膶Σ吆屯緩剑苿游拿骷彝ソㄔO向縱深發展,張家港市婦聯于2001年底及2002年初對全市21個鎮1000個家庭和有關部門進行了調查走訪,本文是對調查情況的綜合分析和理性思考。文中調查數據、事例均是以張家港市為例。
一、近年來張家港市婚姻家庭呈現的新特點
1、家庭結構日趨單純,生活追求各取所需。
在接受調查的1000個家庭中,由父母、子女組成的三口之家占了87.8%。絕大部分年輕夫妻結婚之后,不再與父母或岳父母一起居住,紛紛另起爐灶,建起了溫馨的小家。不少小家庭只是在孩子出生之后一個階段或節假日回去與父母團聚一下。這樣一種模式不僅能滿足年輕夫妻追求自由空間的需要,又滿足了老年人清靜、閑適的晚年生活追求,為他們騰出更多時間參加健身、旅游,發揮晚年余熱、實現二次創業創造了條件,有效地減少了兩代之間因生活習慣、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方面不同引起的家庭矛盾。
2、生活質量大幅提高,物質精神并駕齊驅。
調查發現,99.1%的家庭生活質量近年來有大幅度提高。具體體現在:一是家用電器現代化。37.7%的家庭用上了全自動洗衣機、電腦型電飯煲及微波爐等高檔電器。電視機已全面普及,家均擁有達1.2臺。71.4%的家庭有電腦、cd機、音響、家庭影院等文化娛樂設施,不少農村家庭由當初的彩電、冰箱、洗衣機三大件,發展到摩托車、空調、家庭影院等全方位的現代化。二是家政服務社區化。現代社會工作節奏的加快,競爭壓力的增大,使家務勞動已日漸成為家庭的一大負擔。但隨著近年來社區服務業的蓬勃興起,社區幼托服務、托老保健、家庭保潔、學生小餐桌等家政服務項目,為家庭減輕了負擔。不少家庭,特別是中高收入的城市家庭,已成為社區家政服務的受益者。在接受調查的1000戶家庭中,接受家政服務的戶數2000年為239戶,2001年上升到356戶。三是文化生活健康化。近年來,家庭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費呈直線上升趨勢,讀書、訂報、看電影電視、看演唱會已成為家庭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在接受調查的1000戶家庭中,100%的家庭都有讀書看報學習的習慣,藏書數量最少的為50多冊,最多的達1000多冊。48.7%的家庭有早鍛煉、上健身房的習慣。特別是張家港市開展的“四個一”讀書活動(即一頂書櫥、一份報刊、一盆花卉、一件健身器材),極大地促進了家庭文化生活質量的提高。
3、家庭穩定仍為主流,平等觀念深入人心。
調查發現,63.2%的夫妻都表示對自己的婚姻滿意或基本滿意,100%的家庭都知道“男女平等”概念,99%的家庭都向往平等、穩定、和諧、民主的婚姻生活。這表明,我市家庭仍以穩定為主流,提高婚姻質量、追求幸福生活已成為全市廣大家庭的共識。這些共同點體現在:(1)在事業上,夫妻各有追求,女性的經濟地位相對獨立。在接受調查的家庭中,有61.5%的家庭夫婦倆都各有自己的職業,其中不少夫妻在事業上都各有建樹,形成了比翼雙飛的格局。原創:16.7%的家庭丈夫在企事業單位上班,妻子在家種責任田或搞手工業、副業,既能照顧家庭,又有相當的經濟收入。有3.2%的家庭夫妻都在自辦的私營企業工作,丈夫、妻子各有分工,共同支撐企業的成長發展。(2)在家庭中,夫妻權利義務相對明確,女性的家庭地位進一步提高。調查中,55.3%的丈夫認為家務勞動是夫妻雙方共同的義務,丈夫應該在工作之余分擔家務勞動。48%的家庭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則協商處理家庭重大事務,妻子享有對家庭重大事務決策的權利;38.2%的家庭妻子享有對日常生活開支的支配權。還有不少丈夫認為“男人是賺錢的笆,女人是聚錢的斗”,賺錢交給妻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互諒互讓、協商解決已成為大部分家庭處理家庭事務的共同準則。(3)在婚姻情感上,夫妻追求趨向一致,女性的主體意識明顯增強。在婚姻和感情方面,夫妻對感情生活的追求越來越注重質量和內涵,過去的溫飽型婚姻已向質量內涵型轉變。調查中,有99%以上的丈夫或妻子都希望配偶能在生活上給予必要的關心照顧的同時,在精神能給予慰籍,尤其在經受挫折和打擊時多給予一點理解關心。88.7%的夫妻都認為溝通、交流是增強夫妻情感的必要手段,56%的家庭認為親情在各人心目中的份量,決定了家庭的穩定程度。調查還發現,有不少職業女性在扮好單位及家庭兩個角色的同時,越來越注重追求個人的生活空間,健身、美容、社交、旅游等休閑生活方式,極大豐富了女性的業余生活,過去那種一下班就圍著鍋臺轉,圍著丈夫子女轉,自己沒有一點生活空間的女性已越來越少。
