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領導財政會議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這次財政工作會議,是在全市上下齊心協力戰勝特大雨雪冰凍災害,全面貫徹學習市委二屆四次全會精神,力促新跨越的關鍵時候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黨的*、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和市委二屆四次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總結過去一年財政工作,研究相關政策措施,部署20*年全市財政工作任務。市委、市政府對這次會議很重視,會前分別聽取了財政局的工作匯報,省政協副主席、市委書記宋晨光,市長龔建華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對過去一年全市財政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殷切希望。等下,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定明同志將作重要講話,對今年的財政工作提出要求。市人大陳秋保副主任、市政協劉迪光副主席親臨大會指導,這是對全市廣大財政干部職工的鼓舞和鞭策。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領導重要批示和講話精神,堅決貫徹,落到實處。會上,還將對《*市市對縣鄉上臺階獎勵政策實施辦法》、《*市財政支出績效考評試點工作方案》兩個文件進行討論,聽取大家的意見。下面,我先就全市財政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過去一年財政工作的簡要回顧
過去一年,是我市財政歷史上的跨越之年,財政工作在推進和諧小康*建設的征程上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
(一)財政收支實現“雙跨越”。一是財政收入一舉跨越50億元臺階。20*年,全市財政總收入實現歷史性突破,達到50.3億元,增長30.1%,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8.4億元,增長29.9%。這一年,全市財政收入不僅一舉跨上50億元新臺階,而且“兩個比重”雙雙提高,財政規模與質量實現同步提升,財政總收入占生產總值比重由上年8.8%提高到9.9%,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由上年87.5%提高到90.1%;這一年,開放型經濟成為財政重要增長源,全市9個工業園共納稅19億元,僅次于南昌,列設區市第二,增收6.1億元,增收額已占財政總增收的“半璧江山”,達52%,其中豐城市工業園和樟樹市工業園納稅雙雙進入全省前十名;這一年,縣市區財政收入再攀“新高”,其中豐城市突破13億元,樟樹市突破8億元,高安市突破5億元,袁州區突破4億元,上高縣、奉新縣、萬載縣突破3億元;這一年,鄉鎮財政紛紛登上新臺階,全市財政總收入超千萬元鄉鎮達到57個,占鄉鎮總數31%,其中超5000萬元鄉鎮5個,比上年增加3個;這一年,重點稅源穩步壯大,全市納稅超過*00萬元企業達44戶,比上年增加15戶,其中納稅超過2億元企業2戶,比上年增加1戶,樟樹四特集團成為繼豐電之后全市第二家納稅超2億元的企業。二是財政支出實現“三年翻番”。全市財政支出一年增加18億多元,連上60億元、70億元兩個臺階,達到77.9億元,增長32.2%,三年翻了一番多。20*年財政支出大幅度增加,主要是舉全力實施民生工程,涉及民生的支出明顯增加。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省委、省政府決定在全省實施“民生工程”,確保實現“四個全覆蓋”,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促進社會和諧。全市各級財政部門把民生工程資金的安排、撥付和管理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將配套資金全額列入預算安排,優先保障和調度資金,并建立資金落實情況月報制度,加強監督檢查,保證了資金及時足額到位,當年全市各級財政安排落實40項公共財政政策新增配套資金達2.55億元。20*年,全市財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達56.5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2.6%,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支農、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等支出均保持較大幅度增長,分別完成*8043萬元、156828萬元、142534萬元和60245萬元,分別增長22.3%、42.1%、33.2%和123.7%。全市發放糧食直補及綜合直補資金26292萬元、良種補貼7027萬元、農機具購置補貼1345萬元、燃油補貼1354萬元、能繁母豬飼養補貼及能繁母豬保險補貼2435萬元。
