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局在工作大會上發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今年的時間已經過半了而本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認真回顧上半年的工作,貫徹實施省、市相關會議精神,踏實做好下半年各項農業工作推進全年農業工作創優爭先,為“”計劃畫上圓滿句號,為“”的建設奠定穩固的基礎。在前面各縣(區)農業局長作了發言進行了交流,市農業局分管局長就分管工作講了意見我完全贊同。在這里我講兩個方面的建議。
一、上半年全市農業工作成效顯著
由于各級黨政組織領導有力、農業部門精心服務、涉農部門團結協作、廣大群眾辛勤耕耘,上半年全市農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有三個標志:一是全省春玉米產業基地建設暨高產創建現場會在我市縣召開,贏得了省廳領導、參會市縣的高度贊賞;二是黨政領導力度進一步加大,市委、市政府春耕生產流動現場會促進了縣區之間、鄉鎮之間你追我趕;三是各級政府特別是縣(區)政府對農業投入的進一步增加。上半年農業工作主要成效體現在六個方面。
(一)小春糧油再超歷史。
據初步統計,全市小春糧食播面達到172.57萬畝,比上年增加3.12萬畝。其中,馬鈴薯增加2.38萬畝;油菜播面達到90.49萬畝,比上年增加3.69萬畝。據192個村的調查測產,小春糧食產量達53萬噸,比上年增產1萬噸,增產2%;其中,馬鈴薯增產0.76萬噸。油菜籽產量達到10.86萬噸,比上年增產0.31萬噸,增產2.9%。小春糧油再超歷史,實現了連續八年豐產豐收。
(二)大春實現滿栽滿插。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各縣(區)黨委、政府堅持抓早爭主動,早動員、早準備、早動手,堅持夯實大春生產基礎,依靠落實政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關鍵時節召開現場會促進,把“三搶”工作作為“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干部幫戶”的重中之重,確保了大春生產的面積、進度、質量。加上今年不缺水、不缺肥、不缺苗,大春實現滿栽滿插。全市大春播面達338萬畝,比上年增加7.8萬畝。移栽玉米118萬畝,比上年增加5.1萬畝;栽插水稻132萬畝,已栽紅苕62萬畝,面積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三)基地建設勢頭強勁。
各地把基地建設作為“對接大交通、服務大交通、培育大產業”的重要途徑,深入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推進年活動,做到了領導落實、機構落實、人員落實、責任落實。全市各類特色產業基地面積達到232.7萬畝,新建特色產業基地4.55萬畝,改造特色產業基地4.61萬畝,特別是馬鈴薯、茶葉、蔬菜、食用菌規模增加較多。馬鈴薯新增5萬畝,茶葉新增1.3萬畝,食用菌新增0.35億袋,新增商品蔬菜1.3萬畝。全市共整合涉農項目資金1.17億元,用于大力發展茶葉、金銀花、蔬菜、食用菌、水果、川明參等特色農產品產業基地建設。各縣(區)抓出了特色,抓出了效果。區在、、、等鄉鎮建蔬菜大棚300畝,新植水果5000畝、苗圃80畝;縣新建了仙人嵌、食用菌產業示范區,個菇棚及耳堂,在新建蔬菜產業示范區200畝,在、村建立了250畝茶葉苗圃;縣建立了、、、、、等特色產業示范區,總面積達5000多畝,建鋼架菌棚156個,蔬菜溫控育苗大棚一棟,鋼架蔬菜大棚350個;縣在元、、建集中育苗基地320畝,在、村、村建金銀花育苗基地200畝,新建商品蔬菜基地3000畝,新建日光溫室大棚個。
(四)農產品安全得到保障。
各地圍繞五個突出(突出重點農時、監管重點、重點環節、重點案件、涉農法制宣傳),深入開展農產品執法年活動,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民權益得到進一步保護。上半年,我局與市委農辦、監察、質監等部門密切配合,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種子、農藥、肥料為重點的農資市場整治,印發《農作物種子工作手冊》、《農戶購種須知》、《農資真假辨別指南》等宣傳資料1.5萬份,共出動農業執法人員1273人次,檢查農資市場466個次,檢查經營門店1653個,檢查生產基地68個次,查獲違法產品22046公斤,貨值8.3萬元,立案查處25件,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129萬元。元旦、五一期間開展農產品例行檢測2次,在四縣(區)主要蔬菜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抽取蔬菜、食用菌樣品400多個,將抽檢結果向市政府作了專題報告,并函告縣(區)人民政府,提出了對策建議。據檢測,全市茶葉、水果農殘超標合格率達10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1.4%,蔬菜農殘、重金屬超標合格率達100%,無公害生產基地蔬菜、水果、茶葉農藥殘留監測合格率為100%;“三品”抽檢合格率均為100%;全市無一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
(五)農業項目有新突破。
今年以來,農業系統緊繃項目爭取之弦,信息跟蹤,領導帶頭,大小不放,一環一扣,目前共爭取中央、省級各類種糧補貼、救災抗旱資金、糧油高產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新增1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地膜及抗旱救災補貼等7個大項資金項目,已到位農業項目資金2.9584億元,占全年項目目標任務的75%。
(六)發展能力繼續增強。
1、科技水平進一步提升。
一是基層農技體系建設項目繼續加強。縣、縣繼續列入全國基層農技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縣項目。平昌在全省市率先啟動鄉鎮農技站標準化建設項目。二是農業科技“三大行動”廣泛開展。今年上半年,糧油高產示范29條33.5萬畝,建大春高產示范線28條43.5萬畝;培訓新型農民9350人,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87.8萬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戶4100戶,輻射帶動8.5萬戶,建立試驗示范基地32個63萬畝。全市玉米、水稻品種優質率達到95%以上;紫色紅薯實現了零的突破,地膜覆蓋、脫毒馬鈴薯、旱育秧、水稻覆膜三圍立體強化栽培、蔬菜集約育苗、茶葉無性系繁育、病蟲綠色防控等主推技術面積達250萬畝。油菜最高單產田塊達到242.9公斤,小麥最高單產田塊達到410.7公斤。
