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綠色金融發展與疊加風險防范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我國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成為金融業發展的重要任務,綠色金融是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必要舉措。在報告中明確提出了發展綠色金融的重要內容,同時也強調了健全金融監管體系以防止系統性風險。早在之前,綠色金融的發展就取得了較大成就,然而其發展還存在諸多的問題。越發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成為綠色金融的疊加風險的重要誘因,因此必要對綠色金融疊加風險形成的重要機理進行分析,有效防范疊加風險成為發展綠色金融的重要原則。所以,要在有效防范疊加風險的基礎上全面實現綠色金融的發展,進而構建完善的綠色金融體系。
一、綠色金融的疊加風險形成原因及防范
(一)綠色金融疊加風險的形成原因
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在資源配置和資金融通等方面能夠有效促進經濟發展。綠色金融作為金融的一個分支,因此具有金融風險爆發的條件,同時由于人類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損害,環境風險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也不斷加大,因此金融風險和環境風險的相互作用就成為了綠色金融的疊加風險。所以,不管是金融風險還是環境風險都會對綠色金融的健康持續發展產生重要的阻礙作用,也形成了疊加風險的重要基礎。金融風險和環境風險在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具有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關系,進而形成了“金融-環境雙風險”的疊加。從金融風險的角度來看,產生金融風險會惡化信用環境,因此綠色金融難以借助有效的金融工具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就會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所以會產生風險;同時環保領域內的企業因為金融風險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失,所以會減少在環保方面的投入,而企業會通過負外部性提升自身收益,所以就會產生環境風險。從環境風險的角度來看,在經歷了長期高速發展之后,人類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開發和破壞已經遠超過其承載能力,全球范圍的環境風險對人類的經濟金融活動造成了重大的沖擊。一旦產生環境風險就會對實體企業造成不利的影響,進而使其出現經營風險,一旦實體經濟的風險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金融風險,因此金融機構要承擔道德風險和違約風險,投資者也會因此而蒙受較大的損失,因此會加劇金融風險的影響。
(二)綠色金融防范疊加風險的三個維度
1.應對疊加風險。在疊加風險發生初期,難以對其持續時間、危害程度及其范圍進行準確預測,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其進一步擴大,以此有效降低風險損失。首先要做好輿論管控防止出現進一步的心理沖擊,消除信息披露和溝通不及時帶來的負面影響,有效穩定市場情緒。2.緩解疊加風險。疊加風險的危害會逐漸顯現,需要出臺相應的政策和實施資金投入進行應對。同時,由于綠色環保產業容易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所以投資見效慢,金融機構向環保產業進行投資的意愿會受到影響。因此緩解疊加風險的影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做好應對各種困難的準備。3.預防疊加風險。在消除疊加風險之后,要積極總結經驗,建立完全的預防機制,將各種風險隱患進行扼殺。金融機構、投資者和企業都要積極借鑒成功的經驗,實現防患于未然。同時,要將預防疊加風險視為長期任務,建立完善的風險監控、預警和評估體系,使之成為一項常態化和動態化的機制。
二、發展綠色金融存在難題
(一)對綠色金融的認識不到位
從黨的報告中可以看出,綠色金融的發展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但是當前對綠色金融的認識還不到位,重視程度不足,一些金融機構僅認為綠色金融就是將金融資源向綠色建筑、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環保等領域投入,進而有效解決現有的環境問題,沒有認識到綠色金融是在整個金融決策過程中引入綠色環保理念,對環境潛在影響的考慮不足,也忽視了人的利益。同時,很多地區還將綠色金融視為塑造公益形象、響應國家號召的一種方式,所以金融機構沒有完全投入到綠色金融業務中,也沒有將其視為企業發展的長期戰略,因此也沒有對其疊加風險進行有效防控。
(二)缺乏匹配的政策體系
現階段,金融監管部門對綠色金融的發展目標主要是限制“兩高一剩”相關企業信貸投放以及加快資源高效利用等方面,還缺乏完善的、相配套的政策,監管體系還不健全,表現在缺乏推行綠色信貸體制機制的標準、缺乏綠色保險的法律依據、道德風險較高、綠色證券政策不完善等。另外,綠色金融作為系統性工程,其疊加風險會在互聯網的推動下變得越來越大。雖然目前出臺了相關的制度和條例,但大都屬于部門規章制度,其法律效力和權威性還較低。同時,與傳統行業相比,綠色金融屬于新興的交叉性行業,因此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其進行風險識別的能力還較低,專業化人才不足,使得綠色金融發展速度和質量都有待于提升,因此應對疊加風險的難度也較大。