(二)財政改革實現“三拓展”。一是預算制度改革進一步拓展。政府收支分類改革順利實施。從20*年1月1日起,部門預算、財政收支報表和財政指標管理等均采用新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編制。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政策順利到位。全市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實施方案和市直機關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實施方案于20*年4月份上報省政府批準,市直機關20*年8月底發放到位,各縣市區也已開始發放。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向縣級延伸。*個縣市區已有8個啟動了此項改革。二是農村綜合改革進一步拓展。“一卡通”改革落實到位。從11月1日起,各項財政惠農補貼資金全部納入“一卡通”發放。國有農場稅費改革全面啟動,并著手實施。三是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拓展。“三區”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實施到位。為加快*經濟開發區、宜陽新區、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建設與發展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工業強攻戰、城市擴張戰、旅游升溫戰“三大戰役”部署,市政府相繼出臺了《關于印發*經濟開發區財政管理體制實施方案的通知》、《關于印發宜陽新區財政管理體制實施方案的通知》和《關于調整和完善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財政管理體制有關問題的通知》等三個體制文件,建立了上述“三區”責權利相結合的新的財政管理體制。縣鄉財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根據農村綜合改革要求,提出了完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
(三)財政管理實現“四進步”。預算編制進一步細化。市本級部門預算公用經費定額首次細化到了13個支出項目,并全面采用財政部統一推廣的部門預算編審軟件編制預算,提交市人代會審議的部門預算由上年2個擴大到*個。“鄉財縣代管”改革穩步推進。所有縣市區均進行了“鄉財縣代管”改革試點,全市試點鄉鎮達143個,占鄉鎮總數的78.6%,超過了年初提出2/3鄉鎮的改革目標,其中上高、萬載、靖安、銅鼓、袁州、高安、宜豐七縣市區所有鄉鎮全面推開了“鄉財縣代管”改革。國有土地收支管理初步規范。按照中央和省要求,從20*年起,全市國有土地收入全額繳入金庫,收支全部納入基金預算管理。創先爭優工作取得新成績。全市財政部門以“帶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為目標,堅持“為民理財,依法理財,精心理財”,大力弘揚*財政人的“五種品格”,落實“32字”要求,著力打造效率、溫馨、和諧的財政機關,服務大局,狠抓落實,得到各方肯定,市財政局在20*年推進“優化環境、優質服務”活動中榮獲“先進單位”稱號,并獲得“20*年度作風建設推進年活動基層最滿意的機關”、“20*全市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優秀組織獎”等榮譽。縣(市、區)的財政工作也獲得一系列表彰。豐城市財政局獲“省級文明單位”稱號,袁州區、靖安縣、銅鼓縣財政局獲市委、市政府“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上高縣國庫集中收付中心獲市委、市政府“青年文明號”稱號,高安市財政局被當地黨委、政府評為“綜合先進單位”,奉新縣被評為“全縣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第一名”,樟樹市、萬載縣、宜豐縣財政局被當地黨委、政府評為“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等等。
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財政干部辛勤努力的結果。成績來之不易,跨越殊為可貴。在此,我代表市財政局黨組,向各級領導、各有關部門對財政工作的支持和關心表示衷心的感謝,向辛勤工作在財政戰線的廣大干部職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20*年財政工作重點
20*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的第一年,是深入推進和諧小康*建設的關鍵年。全市財政預算安排和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精神為指導,圍繞打造“四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財政分配和調控職能,堅持促進科學發展不動搖,堅持保障民生工程實施不松勁,堅持創新財政機制不停步,堅持依法理財不懈怠,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推進財政改革,強化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市委、市政府確定20*年全市財政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全市財政總收入增長20%,達到60.4億元,地方收入增長18%,達到