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煙草種植常見病的防治措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病原
煙草花葉病毒(Tobaccomosaicvirus,簡稱TMV)。TMV為桿狀質粒,大小為3,000×180埃,包含兩部分。外部為蛋白質殼環,繞著內部的核糖核酸(RNA)心軸。
病毒的毒力及抗逆力都很強。新鮮汁液稀釋到100萬倍仍有致病力。病毒增殖最適溫度為28~30℃,在37~38℃以上不再增殖。病毒對高溫的抵抗力極強,在干燥病葉中置于140℃溫度條件下處理30分鐘才失去其致病力。在汁液中的病毒經93℃處理10分鐘,或82℃處理24小時,或75℃處理40天之后,才失去其致病力。病毒在病葉中存活期很長,如在干燥病葉中經52年仍存活,在液體中可存活達42年之久。
二、癥狀
幼苗和成株均可受害。幼苗被侵染后,新葉的葉脈組織變淺綠色,呈半透明的“明脈癥”,幾天后葉片形成黃綠相間的“花葉癥”。大田期,煙株受侵染后,首先在心葉上發現“明脈”現象,爾后呈現花葉、泡斑、畸形、壞死等典型癥狀。
1.“花葉癥”。
病葉顏色深淺不一,呈黃綠相間的花葉。
2.“泡斑癥”。
病葉厚薄不一,葉面隆起多個泡斑。
3.“小葉脈綠癥”。
沿小葉脈兩側葉色深綠,小葉脈明顯。
4.“畸形癥”。
煙株嚴重矮化,葉片皺縮扭曲,葉緣向下卷曲或葉片變窄等。早期發病的植株嚴重矮化,生長緩慢,不能正常開花結實。能發育的蒴果小而皺縮,種子量少且小,多不能發芽。
三、發病規律
普通花葉病自苗床期至大田成株期均可發生,移栽后20天到現蕾期為發病高峰期,打頂后田間病株仍呈上升趨勢,但主要在煙杈上顯癥。苗期的初侵染源主要是肥料帶毒、種子中混雜病雜體、風及人為操作、帶病的其他寄主。幼苗發病后,通過摩擦使葉片產生微小傷口引起再侵染。大田發病主要來源于病苗、病土及其他帶毒植物等,通過農事活動造成病毒侵入發病。普通花葉病侵入后在薄壁細胞內繁殖,后進入維管束組織傳染整株。煙草普通花葉病毒主要靠病汁液接觸傳染,在已烤煙葉、病殘體、馬鈴薯等其他寄主植物上都能存活。該病發生流行的條件:
1.氣候條件氣溫在28℃~30℃時發病最盛,38℃以上和12℃以下則發病很少。6~7月干旱少雨,有利于病害發生。
2.烤煙品種品種間的抗病程度有很大差異,同一品種不同單株,抗病程度也不一樣。
3.移栽時期移栽過晚或過早,田間管理不及時,不注意田間衛生,前期煙株未長起來的煙田,發病重。
4.前茬作物或套種作物一般前茬或本茬套種油菜、蘿卜的煙田,發病較重;單種或輪作的煙田發病輕。
5.土質條件煙田土質貧瘠,土質淺薄、板結、粘重及排水不良的地塊,煙草生長衰弱,發病較重。
四、防治措施
1.加強抗病品種的選育和利用。應根據本地煙葉生產實際,選擇一些生長勢強,發育速度快,適應本地環境條件的耐病品種,以減輕病害的嚴重程度。超級秘書網
2.應強化衛生栽培措施,發揮營養抗性作用。首先,苗床地的選擇要遠離菜地、烤房、晾煙棚及倉庫等病毒源多的地方,實行苗床土熏蒸和營養缽育苗;其次,在苗床和大田操作時,切實做到手和工具用肥皂水消毒,在間苗和大田管理中,應先處理健株,后處理病株,在操作中不能吸煙或吃茄科蔬菜如番茄等,同時不要過多地在煙田反復走動和觸摸。再次,應加強栽培管理,提高營養抗性。施足氮、磷、鉀底肥,及時噴施多種微量元素肥料,可以極大地提高植株的抗病水平。最后,要堅持輪作和適當集中種植,不要和茄科作物套種、輪作、倒茬。
3.避蚜防病。蚜蟲對于TMV的傳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TMV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蚜蟲一年發生的代數因地而異,在煙草上一般以孤雌胎生的方式繁殖15~17代,由于蚜蟲的生活方式分為完全周期和不完全周期兩種,因此蚜蟲的越冬寄主也不同,前者主要在桃樹上以卵態越冬,后者則在秋季蔬菜或雜草上以無翅雌蚜形態越冬。因此,在蚜蟲的防治上,應在每年的3~4月份,對周圍的桃園、蔬菜、雜草等集中噴藥,殺死已經或正在孵化與復蘇的煙蚜,從而達到預防的目的。
4.抗病毒藥劑的應用與推廣。在做好其他防病措施的基礎上,抗病毒藥劑的及時應用也是一種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