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反對貪圖享樂演講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指出:“各級黨組織和全黨同志要在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指引下,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大力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歷史和現實的經驗告訴我們,進行偉大的創業,必須有偉大的創業精神。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偉大的創業,必須大力弘揚黨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p>
一、觸目驚心的揮霍浪費
我們黨歷史上有許許多多英雄人物,在新時期、新的歷史條件下,又涌現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比如孔繁森、徐虎、李素麗,還有軍隊的李國安,等等。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在新時期得到了繼承和發揚光大。但也應看到,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由于多種原因,黨的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好傳統、好作風,在相當一部分黨員和干部中淡忘了,有的甚至已經丟得差不多了。講排場、比闊氣、的現象,在不少地方、部門和單位盛行起來。一些人沉溺于物質享受,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令人觸目驚心。
一是揮霍公款,吃喝玩樂。有的領導干部經常出入豪華酒樓、賓館和夜總會之類的高消費娛樂場所,一擲就是千金。有的甚至墮落到用公款賭博、膘娼。有些所謂的“培訓中心”、“療養院”、“駐京辦事處”,實際上成了大吃大喝的場所。這方面一年浪費多少錢,很難估算。這種吃喝之風是怎么刮起來的?應該說,新中國成立以后,在相當一段時期內,這方面的問題解決得是很好的。為什么現在泛濫起來了?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提高了,這是正常的提高,是合理的。但是,我們國家規在畢竟還比較窮,到下個世紀中葉“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實現后,也只能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必須始終堅持勤儉節約這個傳統。
二是購買小轎車和通信器材過多過濫。目前,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包括部分企業購買小轎車;配備移動電話、尋呼機所花的錢,大大超過同期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有的地方和部門財政狀況緊張,連發工資都困難,而領導干部卻人人高級轎車,有這個必要嗎?如果是工作需要,何必一定要豪華的。
三是超標準修建辦公樓,用巨額公款購買或裝修領導干部住宅。有一個市的房地產信托投資公司的兩名領導干部,在企業經營困難、職工住房緊張的情況下,競然用公款270萬元為自己購買住宅。
四是名目繁多的紀念活動,濫發紀念品、禮品。這種紀念活動搞多了,就濫了,最后變成形式主義的東西。
五是各種各樣的會議,不分必要與不必要,多得成了災。而且開會地點大有講究,不少是到風景優美的地方,或者氣候宜人的地方。
六是違反規定,濫發各種補貼、津貼,數額之大也是驚人的。
上面六種情況,確實存在一些嚴重的奢侈浪費現象。“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薄吧荨笔窃跀鴶〖摇=洕l展了,生活水平隨著提高了,這是正常的。而脫離當前經濟發展水平的過高的消費,是假公濟私、損公肥私,是在誤國。
二、為什么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1、我們國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少,綜合國力還不強,在前進的道路上面臨不少困難和新的問題,而且還面臨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科技占優勢的壓力。我們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必須艱苦奮斗幾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F在,全國還有5800萬農村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要保證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穩定地脫貧致富,任務十分艱巨;還有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經濟效益不好,全國大概有幾百萬職工不能按時足額領到工資,下崗待業的人員增多。
2、中國共產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決定了我們艱苦奮斗的本色。實現黨的崇高理想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奮斗,大黨員和干部無論在什么情況廠都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永不停步地前進。同志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曾講過:“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彼€說;“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赡苡羞@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原創: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边@些年出現的一些現象表明,在我們的黨員和干部隊伍中,確有祁當一部分意志薄弱者,他們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前,頭腦變得不清醒了。這個教訓是深刻的。同志建國前、建國初期強調“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其中包括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p>