33.47億元,預期目標增幅加上當年物價指數漲幅為奮斗目標增幅;全市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和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繼續提高;縣級財政進一步壯大,力爭全市財政總收入超5億元縣市區達5個,其中豐城市超15億元,樟樹市超*億元,高安市超6億元,袁州區、上高縣超5億元;財政支出達到95億元,力爭突破*0億元,支出結構更趨合理,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繼續改善,養老、低保、醫療、教育、文化和公共管理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為實現上述目標,工作中必須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立足做大“蛋糕”,致力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通過改進和完善財政支持經濟發展方式,把*真正建設成“宜業的熱土”,努力達到*經濟財政可持續、強后勁、快增長的要求。力抓“四個改進”:一是改進平臺投入方式,提高平臺產出效能。園區建設要正確處理好速度與效益關系,堅持集約發展、規范管理,更多地關注績效。尤其要努力提高園區每畝投資強度,提高入園企業開工率、投產率、稅收貢獻率、職工安置率等,這樣才能促進工業園區可持續發展。二是改進招商鼓勵方式,提高招商成功比率。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和資金的杠桿作用,改進扶持方式,著力支持以引進重大項目為重點的“項目建設突破年”活動,促進招商引資大突破。三是改進收入調度方式,提高組織收入效率。進一步發揮財政部門收入調度職能,加強重點行業、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稅收調度,建立完善相應的收入通報制度。加強非稅收入的征收管理,確保非稅收入及時足額繳入國庫。四是改進財政體制,挖掘發展潛力。市政府初步決定,從20*年起,實施縣級財政上臺階獎勵政策和鄉鎮財政上臺階獎勵政策等兩項獎勵政策,力促縣鄉財政壯大規模,又好又快發展。會上已下發《*市市對縣鄉上臺階獎勵政策實施辦法》討論稿,希望聽聽大家的意見。同時,要進一步完善*經濟開發區、宜陽新區、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財政管理體制,充分發揮“三區”加快經濟發展,促進財政增長的積極性。
(二)立足改善民生,致力增強和諧*保障能力。按照“四個傾斜”的要求,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把*真正建設成“宜居的福地”、“宜人的家園”,努力讓全市人民從財政收入增長中得到實利,從公共財政政策中得到實惠,達到*財政公共服務與和諧保障能力穩步提升的目標。力抓“三個堅持不懈”:一是堅持不懈地調好調優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新增財力突出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加大對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加大對教育、醫療、衛生、科技、文化等事業的支持力度,加大對安全穩定及社會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二是堅持不懈地落實民生工程。要把落實好省政府60項公共財政政策作為財政支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在去年實施40項公共財政政策的基礎上,今年省委、省政府擬再增加安排50億元,實施60項公共財政政策,進一步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實現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四個全覆蓋”。與去年工作相比,今年的60項政策任務更重、工作量更大,務必要加強領導,細化責任,保障資金,確保落實。財政部門尤其要做好以下工作:配合有關部門擬訂實施方案;足額安排好民生工程配套資金;穩步拓展直接支付范圍,并加快資金撥付;堅持抓好月報制度,督促資金及時、足額撥付到位。三是堅持不懈地提高財政跟進重點與服務大局水平。舉全市之力,切實保障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要工作、重大項目、重點工程的資金需要。與此同時,還必須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牢記“兩個務必”,對一般性支出嚴把審批關,堅決反對大手大腳花錢和鋪張浪費行為,特別要嚴格控制“人、車、會、網絡、招待”等支出增長和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嚴格控制財政保障范圍。