(三)缺乏必要的國際合作
環境與金融系統具有明顯的外部性問題,因此需要強化國際合作,當前綠色金融的國際合作程度較低,綠色金融和綠色經濟的發展都面臨著諸多的問題。不管是節能減排還是應對氣候變化,都具有十分明顯的跨國外部性。同時,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下,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利益也是緊密相關的。如果僅從本國的環境利益和經濟利益出發來發展綠色金融,則會出現頻繁的“搭便車”現象,因此會違背綠色經濟發展理念,甚至會引發嚴重的生態危機。目前,我國綠色金融領域內的投資空間較大,但是在技術和資金方面還存在不足,一些綠色金融項目由于自身不成熟而產生危機。
三、促進綠色金融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對綠色金融的認識
在發展綠色金融過程中,必須要提升思想認識,嚴格遵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原則,重視“人與自然的生命共同體”和“人民的利益”,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各類資本從傳統的領域過渡到實體綠色產業,實現資本服務于人民,強化綠色金融服務綠色經濟發展的能力。另外,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要全面提升對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視程度,必須要充分認識到綠色金融不僅關系到環境問題,也是確保金融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所以要將綠色金融視為重要的發展戰略內容,持續推進綠色金融項目的發展。
(二)加快配套政策體系建設
綠色金融作為新興事物,其發展必須要有完善的政策作為保障,而疊加風險的防范更是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應,所以完善相應的配套政策顯得尤為重要。我國頒布和實施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綠色金融體系,同時需要財政、金融和環保等法律法規的支持。所以,國家要盡快出臺相應的配套法律法規政策,明確綠色金融發展的約束性指標,比如社會責任、行業標準以及制度建設等,進而使得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以及相關企業可以在完善的法律制度框架下實施綠色金融項目。另外,要盡快出臺與財政、金融、網絡、環保等部門相關的政策,全面強化對綠色金融發展各環節的監管與保障,確保我國綠色金融能夠健康持續發展,同時能夠有效防范疊加風險,降低風險影響及損失。
(三)加強國際合作能力
在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在環境與生態方面具有全球化的外部性,所以在應對疊加風險時必須要強化國際合作能力,將雙重外部性實現內生化。我國目前所實施的“一帶一路”建設中,資金融通具有關鍵性的支撐作用。所以,綠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充分借助“一帶一路”等發展戰略機遇充分挖掘民間資本的潛力,通過制定和實施相應的鼓勵政策,科學引導相關企業對綠色金融項目進行注資,全面推進合作項目的綠色化,提升綠色金融項目建設的質量和安全性,降低風險和成本。同時,要充分應用國際先進綠色金融原則和相關技術,形成良性的國際合作機制,在此基礎上更好地推廣綠色金融的持續發展,構建全球化綠色金融健康發展體系。
(四)創新綠色金融工具
形成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的完善機制是推進綠色金融發展的關鍵,因此應該循序漸進的將綠色金融的發展動力從政策支持轉變為能力建設,進而不斷強化項目落實方案和頂層設計。同時,通過不斷創新符合綠色金融發展的新型金融工具,為其發展提供多樣化和靈活性的融資渠道。比如發展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以及綠色股票指數等,以此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完善的服務。在創新綠色金融工具上,需要政府部門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共同參與合作,通過對綠色金融發展現實情況進行分析,對各類金融工具進行創新,確保在提供充足資金支持的同時可以有效防范疊加風險。
(五)強化政府的引導作用
政府在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現階段政府部門在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支持和激勵作用還相對落后,難以確保綠色金融的健康持續發展,也難以強化疊加風險的防范能力。而政府服務和監督職能對綠色金融的健康發展和疊加風險防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部門要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到綠色金融項目建設中,比如要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成立專門的綠色銀行,并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和鼓勵,為綠色金融項目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擔保,使得綠色金融能夠在正確的軌道中發展,最大程度上減小疊加風險發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