3、中華民族歷來以勤勞節儉、不伯艱苦著稱于世。不少華僑在海外創業,開始的時候也相當艱苦,外文也不懂,但是靠中華民族這種艱苦創業的精神,勤勞節儉的精神,經過若干年的努力,終于把業創起來了。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堅定實踐者,也是中華民族
優良傳統的真正繼承考。在領導我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斗爭當中,我們黨一直保持著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歷盡艱險,飽受磨難而不墜革命之志,這是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的重要原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干千萬萬的革命先烈,都是艱苦奮斗的光輝典范。
4、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不僅要使人民物質生活豐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實。有些追求和模仿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信奉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這是很危險的?,F在,就是在西方國家,有些政治家和有識之士對享樂主義泛濫、思想墮落、精神頹廢之類的“西方社會病”也深感憂慮。一個美國人寫了一本書,叫《西方社會病》。書中指出,西方自由的理論基礎就是享樂主義思想,即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感官上的享受。西方社會日益糜爛的享樂主義和自我中心主義,已造成無數的社會罪惡和大量的經濟損失。一個國家要強盛,必須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先進;一個國家在精神上挨餓,那末,遲早在物質上也要貧窮。日本一個教授寫的《清貧的思想》一書認為,被金錢欲、物欲、占有欲所支配是很危險的,現在需要重新宣傳清貧思想,以消除人們在精神上的貧困。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在對外開放中,我們要積極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有用的東西,但又要注意防止把腐朽當神奇,把癰疽當寶貝。為了實現我們的理想,以艱苦奮斗、勤儉樸素為榮,以鋪張浪費、奢侈揮霍為恥。
三、艱苦奮斗要走出五個誤區:
艱苦奮斗,從物質層面上,要求人們的消費節制在合理的限度內,與基本國情和生產力相適應。我們反對的是脫離當前經濟發展水平的過高的消費,反對的是假公濟私、損公肥私和損人利已。從精神層面上講,要求我們不畏艱險、堅忍不撥的精神狀態和勵精圖志、無私奉獻的道德情操。講艱苦奮斗,不是要過苦行僧的生活,好不是否定合理的物質利益,而是要提倡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的精神。艱苦奮斗要走出五個誤區:
誤區一:艱苦奮斗已經過時。
艱苦奮斗既是一種生活作風,更是一種刻苦鉆研、埋頭實干的工作作風及迎難而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風貌。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革命的光榮傳統。無論是實現社會理想,還是實現個人理想,無論是搞好我們的學習,還是成就我們的事業,無論是在戰爭的艱苦歲月,還是在和平繁榮的年代,都離不開它。艱苦奮斗永不過時。
誤區二:提倡艱苦奮斗與擴大內需的方針是相悖的。
國家為拉動經濟增長,確定了擴大內需方針,倡導人們轉變消費觀念,積極消費。但積極消費并不等于鋪張浪費,也不是鼓勵人們放棄奮斗。并且,現實的有效需求是建立在預期收入基礎上,而提高收入是離不開艱苦奮斗的。提倡艱苦奮斗與擴大內需的方針并不矛盾。
誤區三:提倡艱苦奮斗就是要求人們過苦日子。
艱苦奮斗作為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要求人們愛惜物力,不貪圖安逸、奢侈腐化,不鋪張浪費,并不是要求人們過“苦行僧式”的生活。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是共同富裕,人們有能力消費而一味抑制消費與生產的目的及社會主義本質是相違背的。
誤區四:只要艱苦奮斗,理想就會變為現實。
要將理想變為現實,需要艱苦奮斗,但不是只要艱苦奮斗,理想就一定會變為現實。理想的實現需要多方面的條件,既需要正確的利益立場、健全的素質結構等主觀條件,也需要社會實踐水平、社會政治環境等客觀條件。
誤區五:艱苦奮斗只是對黨員的要求。
1934年,范文瀾同志在北京的一所學院當院長。當時,他還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但國民黨特務總覺得他“很像共產黨員”,就把他逮捕了。有人替他求情說:“范先生一向為人正直,生活艱苦樸素。”特務頭子說:“就憑這一點,已經足以說明他是共產黨員?!眹顸h特務因為范文瀾養成了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就推斷他是一名共產黨員,可見,在反動派的心目中,艱苦樸素也已成為共產黨員的顯著特征。
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地位決定了必須大力加強作風建設,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這就要求全體黨員必須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但這并不意味著廣大人民就不需要艱苦奮斗,這種精神是理想變為現實的必要條件,任何有識之士都需具備這種優良品質。
