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療救助完善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我省部分縣市開始實施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和重點優撫對象醫療補助工作。年起,省市縣將城鄉醫療救助工作納入民生工程加以推進,并逐年加大投入。平均每個縣每年救助資金由當初的十幾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幾百萬元,救助人次由起初的年幾十人,逐年遞增到幾千人,今后救助資金和保障范圍將更大。兩項惠民政策的實施,有效緩解了城鄉困難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和重點優撫對象醫療難問題。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離群眾的的實際需求和迫切愿望仍有一定差距。
一、存在問題
一是救(補)助手續繁。目前醫療救(補)助業務辦理沿襲手工操作,所需要提供的證明材料相對較多、較繁。二是救(補)助運作時間長。救助程序采取家庭申請、村(居)評議、鄉鎮審核、縣局審批再打卡發放的辦法進行,時間跨度較長,個別重病患者尚未領取到救助金已去世,“救命錢”變成了“喪葬費”。三是救(補)助實效慢。對于本身無錢看病的低保、五保戶來講,醫后救助無法解燃眉之急,大多是用于還債,即使目前實行醫前醫中救助辦法,也難以在第一時間做到及時有效。四是救(補)助面有限。由于宣傳不夠到位等原因,還有的群眾擔心隱私暴露不到鄉鎮申請,從而影響了醫療救(補)助政策作用的發揮。
二、解決辦法
針對醫療救(補)助存在的問題,肥東縣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縣財政主動投入37萬元,建立醫療救(補)助“一站式”服務管理平臺,開展“一站式”管理服務,順應民意,對救(補)助對象在定點醫院實行“隨到隨治、隨走隨結”,取得了明顯成效。
三、取得實效
一是簡化了救(補)助手續。實行“一站式”管理服務后,只要救(補)助對象患病住院,出院時,工作人員只需通過系統進行網上管理和資金結算,這樣做,使業務人員從原始單據核對等繁瑣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簡化了救(補)助程序,節約了行政成本,方便了群眾,提高了救(補)助時效。
二是提高了救(補)助透明度。實行“一站式”管理服務,杜絕了人為操作不公正因素,減少了人工操作誤差,有利于防止濫用職權、優親厚友、人情救助、關系救助現象的發生。同時,也能有效地規范行政行為,強化行政監督和管理,打消群眾不必要的猜疑,使政府和民政部門的公信度得到了提升。
三是擴大了救(補)助面。符合救助條件的對象只要生病住院治療,通過信息化管理,救(補)助資金自動生成,不管個人承擔費用多少,都能平等地按比例享受到政府的救(補)助,從而維護了救助對象的隱私,擴大了救助面。
四是減輕了救(補)助對象負擔。各醫療機構為救助對象提供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優先、合理使用國家基本藥物和適宜診療技術,對困難群眾減免相關費用,努力減輕救(補)助對象的負擔,從而樹立醫院救死扶傷的良好形象。
五是實現了醫療信息資源共享。衛生部門和人社部門積極為民政部門開展工作提供技術服務,做好醫療救(補)助“一站式”服務與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和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無縫銜接,實現人員信息、就醫信息和醫療費用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