二、張家港市婚姻家庭方面存在的問題
調查反映出我市婚姻與家庭質量主流是好的,是積極向上的,但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也不容忽視。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
1、離婚率穩重有升,選擇文明離婚方式的人增多。
從1998年-2001年協議離婚的數量由442對上升到568對,增28.5%。起訴離婚數由838對上升到926對,增10.5%。離婚數量穩中有升,而其中協議離婚數上升明顯,這說明男女雙方選擇文明離婚方式、共同協商離婚事宜、和平解決財產分割、平靜接受離婚現實的人數在逐年增多。離婚原因依次為:婚外戀(占45%),性格、感情不和(占41%),家庭暴力(占10%),經濟原因(占2%),其他(占2%)。
2、因婚外戀導致的家庭糾紛日益增多。
近三年來,在市鎮兩級婦女組織接到的來信來訪中,婚外戀導致的家庭糾紛在逐年上升,所占比例由31%上升到45%,僅2001年市婦聯接到的129件信訪案件中,由第三者插足引起的家庭糾紛就有61件,占同期信訪總數的47%。這些統計數據僅僅是從來信來訪中發現的,許多未向婦聯反映的家庭糾紛案件尚無法統計。
3、因家庭矛盾激化導致的社會問題不容忽視。
因家庭糾紛引起的社會問題,如自殺、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家庭糾紛上升為刑事案件、家庭成員患精神性疾病等問題,越來越引人關注。張家港市市區某新村許某,因丈夫常年在外尋花問柳,在某天深夜與丈夫激烈爭吵后,對生活失去信心,上吊自殺。南豐鎮某村18歲女青年孫某,因擔心父母離婚后自己的生活學習費用無從著落,于2001年3月在南京臥軌自殺。2000年4月張家港市發生的4起惡性案件中,3件是家庭糾紛激化引起的,其中2起主角為女性。東萊鎮唐某,女,42歲,因懷疑在自家油漆店內打工的安徽人宋某與其丈夫有曖昧關系,曾多次要求宋某離開,屢遭拒絕后懷恨在心,萌生了報復念頭,于2000年7月18日下午4時,以上街買東西吃為名,從宋某租住處將其兩個兒女(男孩,9歲;女孩,5歲)騙至一河塘邊,將兩人推入河中,致其溺水身亡。2001年市公安局接到因家庭糾紛引發的報警案件160多起,超過上年總數。
4、離婚婦女、離異家庭子女的合法權益時有侵害。
一是離婚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受到侵害。農村婦女離婚前,土地承包合同都是以男方名義簽訂;離婚后,婦女的土地承包權無法落實到應有的份額,回到娘家又無法恢復出嫁前原有的土地,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護。二是部分離婚婦女的住房權益得不到保障?;榍八ㄙ彛┙ㄗ》?,法院判給了男方;婚后共(購)建住房,女方即使暫時擁有其中一部分的居住權,但因夫家騷擾,也不得不放棄,名不符實。三是因男方隱匿、轉移財產,使婦女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四是子女隨母親生活的其撫養費往往難以落實,這類情況尤以農村居多。五是在農村非法同居的情況仍時有發生,不少婦女在法院解除非法同居關系后只能空身走人。
三、造成張家港市婚姻家庭出現新問題的原因分析
從調查中暴露的婚姻家庭問題可以看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的因素,也有現實的因素,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個人的原因。綜合起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市場經濟對婚姻家庭關系的穩定性帶來一定程度的沖擊