四、“三個牢記”,保持艱苦奮斗作風
1、要做到“三個牢記”。一要牢記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我黨的莊嚴使命以及自身肩負的歷史重任。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全國人民要達到小康水平,還需要長期的艱苦奮斗。二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艱苦奮斗的革命意志和革命品格。三要牢記黨的基本經驗,實踐證明,我們的事業要發展,除了要有正確的理論、方針、路線指引之外,還要有很好的精神狀態和扎實的工作作風,埋頭苦干,講求實效。
2、莫把奢華當時尚。在我們身邊有一些年輕人,生活喜歡講求“檔次”,穿名牌時裝、用高檔商品,成為他們追逐的目標,他們覺得如此才顯得有“派”,才“時尚”。他們對各款名車、各類時尚名牌如數家珍,好像不知道這些就跟不上時代潮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講求品質無可厚非。但講求品質并不意味著要去追求奢華。崇尚奢華、追求生活方式的“貴族化”,是浮躁虛榮心態的反映,其實是一種社會時弊,我們不能把時弊當時尚。
擁有財富的多少,并不是判斷時尚與否的標準。比爾·蓋茨雖為當今世界首富,衣著卻從不講究名牌和檔次,他更看重的是實現人生的社會價值,這也不失為一種“時尚”。新時代的年輕人,應該推崇文明勤儉節約的風氣,為構建節約型社會出力獻策,這才是當前我們所應追求的社會時尚。
3、知“奢”而止??v覽歷史長河,歷朝歷代無不成于勤儉、敗于驕奢。據《史記》載,商紂王終日飲酒作樂,奢華無度,終致商朝滅亡。盛唐時期,唐玄宗過著“窮天下之欲不足為樂”的奢靡生活,結果內生禍亂,外起狼煙,頃刻間半壁江山淪陷,國家岌岌可危。
反觀我們黨和人民軍隊,之所以能夠由弱到強、由勝利走向勝利,就在于我們擯棄奢逸,始終把艱苦奮斗當作傳家法寶和政治本色,保持克勤克儉、開拓進取的作風。國民黨高官說:“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全套美式裝備的國民黨打不過裝備落后的共產黨,我們首先是輸在生活作風上了?!?/p>
清代著名思想家龔自珍說:“士皆知恥,則國家永無恥矣;士不知恥,為國之大恥?!敝吧荨倍笾?,戒“奢”當從儉。勤儉則興,驕奢必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沾染驕奢淫逸的腐朽作風。生活越改善,越要富而不奢、謙而不驕,越要在事業上拼搏進取,工作上吃苦耐勞,生活上量入而出,自覺養成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五、艱苦奮斗的楷模
1、——艱苦奮斗的光輝榜樣
同志是艱苦奮斗的光輝榜樣。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提高,同志仍然過著簡樸的生活。
同志的臥室是一間不寬敞的平房,里面的陳設非常簡單;一張棕繃床,一個舊床頭柜,一張木桌,一個舊衣柜和一個壞了腿的舊沙發。床上的被褥、床單都已用過多電—打了補釘。
他老人家每天的飯菜也很普通:一盤素菜、一點泡菜、一小碗湯,很少吃葷菜。每年野菜下來了,總要吃上幾次野菜。有一次,廚師給他做的葷菜多了一些,飯后他走到廚房里向廚師半開玩笑地此說:“同志,你是不是資本家出身阿?”廚師趕忙回答:“我是貧農。”同志又笑著說;“既是貧農,為什么萊里放這么多肉呀?”廚師這才恍然大倍,于是笑著回答:“今后一定要注意?!?/p>
同志穿戴也很樸素。一套舊衣服,領口、袖口、肘部和膝蓋等處,都已經破了。內衣補了又補,很多地方都是補釘。兩身好點的罩衣,是接見外賓和外出工作時穿的。有一次,工作人員看他的毛巾太破了,就勸同志換條新的,他說:“再用些時候嘛?!?/p>
同志的洗澡盆比較高,每次洗澡進出很不方便。組織上考慮到他年紀大了,手腳不大方便,澡盆又光滑,容易出危險。有關領導要把澡盆修低,他不同意,說:“國家用錢的地方很多,我這已經很好了,要修又要浪費錢財?!币恢庇玫绞攀?。我們敬愛的委員長就是這樣儉樸地度過了他的晚年。
2、吳仁寶——艱苦樸素的當代精英。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的老書記吳仁寶,當黨支部書記48年,帶領群眾把曾經貧窮的土地建成人均存款超過百萬元的“中國第一村”。雖然華西人富裕了,但吳仁寶依然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村民們住的是別墅,老書記住的卻是上世紀70年代蓋的兩間舊房;村民們賺的錢越來越多,老書記依然每個月只拿固定工資。吳仁寶不是沒有條件享受,幾年來村里給他的各類提成和獎金就達4000多萬元,可他卻分文不剩地留給村里為群眾辦實事。吳仁寶用自己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詮釋出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也用生動的事跡告訴我們:共產黨員養成了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就等于架起了黨群之間的“連心橋”,就能在實際工作中讓群眾看到黨的形象,感受到黨的先進性,從而增加對黨的信任。
2、割膠班——艱苦創業年輕人
海南島上,黎母山下,有一個十二位年輕人組成的割膠班。要說艱苦,他們是數得上的了。論環境,那里山深林密,氣候多變,爬山越嶺,全靠自己兩只腳;論生活,什么都要自己動手,連米面油鹽,也要靠自己一根扁擔從幾十里外挑進山去;論勞動,每天早上三、四點鐘起床,趟水過河去割膠,日高三丈收膠回來就要趕制膠片,……真是一年三百六十天,起床上床兩頭黑。在這樣艱苦的環境里,過這樣艱苦的生活,參加這樣艱苦的勞動,究競苦不苦呢?原創:
請看這些年輕人的回答:“一樣東西,站在高處看,你覺得它低;站在低處看,你就覺得它高了??嗪蜆罚惨粯?,看你站在哪里看,看你怎么比。舊社會,廣大勞動人民那才是痛苦;我們現在吃飽穿暖,揚眉吐氣地當一名社會主義國家的橡膠工人,有什么苦呢?革命前輩,為了解放中國,冒著槍林彈雨,東西奔波,那才是辛苦;我們今天住幾天草房,揮兩下鋤頭,流一身汗,算什么苦呢?
再拿當前工農群眾來比,他們不是多少年來都在割膠?多少年來都在種地?他們從不叫苦,我們為什么要叫苦呢?同城市生活比,我們現在是差多了,城市,不也是勞動人民用雙手建設起來的嗎?建設社會主義就要艱苦創業,舒舒服服是建設不出社會主義來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