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領導在十師經濟總結會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十師召開的這次經濟工作總結表彰大會,是一次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及自治區黨委六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兵團經濟工作總結表彰會議精神,總結工作,交流經驗,表彰先進,鼓舞士氣的大會,必將對農十師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在此,我代表地委、行署向大會的召開以及將要受到大會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
2002年,是我們黨和國家發展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的一年。一年來,十師各級黨組織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五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和兵團黨委各項重大工作部署,同心同德,奮力拼搏,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62億元,較上年增長17.8%;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成效,牲畜存欄達到37.53萬頭(只),增長18%,肉類總產8259噸,增長18.4%;職工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職均收入8901元,增長14.8%。特別是全年扭虧增盈2807萬元,其中實際盈利1827萬元。資產負債率由上年的80.4%下降到75%,應該說,財務狀況是歷史上的最好時期。與此同時,全師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思想政治工作扎實有效,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取得新的成果,政法工作和民兵武裝工作不斷強化,兵地團結、民族團結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兵地互派掛職干部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黨的建設得到全面加強。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十師各級黨組織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開拓進取的結果,是全師廣大干部職工艱苦奮斗、努力拼搏的結果。借此機會,我代表地委、行署向在座的各位并通過你們,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干部職工,表示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把地區的經濟工作向同志們作一簡要通報,并就如何依托資源優勢,發展兵地融合經濟的問題講幾點意見。
一、關于地區的經濟工作
2002年是地區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十分繁重的一年。地區各級黨政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和各族干部群眾,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奮力拼搏,開拓前進,使地區經濟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全地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9.18億元(現價),較上年增長1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億元,增長55.4%,其中地方固定資產投資14億元,增長29%;全口徑財政收入2.47億元,增長30.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7億元,絕對額比上年增收3500萬元,增長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億元,增長10.2%;地方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589元,比上年增加228元,增長9.7%。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為此,年初召開的地委委員(擴大)會議著眼于與全國全疆同步建設小康社會,提出了今后五年及2010年、2020年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奮斗目標和主要措施。到2007年,全地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6.4億元(2000年不變價),5年年均遞增1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7萬元,年均遞增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9億元(地域),年均遞增19%;地方財政收入3.9億元,年均遞增18.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億元,年均遞增10.8%;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839元,年均遞增8.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下;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到2010年,全地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9.4億元,“十一•五”期間年均遞增1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0萬元,年均遞增9.9%。到2020年,全地區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17億元,比2000年翻2.72番,年均遞增10.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1萬元,年均遞增9.2%,與全疆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力爭國內生產總值翻3番,達到252億元,年均增長1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6萬元,年均遞增10%。這一目標,是經過認真調研、科學分析和反復醞釀的,既是積極奮進的,也是符合地區實際、經過努力完全可以實現的。
實現上述目標的主要措施是:第一,始終把結構調整作為主線,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堅定不移地把畜牧業培育成為第一產業的支柱產業,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努力增加農牧民收入;堅定不移地把礦產業培育成為第二產業的支柱產業,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堅定不移地把旅游業培育成為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不斷提升整體水平,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大力培育和發展水能產業,使之盡快成為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繼續加大項目工作力度,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把握國家投資方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堅定不移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第三,繼續加快和深化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進一步加快和深化企業改革,重點在扶優扶強和劣勢企業退出市場兩個方面實現突破。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不斷改進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第四,進一步擴大開放,發展融合經濟。面向兩個市場,立足兩種資源,不斷拓展對外經濟合作領域,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努力開創對外開放的新局面。地方與兵團、中央企業、駐阿單位開展全方位的聯合與協作,融合各方優勢和力量,逐步實現區域經濟的大融合、大發展。第五,切實加強財源建設,做好增收節支工作。堅持依法治稅,狠抓稅收征管。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積極穩妥地推進各項財政改革。改善銀企、銀政關系,充分發揮金融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第六,堅持不懈地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著力改善就業環境,加強技能培訓,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切實加強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繼續抓好城鎮扶貧幫困和農牧區扶貧開發工作,盡快使貧困人口解決溫飽,并逐步過上小康生活。
二、關于依托資源優勢,發展兵地融合經濟
關于十師今后的工作,全勝同志剛才已經作了全面安排部署,向松同志在會議結束時還要作重要講話。這里,我主要就如何加快十師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依托資源優勢,發展兵地融合經濟的問題,從宏觀上講一些意見,供同志們參考。