我國市場經濟制度的逐漸建立,使市場主體在競爭機制中發揮了較大的能動作用。不少家庭成員面臨著分流、下崗以及快節奏、高效能、高風險職業帶來的經濟壓力和精神壓力,加之現代社會人們的主體意識日益復蘇,致使兩性關系的矛盾越來越難調適。不少夫妻本來懷著美好的向往進入婚姻,但由于不善于化解社會壓力和家庭矛盾,致使本該有希望挽救的婚姻一步一步走向死胡同。例如物資系統女工徐某,由于單位經濟效益不好,下崗在家。丈夫見妻子下崗,不但不安慰,反而冷嘲熱諷,致使妻子在打擊下患上了糖尿病、白內障,最后漸漸雙目失明。丈夫見妻子失明,干脆在外與一洗頭女長期姘居,經組織多次做工作仍不能回心轉意,最后夫婦倆不得不對簿公堂。市場經濟對當代婚姻家庭關系的沖擊還表現在利益驅動迫使現代人的婚戀觀、價值觀受到影響。以能否賺到大錢作為擇偶標準、以賺錢多少決定夫妻在家中的地位、為了金錢不惜作為第三者破壞他人家庭、有了錢就尋找刺激等現象屢見不鮮。此外,社會轉型時期人的自主性、流動性的增加,意味著人在更大程度上的自由解放,這必然會提高感情的風險和婚姻的難度。
2、道德觀念的變化帶來家庭美德的淡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家庭在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受到了不少“洋現象”、“洋觀念”的沖擊。非法同居、試婚、包二奶、未婚先孕、找情人、老夫少妻等現象已屢見不鮮。一些新新人類的新思想、新觀念,背叛了中國數千年來的傳統美德,日漸成為年輕人爭相效仿的時尚。一些聲像作品、出版物中的不良情感模式也日漸成為一種輿論導向,使思想不成熟的年輕人爭相模仿,就連現今的手機、呼機也已成為“黃色”信息的傳播者。在當今許多新思維、新觀念、新潮流的沖擊下,社會總體道德水平呈下降趨勢。一些人只求刺激,不顧后果;只圖索取,不盡義務;只為一時開心,不作長遠打算。家庭責任心淡薄、道德觀念淡薄、法制意識淡薄。如妙橋鎮一女青年,因難產并發癥,切除了子宮,住院二個多月回家后,丈夫競棄妻女不顧,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訊。在受盡公婆折磨后,這個女青年被迫回了娘家。港區鎮某村章某,常年在外地做裁縫,與當地一女青年非法同居?;丶译x婚不成,競把妻子腦部打成重傷,自己一走了之。一些娛樂場所的外來打工妹,為貪圖一時享受,把“金錢和男人”作為獵物,恣意播撒情網,導致不少家庭糾紛的產生和婚姻的破裂。
3、女性綜合素質偏低使她們很難走出弱勢群體的陰影。
新中國成立以來,女性的整體素質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從總體情況來看,女性的素質仍不盡如人意?!芭犹焐蝗缒小?、“讀書好不如嫁得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命中注定”、“逆來順受”等封建思想觀念仍有陣地。不少女性在外與男性一樣在職場上拼殺,但回到家里卻生活在傳統封建思想的陰影下而不自知。有的女性在家庭矛盾沖突中往往走極端,要么逆來順受,委屈求全;要么窮追猛打,大吵大鬧;要么偏激狹隘,走上絕路。還有一些女性,在自己成為婚姻矛盾激化的受害者后,為了報復又往往成為弱小者的施害者。我市兆豐鎮婦女顧某,夫妻感情不和,丈夫常年不交家里一分錢生活費,生活十分艱苦。在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經濟壓力下,她想到自殺。但又想到女兒在自己死后無人照應,仍要受苦,于是先讓女兒服農藥,隨后自己服,結果自己被救活了,女兒卻命歸黃泉。在忍受肉體精神雙重痛苦的同時,還得接受法律的制裁。還有為數不少的女性法制觀念淡薄,明知法律已取消事實婚姻,但仍愿意與男方以夫妻名義同居;或明知做第三者不合法,仍與有婦之夫同居,最終落得“雞飛蛋打”的下場。還有不少女性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社會對家庭矛盾的綜合整治缺乏系統健全的監控。
家庭矛盾的發展,往往有其產生--積累--爆發的過程,如果能在矛盾出現之初或發展之時,由有關組織出面給予必要的疏導、教育和制止,往往能杜絕不必要的后果發生。但在現實社會中,有關組織和部門往往麻痹大意、各自為政。據不少女性來訪者反映,在她們的人身權利受到侵害時,她們曾向有關部門求助過,但被告之:“這是家庭內部矛盾,我們無權干涉”,致使矛盾進一步激化。我國的《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障法》等法律,對保護婦女兒童,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起到了較好的保障作用,但在現實中,由于條款操作有一定難度或執行有一定的彈性,致使一些不法分子鉆了法律空子。