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讓愛滲入小朋友的心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樹立健康的觀念,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需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如今的幼兒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視為“小皇帝”被捧著,凡事以他為中心,對其物質生活唯命是從,對知識技能的學習不惜自己的財力、精力,但如何維護和增進幼兒的心理健康水平則極少關注,從而導致幼兒出現自我意識過強、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不能與人合作等心理不健康的現象。隨著對《綱要》學習和貫徹實施,一些幼兒園及教育工作者開始逐漸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深知未來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存競爭的加劇,要求未來人才除具備良好的智力、能力外,更重要的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而用愛心與耐心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跨越心理鴻溝,真正用愛去探索幼兒,走進他心理世界,從而促進他健康發展,這正是培養幼兒良好心理素質有效途徑。
滿足幼兒正當的心理需要,發明愛的氣氛。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兒就可能有充分的發展。
認為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積極營造充溢愛心的健康心理氛圍
環境對幼兒能否健康生活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必要的環境因素。年齡越小的幼兒對心理環境要求比物質環境的要求更為重要。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首先是教師跟孩子精神上的接觸。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在于教師如何愛孩子”世界上不存在沒有不愛的教育,沒有不需要愛的孩子,教師與幼兒心靈的溝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只有把愛心獻給孩子,孩子才干積極接受教師的教育。如果一位教師身體離幼兒很近,而心卻離得很遠,整天陰沉著臉,動不動就對幼兒大聲呵斥,那幼兒一定會被籠罩在壓抑的氣氛之中,就會感到恐懼、緊張,其心理隨之被扭曲。
充分受到成人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孩子,實踐證明。總是充溢自信,暮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反之,臨時得不到肯定,批評中長大的孩子不會有自信的比如平時有些孩子上課時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人,這往往是對他付出的愛和關心太少。想利用“搗亂”打架”來引起教師對他關注,進而獲得老師對他愛。
教師要多站在幼兒的角度,因此。體察他童心的需要。為此,活動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增設了說出你心里話”親子區”等,給予幼兒充分抒發情感,增進交往空間。使幼兒感到充溢愛心的氛圍中生活有利于幼兒健康心理的發展。
二、提高自身心理素質。
除了家,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其余大多時間都在幼兒園度過,一直是與老師一起生活和活動,于是作為幼兒教師,情緒狀態便顯得十分重要,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
兩者間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情緒與幼兒心理健康始終成正比發展。
要使孩子們堅持積極、健康的情緒,因此。教師首先要學會隨時調整自身的情緒,用積極的情緒感染幼兒,以積極的熱情和興趣去參與幼兒各項活動。展現在孩子們面前的永遠是微笑和愛意。事實也說明了這點。例如:今天由于心中有些不高興的事,情緒難免會顯得低落,這時你帶孩子們一起活動,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活動,甚至會忽略對某些幼兒關愛,孩子們能以高漲、愉快的情緒參與其中嗎?自己也會感到開展的活動索然無味,更不用說是幼兒。孩子們與老師相處的時間很多,很大程度上,許多情緒會影響到孩子。不難發現,各項教育活動中,一些教師所帶的班級總是很沉悶,而另一些教師所帶的班級很活躍,這正是與教師的情緒有密切聯系。
如果教師缺乏愛心,確。便會使幼兒討厭集體生活,性格孤僻;如果教師整日忙著處置各種繁瑣的事情,從而發生厭煩、喜怒無常的情緒,后果又是怎樣呢?某班有一個調皮的小男孩,從小班下學期開始,喜歡隨意下位,自控能力較差。一次,老師在課堂正繪聲繪色講課,孩子都很投入地聽著,突然,發現了這個一貫調皮的小男孩這次竟趴到桌子下面,從后爬到前摸小朋友們腳。于是這位老師非常氣憤,開始嚴厲訓斥這個小男孩,情緒馬上激動起來,聲音馬上高了八度,臉也氣紅了孩子的注意全部轉移到那個小男孩身上了此時的驚慌失措。幾分鐘的狂風暴雨”后,又開始講課,可想孩子們還能好先前那樣投入,關注了嗎?回答是肯定的不能,會害怕下一個“暴風雨”來。有的老師也許認為這是教育有方,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殊不知,臨時如此,會使幼兒發生畏懼﹑不安心理,增加了焦慮感,對其心理健康發展有利。所以,教師自身要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老師與幼兒相互交往過程中,要用愉快讓孩子跟著一起快樂起來!