2、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
一是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完成任務。已改造中低產田土10.42萬畝,超計劃4.2%。二是土壤肥力得到有效改善。共研制肥料配方70個,印發建議卡180萬張,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達到612萬畝,比上年增加12萬畝;推廣以秸稈覆蓋、還田為核心的保護性耕作技術24.58萬畝,完成土壤有機質提升示范8萬畝,完成鞏固和完善耕地質量監測點10處。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村社”活動中,建立以測土配方施肥、秸稈綜合利用還田、農膜殘留回收、病蟲草鼠綜合防治、沼液沼渣綜合利用和農村生活污水凈化為主要內容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示范片46.5萬畝。
3、農村沼氣進一步提升。
已建成大中型沼氣1處,在建大中型沼氣5處;已完成戶用沼氣池5432口,新建農村沼氣服務網點42個,推廣豬—沼—果、豬—沼—菜生態種植8.45萬畝;災后重建和擴大內需的沼氣項目通過省上驗收。
4、農村經營管理有力。
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到戶率達到98%,縣還實現了電子信息化管理。農村“一事一議”規范開展,涉農收費公示率達到100%。全市從建立健全服務體系、規范工作流程、承包糾紛仲裁機制、撂荒耕地責任追究制度入手,已建區域土地流轉信息平臺4個,3個縣(區)正在建立土地流轉仲裁庭。上半年新增土地流轉面積6萬畝。
二、貫徹落實省、市有關會議的幾點深刻體會
近期,省、市相繼召開了有關農業的重要會議,貫徹落實好這些會議精神,對做好今年農業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現場會精神
月日,省農業廳召開了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現場會。會前,同志作了重要批示,同志提出了明確要求。會議用3天時間、分2個片區參觀了8個市、18個縣(區)的28個基地現場,7個縣(市、區)作了大會交流發言,任永昌廳長作了會議總結和工作部署。任廳長指出,基地建設的初步成效主要體現在六個注重上(注重科學規劃設計、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注重項目資源整合、注重傳統基地改造提升、注重產業功能拓展、注重建設機制創新),存在的問題有五個: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到位,設計標準不高,建設進度差異較大,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二)全市領導干部大會精神
月日,市委、市政府召開了領導干部大會,市委書記要求:全市領導干部要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危機感和責任感,抓住機遇、拼搶機遇、用好機遇,從搶抓項目、解放思想、加快發展、改善民生、轉變作風、扎實工作等六個方面促進巴中加快發展。
(三)全市新農村建設暨扶貧開發現場會精神
月日-日,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全市新農村建設暨扶貧開發現場會,市委書記率隊參觀、現場點評,并在總結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他強調要用重建的理念、重建的規劃、重建的思路和重建的精神推動各項工作,努力打好扶貧攻堅戰和發展翻身仗。這次會議的重點看的是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重點看的是產業發展。在培育特色產業上,他指出:要突出生態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建好特色農業示范園區和特色農產品基地,要著力規模效益、品牌效益;要著力創新機制;要著力引進企業、人才、資本、項目;要著力抓好綜合服務。
(四)對上述三個會議的四點體會
這三個會議,對于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三個會議對全市農業系統的工作的要求高、壓力大,但也增強了我們抓好農業工作的信心和干勁。主要體會是:
1、解放思想決定事業成敗。
這次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現場會所參觀的基地是我繼、某、某、西安之后看到的最大規模、最高規格、最為規范的現場,所到之處一眼望去基地成千上萬畝,大棚一建就是連片上千個。而我們呢?只是上百畝、幾百個,還自稱是大動作,差之千里。沒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有這樣大的氣魄、氣勢和作為。
2、搶抓機遇決定發展速度。
當前,我市農業發展正值黃金機遇期,中央重視、支持農業的力度不斷加大,全社會對農業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省委、省政府和農業廳對我市農業發展特別關照;在全市新農村建設暨扶貧開發現場會上,市委書記要求把戰略重點轉移到產業發展上來,各級黨政一把手掛帥出征抓農業、抓產業。抓住了這些機遇就可改變農業弱勢地位,就能夠事半功倍,就會取得乘法效應。如果不乘勢而上大抓產業,創建基地強縣就沒有希望,到那時爭取項目資金就難上加難。
3、規模發展決定產業效益。
沒有一定的規模,就形不成批量,就不能實現精深加工,就不能提高產業效益和產品附加值。從上報的數字看,我市產業基地在全省是排得上號的,但實地一看,零星分散,使人不信服。這并不是山區不成片看不到,而是實際沒有那么多。怎么辦呢?只有抓緊成線成片培育,把眼前的規模做大。
4、領導重視決定產業投入。
在我國現階段做成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黨政的重視特別是一把手重視,只有黨政一把手重視了,就能多捆綁資金,多增加財政投入,多吸引企業和民間投入。縣今年預算安排600萬元,整合農業、水利、農機、畜牧、交通、扶貧開發、以工代賑等涉農項目資金3.5億元,帶動龍頭企業和業主大戶投入1.6億元發展現代農業。在這方面,我們的差距就太大了,要做的就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