如重婚罪的界定、受害方請求賠償的具體執行、婦女傷殘程度的鑒定等,往往很難一一落到實處,形成了“法律上的條款不等于實際執行”這樣一種尷尬局面。各級婦女組織在調處婚姻家庭糾紛方面有義不容辭的職責,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只能采取宣傳、說服、教育等辦法,對施害者難以產生一定的約束,加之各有關部門的少配合或不配合,往往孤掌難鳴,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對提高婚姻質量減少家庭矛盾的思考和建議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又是家庭的核心。沒有穩定和諧的婚姻家庭,我們社會穩定的基石將不再穩固。為了有效減少家庭矛盾的發生,提高廣大家庭的婚姻生活質量,我們建議全社會都來關心重視這件事,具體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大家庭美德建設力度,提高全社會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中共中央在《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中明確提出: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和實質內容。江總書記也指出: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原創:各級地方組織要在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這些重要指示的基礎上,加大宣傳力度,努力提高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水平。要把家庭美德建設納入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目標,大力弘揚以“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為主的傳統美德,以“尊老敬老、科學育子”為主的倫理道德,以“助人為樂、鄰里團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為主的現代美德,在全社會營造“女士優先、兒童優先、老人優先”、“夫妻忠誠”、“老有所養、幼有所撫”的良好社會風尚。各級婦女組織要繼續深入抓好“文明家庭”建設,動員廣大家庭以科技富家、美德治家、文化樂家、衛生潔家,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要強化女性的“四自”精神教育,把傳統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賦予時代的內涵,促使廣大女性成為家庭美德和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實踐者和先行者。
2、加大法制建設和法制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公民的法制意識。
我國正在努力建設成為法治國家,健全和完善必要的法律措施,是實施法治的基礎。近年來,我國湖南、四川、重慶等地相繼出臺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預防家庭矛盾激化的地方性法規,有效防止了家庭暴力和家庭矛盾的蔓延。作為較發達地區,應盡快建立防止家庭矛盾激化的地方性法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努力遏制家庭矛盾激化。要完善家庭暴力傷殘鑒定中心和婦女避護所等配套服務機構,為受害婦女兒童提供必要的服務。要繼續大力宣傳《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做到學法、用法、知法、守法,提高全社會公民的法制意識和依法辦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