(三)立足改革創新,致力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突出抓好體制、機制建設,努力達到*公共財政體系日益完善的目的。重點是“六抓”:一是抓好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與完善。要跟進落實省直管縣改革,不折不扣落實省部署和要求,同時要進一步研究、完善省直管縣條件下市與縣財政管理關系。要進一步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堅持財力下傾,規范鄉鎮財政管理,增強鄉鎮財政保障能力,切實理順縣、鄉財政利益分配關系。要按照“三權不變”原則,在全市全面推行“鄉財縣代管”改革。二是抓好部門預算改革進一步深化。市本級進一步擴大上會部門,加強基礎信息管理,加快項目庫建設。同時選擇部分縣市區開展部門預算改革試點。20*年以前,各縣市區要全部實行部門預算。三是抓好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試點推開。市本級要進一步擴大改革資金面和單位試點面,縣級全面實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與會計集中核算制度有效結合。四是抓好稅制改革跟蹤落實。跟蹤落實增值稅轉型改革,切實落實政策,摸清數據,分析利弊,爭取支持。跟蹤落實消費稅完善政策、非稅收入改革政策,深入研究,積極建言,穩妥應對。同時,要認真落實省收支完全脫鉤試點改革,確保試點改革成功。五是抓好農村綜合改革深化。繼續抓好財政惠農資金“一卡通”落實,穩步實施和深化國有農場稅費改革。六是抓好公務卡制度改革試點。按照省財政廳部署,20*年啟動公務卡制度改革試點,進一步規范財政財務管理,減少現金支付結算,提高公務支出的透明度,強化財政動態監管,健全現代財政國庫管理制度。同時,要繼續擴大政府采購規模,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加強監督管理。
(四)立足精細管理,致力提高理財水平。堅持夯實基礎、規范方法、優化手段,努力達到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民主理財的要求。力抓“四個推進”:一是推進理財過程的制度化。要落實依法理財要求,堅持凡事都按法律、法規辦,按規矩、按程序、按制度來落實。為此要著力建立崗責體系,完善預算、執行、監督“三線分離”運行機制,健全財政各項管理制度,強化預算管理專業分工與相互制約。二是推進理財決策的科學化。財政決策必須建立在充分的調查研究之上,要通過加強財政調查研究,使財政建言與決策合乎實際,資金分配做到有根有據。20*年,市財政局擬重點抓好“我市規范津補貼政策實施情況調查及完善意見”等十二大調研課題,確保都出成果,并實實在在推動工作。三是推進理財手段的信息化。重點要推進金財工程建設,抓好*財政內外網建設,深化財政管理軟件應用,通過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提高財政工作效率,為財政工作實現新跨越提供重要技術支撐。根據省里要求,20*年、2009年,市級財政每年應承擔建設資金*0萬元,縣級財政每年應承擔50萬元,各地務必做到足額安排、不留缺口。金財工程建設時間緊、任務重,各地務必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協作配合,確保資金到位,各項工作一定要抓緊、抓早、抓實。四是推進理財效果的公開化。重點要在市、縣兩級實施項目支出績效考評試點,以強化財政支出安全,提高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效益和效率,推動財政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今天會上給大家印發了《*市財政支出績效考評試點工作方案》,這只是個討論稿,我們將根據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修改完善后正式下發執行。
(五)立足提升素質,致力加強財政干部隊伍建設。繼續落實“32字”要求,大力弘揚*財政人“五種品格”,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努力達到提升財政干部綜合素質的目標。力抓“四大建設”:一是加強班子建設,著力提升政治素質。要致力建設“領導水平高、改革思路新、拒腐能力強、團結協調好、工作業績佳”的一流班子,建設“政治堅定、開拓創新、勤政、廉政、優政”的堅強領導集體。領導班子要帶頭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善于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判斷形勢,用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去觀察和審視問題,不斷提高理論思維素養,強化依法執政理念,提升總攬全局水平。二是加強能力建設,著力提升業務素質。要以提升政策素養、業務水平、操作能力為引領,建立新型財政干部素質培訓機制。大力開展崗位業務培訓,開展素質拓展培訓。要著力抓好科級干部培訓、鄉鎮財政所長輪訓。三是加強作風建設,著力提升德操素質。要重點抓“四治四提倡”:治懶散,提倡勤勤懇懇、奮發有為;治浮空,提倡抓落實、實打實;治拖軟,提倡說干就干、雷厲風行;治貪奢,提倡守身如玉、抱樸守拙。四是加強文化建設,著力提升全面素質。持續打造“高效、溫馨、和諧”的財政機關,打造“以人為本、積極向上、敢創一流”的*財政文化特色。
同志們,實現*崛起新跨越,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只要我們萬眾一心,前進的道路將會越走越寬廣。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排難奮進,狠抓落實,謀取財政事業新的跨越,為全面建設和諧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