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演講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直以來,總以為教育是一種世代沿襲的職責,是上一代教師將教鞭交到下一代教師的手中,然后告訴他們:“按照這樣的方法,去干吧!”。踏上了講臺,也就擔負起一份責任的擔子,于是把自己的大腦和學生的大腦像用輸水管連接起來一樣,拼命地增壓、輸送,哪怕輸水管要爆裂開來,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自己的思想盡量地擠壓給學生。從小由于耳濡目染諸如《警世賢文》中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增廣賢文》中韓愈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等,因此在內心深處對教育的看法,就烙上了寒苦的印記。伴隨著教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總感覺到自己在教學中的方向與預期產生了一定的差距,但卻始終找不到導致這種差距的關鍵節點,因此而茫然無措。直到接觸到《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捧卷在手仔細拜讀,才感覺到恍然悟釋。教育的真諦在于開啟智慧、啟動真情,是用教師的智慧來發掘學生的智慧,用教師的真情啟發學生的真情。
肖川博士《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共為九編,書中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教育的方向、理念、內涵,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第三編《教育的智慧》和第七編《心靈的陽光》?!督逃闹腔邸芬痪幹性敿氷U明了開放課堂、建構知識、學貴有思、自主學習的深刻內涵,《心靈的陽光》一編中則對成功、幸福、人生等進行了深入詮釋。結合實踐教學對這兩編進行深入思考,真會有恍然大悟之感,頓覺教學思路開闊了許多,對于人生幸福等的感悟也更加深刻了。
教育的智慧是一種教學觀念的轉變、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模式的變革。是在課堂教學、實踐操作、素質培養上充分挖掘學生智慧潛能、開啟智慧之門的具體措施。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怎樣開啟學生智慧來達成教育目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現實問題。尤其對于從事啟蒙教育的幼兒教師,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動腦思考去解決現實問題,比什么都重要。在當今的家庭結構中,大部分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生活的優越導致了他們從小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習慣,依賴性較強而獨立性和合作意識缺乏。落實素質教育就必須要全面考慮幼兒的成長環境,本著開啟幼兒智慧潛能的原則,創新思維在教學方法上深入研究。要為幼兒營造一個開放的課堂學習環境,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他們能夠廣泛地參與到課堂學習實踐過程中來,通過充分發揮個人專長,通過適合自己的認知途徑來達到吸收知識的目的,構建起自己對知識理解和吸收的框架,并能夠在自己的認知范圍內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消化吸收,并不是單憑教師的強化灌輸來達到被動的教學目標。這種教學思想更趨向于課堂主體的轉化,與當今教學模式的具體要求完全契合??鬃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開啟學生的智慧,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思考習慣。由于幼兒的思維發育尚不成型,受社會經歷和實踐能力所限,讓幼兒在學習中思考,教師的適當引導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組織、正確引導,逐步培養幼兒獲取、分析、處理和傳遞知識信息的能力。要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地引領學生沿著教學目標盡可能發揮想象,不斷地開闊思路,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智慧潛能。同時要倡導和鼓勵幼兒動手操作、自主學習,要充分相信幼兒的創造力,使他們在實踐中運用智慧、發揮智慧,培養自主思考、獨立生存的能力。正如肖川博士在文中所講:“啟蒙的力量之大不止于告訴事實與知識,更在于幫助人掌握如何獲得真知的方法。教育的啟蒙對教師來說就是指在引領教師堅守教育的理想與信念的的同時,還要學會探索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對教育來講,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p>
成功和幸福是人生教育的目標,只有成功和幸福的人生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這里所指的“成功與幸福”我認為不是單純物質層面上的,而應該是人理念上的。譬如說,古今中外許多成功的科學家、哲學家,即便在物質上相對貧乏甚至于窮困潦倒,但他們的成功對于推動社會文明具有深遠的影響和重要的意義,他們的幸福是他們堅持信仰的人生收獲和人生感悟。教育的導向是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個單純追求物質或名利,缺乏社會責任和真摯感情的人,即便是成功和幸福的,只是片面對于個人而言的成功與幸福。因此說,教育不但要以開啟人的智慧為目標,更要以培育人的真情為目標。培育人的真情,就要從培育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上著手,來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健康良好的心態,適應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的要求,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擔負起時代的重擔?!缎撵`的陽光》旨在以發散人性的光輝和人格的魅力為靈魂,提出了教育的實質和內涵。文中“為幸福人生奠基,為自由社會培養人———為民主社會培養好公民?!?,這一語就高度概括了教育的目標和方向。而培養真情的過程是一個示范、感化的過程,只有教師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地為學生作出榜樣,對學生付諸真情,才能引導和感化學生將這份真情以星火燎原之勢擴大發散給社會,才能夠真正體現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稱謂的現實作用。而真情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無論處于怎樣的教學環境,都要教會學生安身立命、自由發展的辦法,讓他們有能力去回饋社會。讓陽光始終投射入心靈的深處,心靈才能夠煥發出真情,真情教育是在越來越現實的物質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只有堅持讓真情永駐,在學生心中、在一代代人中傳承和發揚,才會讓整個社會充滿正義和陽光。正如文中所言“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捧讀《教育的智慧與真情》,在體會作者博大精神的理論素養和精神內涵的同時,也令我漸漸明晰了教育的主旨和內涵。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是我們從教者教給學生生存的能力和方法,是將“授之以魚”向“授之以漁”的轉化過程。只有實現了這種轉化,才能使得學生在未來實踐中能夠破解難題、應對風雨,才能夠向著成功和幸福的目標奮勇前行。培育真情,是我們為學生將智慧轉化為社會實踐提供的動力之源,只有在真情的感召和推動下,才能夠切實將自身智慧轉化為服務社會發展的強勁動力,才能夠將社會責任感有效轉化為促動自身發展、服務社會進步的自覺行為。開啟智慧和培育真情的教育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如果說開啟智慧是教育的主要措施,那么培育真情當是教育的主要目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