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培育高素質農村人才工作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來,著眼于建設高素質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分級分類建立4500人的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突出“三個轉變”,積極探索新型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一是整合資源抓培訓,推進培訓模式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提升型轉變。4月初,縣人才辦圍繞獼猴標準化種植及現代農業發展等主題,通過聘請專家講授和組織赴楊凌高新產業園區參觀等形式,對全縣150多名優秀實用人才和村干部進行了為期3天的集中培訓。縣科協、縣農業局、充分發揮縣委黨校、農廣校、遠程教育站點、科技示范基地等陣地作用,著重培養了一批獼猴桃和奶牛養殖等技術骨干和土專家。截止目前,全縣各級組織緊密結合農時,突出先進適用,不斷提升培訓質量,共培訓農村黨員干部1500多人次,培訓農村實用人才12000多人次,有效發展壯大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并把35名農村實用人才發展為黨員。
二是增強實效性抓培訓,推進培訓內容從簡單就業向創業創新轉變。年初以來,各鄉鎮黨委依托科普示范基地舉辦農業科技素質培訓班89場次,共培訓實用人才和黨員35000人次。縣農業局通過“兩聯系三服務”和“重點村”包抓等形式,重點加強了對產業帶頭人及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帶頭人的集中培訓。縣農廣校招收培訓農函大學員400名,農口各單位開展科技短期培訓共培訓1.5萬人次,骨干培訓1000人以上。縣人社局堅持勞動技能培訓與創業規劃培訓相結合,大力開展市場營銷、機電、建筑、服務、農產品加工營銷等方面的培訓,拓寬了就業創業渠道,共實現培訓促進實用人才就業創業達到500多人。
三是轉變觀念抓培訓,推進培訓方向由單純技能向學歷認證教育轉變。開辟農村人才技術職稱評審的“綠色通道”,組織農村黨員干部和農村實用人才通過在農廣校、電大參加函授等形式,拿到高等教育學歷證書或技術等級證書。在非公經濟領域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上,組織縣職教中心下企業開展技能提高培訓,協調勞動部門開展企業技工技術職稱評審認證,真正把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納入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軌道,使他們實至名歸。目前,全縣具有中專以上文憑和農藝師、技師等職稱的實用人才已達1650多名,許多持證的高級農技師被外地聘請從事獼猴桃種植等技術指導或是從事磚機維修安裝等工作,有力地提升了農村實用人才的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