三﹑用愛束縛自身的態度行為。
或輕輕地撫摸一下頭,要讓幼兒在心理上真正接納我就要讓他懂得我愛。為此我就要懂得一些向幼兒流露師愛的技巧。好關切地說上一句。也是愛的表示。
可以讓孩子快樂一天甚至幾天。因此,這些看似簡單﹑平常的言行。教師應該通過自身的態度﹑行為,向每個幼兒表示愛意,讓孩子在愛的氛圍里健康生長起來,如不注意自身的言行,將會讓幼兒心理抹上一層灰色。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課上總喜歡搗亂,吃飯那時又喜歡嚷嚷,等到游戲活動時總是亂竄亂跳,欺負別的小朋友。對于這些行為,總是進行及時教育,可效果不明顯。后來我用自己的態度﹑行為改變了當他課上坐不住時,總是及時趕到這位小朋友面前,豎起大拇指,投來贊許的目光,說:瞧,小朋友今天坐課多棒呀!等到吃飯﹑游戲時,及時參與到行列中去,和他一起吃飯﹑游戲,漸漸的地,這位小朋友走近了變為了一個遵守紀律的好孩子,如果當初作為老師的說:這小孩真煩!這樣子就會在心理造成傷害,而且也使其他孩子從小就形成了不平等的觀念以及有缺陷人的偏見心理,并且從中也染上了不尊重他人﹑小看他人的個性。可見,教師的言行態度是否端正對幼兒心理發展發生深刻影響。
不只僅是注意我自身的態度﹑言行,與幼兒交往的時候。而且,還要與孩子們堅持平等的關系。總會在孩子們發生“矛盾”時候,認真傾聽孩子們爭論。學會傾聽幼兒,通過討論,讓他認清自己錯在哪里,今后應該如何改正,引導幼兒在爭論中明辨是非,學會友好交往和團結友愛,不時培養孩子們優秀的性格。有一次中午,盛湯給孩子們時候,手不小心碰到一個孩子的頭,連忙摸摸這個孩子的頭說:對不起,老師不是有意的弄疼你嗎?一句“對不起”讓這孩子高興了一整天,處跟伙伴們說,老師還跟我說對不起呢!等到晚上媽媽來接她時,又興奮地把這事告訴了媽媽。老師的一句“對不起”就讓孩子有了這么愉快的情緒,足以證明教師要給予幼兒足夠的人權,建立相互平等關系。
四﹑以游戲為載體。
始終貫穿與一日活動中,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幼兒學習的最佳途徑。其倡導的就是要給幼兒一些自主的機會,與同伴之間有一種愛的交流,培養他合作﹑謙讓的精神。
總有個別膽小﹑害羞﹑懦弱的幼兒,游戲中。往往不敢與同伴交往,更不會主動投入游戲中去。為幫助他解決心理上的困惑,教師應鼓勵他大膽地加入同伴的可以用關心的語氣詢問他為什么不去玩?看他玩得多開心”老師跟你一起玩,好嗎?并在游戲過程中不斷地對他進行鼓勵和表揚,施以愛的教育,使他與教師融為一體,慢慢消除幼兒的心理陰影。如在游戲剛開始時,有的幼兒不知道玩什么,教師可通過扮演角色,參與幼兒中,用游戲口吻激發幼兒和老師所扮的角色一起玩,讓幼兒逐漸克服膽怯的心理。幼兒敢于表達自己的愿望,投入到游戲中以后,教師應及時給予褒揚,鼓勵他加入到同伴的集體中,讓他體驗勝利的樂趣。
并邀請客人到家里一起開生日會,娃娃家的爸爸﹑媽媽”會自制蛋糕為娃娃過生日。邊唱生日歌,游戲中他充分感受了分享的快樂情感,體驗到集體祝賀生日活動的情趣,使游戲過程充溢和諧,和諧中培養幼兒健康,向上的心理。同時,要善于抓住契機進行情感教育,如班上有個小朋友生病兩天沒來幼兒園,第二天來園時,便抓住機會進行隨機教育,鼓勵幼兒主動上前詢問他為什么兩天沒入園,并與他交談,然后引導幼兒討論我要怎樣關心他人,生活中誰關心你關心誰?怎樣關心的這樣既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又能激發孩子關愛他人的感情,使幼兒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朋友間應該互相關愛﹑互相愛護的意義。所以,這種自主﹑開放的教育中,幼兒交往機會多,更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
教師應注重家園合作,除此以外。增強教育合力。綱要》同時也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協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見,家園達成共識,協調教育方法,統一教育要求,促進幼兒健康心理的重要保證。家庭是幼兒生長的搖籃,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孩子健康人格發展同時也有著巨大影響,但目前大多數家長只注重了孩子的智力投資,而不強化孩子愛的教育行為。于是經常看到許多孩子在幼兒園愛老師﹑關心同伴;家卻對父母﹑晚輩亂發脾氣。
應及時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機會,所以。與家長做簡短交流溝通,糾正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堅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繼續性和有效性。
維護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總之。提高幼兒的整體心理素質,既要注重物質環境的創設﹑又要關注人文環境的建設;既要注重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又要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面向全體,又要關注少數幼兒;既要幼兒園高度重視,又要家庭社會的關注參與,但這些的先導前提就出于我教師的愛,只有愛才干索入幼兒的心理,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從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