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防治黃瓜霜霉病工作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霜霉病是大棚黃瓜的第一大病害,若防治不及時,5—7天就可能全田發生和病害流行。防治霜霉病除了加強放風排濕,增施農肥和磷鉀肥,及時施用農藥以外,及時正確采用高溫悶棚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科學實驗證明,霜霉病菌在28℃以上時侵染不利,45℃時就停止活動而漸漸死亡。利用病菌這一弱點可進行高溫悶棚來抑制和殺滅病菌,控制病害的發生。
高溫悶棚一般是在黃瓜霜霉病發生以后和氣溫比較高時進行。高溫悶棚的具體做法是:在準備悶棚的頭一天必須灌足水。并適當提高夜溫,減少地溫散失,有利瓜秧忍受高溫。悶棚必須在晴天進行,早晨揭苫子后封嚴溫室,事先不能放風排濕,避免悶棚時的高溫灼傷上部葉片。悶棚時在棚內中部的黃瓜秧生長點的高度,分前、中、后各掛上一支溫度表。到9—10時左右棚內溫度急劇上升,此后每隔15—20min左右觀測1次溫度,當溫度上升到45℃時就開始記時,連續2h保持在45℃,最高不得超過47℃。溫度低于43℃效果不明顯,溫度高了瓜秧易被灼傷。同時還要觀察瓜秧的表現,當溫度升到44—45℃時,生長點以下的3—4片葉應當向上卷,生長點斜向—側。這說明一切正常,可繼續悶—卜去。當溫度超過45℃時,悶棚的時間又沒到2h,這時請注意,千萬不可開通風口放風降溫。因為;高溫放風的同時要排出大量濕空氣,這樣再繼續悶棚就要灼秧。這時只能用少放幾塊苫子來遮光降溫,這樣才能達到安全降溫的日的。悶棚時間到達后,一定要從棚頂部慢慢加入放風口,使室溫緩慢下降。高溫悶棚后應加強水肥管理,在灌水前每壟溝追施尿素50g,然后灌水,以促進瓜秧很快恢復生長。高溫悶棚1次,一般可控制黃瓜霜霉病7~10天。所以應根據病情每隔10天左右悶1次棚,這樣才能達到防病作用。
高溫悶棚后可以從病斑及霉層上判斷其效果:病斑呈黃色干枯狀,病斑背面霉層干枯或消失,說明效果好、病情已控制。但若病斑周圍呈不規則水浸狀黃綠斑、葉背面霉層新鮮呈灰黑色,說明效果不好,病情仍在發展擴大中,應查找原因,迅速采取共它防治措施。
高溫悶棚方法簡單,經濟有效,但在悶棚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高溫悶棚只適用于在黃瓜秧生長健壯旺盛且略有徒長趨勢的溫室里進行。前期苗弱小,后期瓜秧衰老,生長中期葉薄、色淡、瘦弱的都不宜進行。二是連陰天后馬上晴天,這時正是病害重而地溫低,瓜秧止處在饑餓缺水狀態,這時絕對不能進行高溫悶棚,否則就有灼死全部瓜秧而毀棚的危險。二是悶棚前1天必須灌水,當天早上不能放風,悶棚第2天還要及時再灌1次小水,才能保證瓜秧不受傷害。四是悶棚前應噴施1次殺菌劑,這樣在高溫時病菌抵抗力低,而藥能最大發揮殺菌作用。五是不同品種耐熱性不同,因此,悶棚時必須經常到棚內觀察瓜秧表現,如溫度已在43℃以上,發現上部葉片不上卷或生長點的小葉片萎縮時,說明土壤缺水或空氣干燥,也可能地溫低,瓜秧吸水困難,瓜秧表現出不能適應高溫,這時應馬上停止升溫,由頂部慢慢打開通風口,結束悶棚,改用化學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