(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始終
在新的一年里,我們首要的政治任務是全面深入地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全師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一定要把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擺到當前工作的首位,按照圍繞主題、把握靈魂、狠抓落實的總要求,在深入人心、開拓創新、務求實效上下功夫,真正把全師干部職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六大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十六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把十六大精神化作全體干部職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強大動力。
黨的十六大強調,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地區也是解決十師所有問題的關鍵。因此,全師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發展的重要意義,切實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師的第一要務,堅決沖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堅決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堅決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以鍥而不舍、只爭朝夕的精神,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努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當前,十師黨委著眼于與全國全疆同步建設小康社會,提出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42億元,力爭50億元,年均遞增13.2%。這一目標,是積極奮進、符合實際、鼓舞人心的。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抓住新世紀頭二十年這個重要戰略機遇期,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艱苦奮斗,奮力拼搏,努力做到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全力推動十師經濟和社會更快更好地向前發展。
(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促進十師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經濟結構調整是實施西部大開發的主線,也是保持十師經濟增長后勁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我們必須把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常抓不懈,切實抓出成效。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效益為中心,大刀闊斧地調整經濟結構,努力形成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結構調整新機制。要找準優勢,突出重點,扶優扶強,集中精力把優勢產業做優做大做強,盡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進而轉變為經濟優勢。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凡不是自己獨有的優勢,或者沒有條件做優的產業產品,都要下決心舍棄。要大力調整所有制結構,放手、放心、放膽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使之盡快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一定要克服狹隘的地域觀念,樹立發展區域經濟的觀念,敞開大門,放低門檻,靠大靠強,走以開明促開放,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促發展的路子,最大限度地吸引國內外大公司、大企業集團來十師、來阿勒泰開發建設,共謀發展。
(三)互學共建,大力發展兵地融合經濟。
發展兵地融合經濟,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客觀要求,是促進市場在優化配置資源中發揮基礎性作用的必然選擇。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進一步實施,加快發展兵地融合經濟顯得日益重要。就阿勒泰地區來講,地方與十師的資源應該說是各有優勢,各有所長,在資源配置、經濟體制、結構調整等方面,互補性很強,合作的前景十分廣闊。同時,資源、技術、人才相對有限,只有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才能實現共同繁榮。近年來,地委和十師黨委的領導就融合發展問題經常協商,溝通情況,交流經驗,相互尊重,互相學習,兵地融合發展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要不斷鞏固和加快發展。兵地各級領導要進一步深化對發展融合經濟的認識,把融合發展擺在重要議事日程,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狠抓落實。要徹底打破地域界限,本著“互惠互利、互補互促、共同發展”的原則,遵循市場經濟的法則,開展全方位的聯合與協作,實現兵地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和合理轉移。要扶優扶強,突出品牌優勢,誰有優勢就積極支持誰,誰有條件發展起來就優先支持誰發展起來,做到“一頂帽子大家戴”,集中力量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提高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能力。
加快兵地融合發展,還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要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地方黨委、政府要把十師各項事業的發展納入整個阿勒泰地區的統一規劃之中,通盤考慮。在申報建設項目時,地方和十師有關部門要相互溝通,認真研究,發揮各方面的優勢,根據各自的渠道,積極爭取資金和上級各方面的支持。需要捆綁的項目,就聯合上報,千方百計把項目爭取到手,然后分別組織實施,把有限的資金用好用活,發揮應有的效益,為加快地區和十師基礎設施建設做出各自的努力。
(四)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兵地團結,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政治環境。
屯墾戍邊是黨和人民賦予兵團的神圣使命,十師各級領導干部在實際工作中,要把十師與新疆和地區的大局緊密聯系在一起,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地區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進一步多做貢獻。地方各級黨政領導也要從大局出發,站在地區發展和穩定的戰略高度,一如既往地支持十師的快速發展,幫助團場、企業解決改革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對于兵地之間個別地方出現的一些矛盾和糾紛,兵地各級領導干部要從全局出發,本著互諒互讓、互惠互利的原則,多協商、多溝通、多調解,主動做好工作,及時化解矛盾??傊仉p方各級領導都要從講政治的高度,牢固樹立兵團離不開地方、地方離不開兵團的思想,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為共同開發建設美好阿勒泰譜寫新的篇章。
阿勒泰地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邊境地區,加強各民族的大團結是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的堅強基礎。當前,影響穩定的因素很多,對敵斗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兵團作為維護新疆穩定的一支重要力量,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要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堅定不移地站在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斗爭的最前列,切實把維護地區社會穩定作為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抓緊抓實。要進一步加強政法和武裝工作,強化國防教育,完善軍、警、兵、民四位一體的聯防體系,建立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機制,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嚴厲打擊暴力恐怖分子和各種刑事犯罪分子,全力維護地區的社會政治穩定,為改革發展保駕護航。
同志們,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各項工作,意義重大。讓我們在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全面推進地區和十師的現代化建設而努力奮斗!
最后,祝十師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