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間發明創新頒獎大會上的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看到今天我們這個會場里面坐著的“民間發明家”和各個部門的同志,心理是高心也是激動的。在中國,人民的力量是社會進步的動力,而在改革開放的的中國,人民更是創造一個新型創新省、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今天我市在這里表彰民間發明創新者意義重大!首先我僅代表省人大對長期工作在創新戰線上的各位同志們表示親切的問候!向為此次為大賽提供支持的各個部門表示感謝!向在首屆民間發明家評選活動中獲獎的各位同志表示熱烈的祝賀!
近幾年,我省在黨的十七大的精神指引下,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活動。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重視下,我省青少年發明創新活動,形成了以科普教育示范為載體、以青少年科技活動為重要內容的創新教育體系,涌現出了一大批“小小發明就愛”,一批中小學生的優秀發明創造先后在全國獲獎,建成了一批國家和省中小學科普教育示范學校,形成了崇尚科學、鼓勵創新的良好科普教育氛圍。對進一步促進群眾性發明創造活動的廣泛開展,促進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和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具有積極意義。沒有創新,社會就無法進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更無從談起,要提高全社會的創新素質,學校是基礎,青少年時關鍵。
民間發明是發明創新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創造力。為營造“崇尚發明創新、構建和諧社會”的良好社會氛圍,鼓勵支持社會各界參與發明創新活動,為民間發明創造建立了展示和推廣的平臺。激發民間的各界人事的發明創造意識,挖掘勞動人民的創新創造力,弘揚民間發明人的創新成果,激勵群眾的自立發明的積極性,對我省的創新型省份的推進有深層意義。鼓勵民間發明,營造發明創新的社會氛圍,吸收民間的優秀科技人才和科技創新成果是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民間發明創新活動,市委、市政府的“五小計劃”中,明確指出激發全社會的創造熱情,推動全民發明創造,營造一個創新型省會。
當前,我們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首要任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在全社會弘揚崇尚科學、崇尚創新的良好氛圍,廣泛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努力培養創新精神。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科學技術的發展首先是從民間走向官方,從非主流走向主流的,即使在科學技術發展高度組織化、專業化的今天,民間科技創新資源和創新能力仍然不可忽視。這是由于民間科技創新活動不僅能為國家提供自主創新成果,而且能提升社會創新素質,培育創新人才,夯實國家創新基礎。我省在民間創新工作中,有著十分有利的條件。結合各個地方的科技力量,形成“官民合作”對本省的創新將是一個推動力。
黨的十七大報告號召我們要進一步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注重培養一線的創新人才,促使全社會創新智慧競相迸發,促使各方面創新人才大量涌現。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科技創新體系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利用昆山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國家科研機構的骨干和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大學的基礎和生力軍作用的同時,通過發展民間科技事業,可以改善原有國家科研機構高度集中、高度統一和單一依靠行政命令直接調控的科技管理體制,建立一種新型的科技管理運行機制,有助于開創國家(官辦)、民間(民辦)“兩條腿走路”的發展科技事業的新格局,進一步形成科技創新的整體合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創新型城市不僅僅是政府的口號,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真正主體是我們的全體市民、企事業單位。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基點,只有不斷地推動最廣泛的全民族、全社會的科技創新活動,國家才能持續和長久地發展。因此,發展民間科技事業與鼓勵開展全民創新活動是一致的,是堅持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措施和具體行動。
建設創新型省一方面要有政府主導的官方技術創新,另一方面又要充分激發民間創新的激情與活力,把自主創新的“國家意志”變成“企業行為”。推進民間創新需要弘揚鼓勵冒險、寬容失敗的創業文化和創新精神,發掘普通百姓的創新智慧,激發普通百姓創新熱情,為推動民間創新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鼓勵不同領域、不同時期,不同主體的創新行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的“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當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需要重視、研究、探索以下問題:
統一思想,“創新型城市不僅僅是政府的口號,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真正主體是我們的全體市民、企事業單位。”深刻認識民間科技創新力量在推動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強化民間創新主體的地位,將科技成果向企業靠攏、科技人才向企業流動的思想納入創新的管理思想中
制定政策,加強對民間科技事業的引導和培育,促進科技政策向科技人才和科技企業靠攏,加強各個科研機構對創造者的引導,一手抓科研人員的引導,一手挖掘不同能力的人才進行培養,加強對人才的政策性引進
創造條件,重視民間科技人才培養,開發自主創新人才資源,創造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法制環境、市場環境
分類指導,加大對民間科技研究者、民辦科研機構和民營科技企業的管理與服務力度
重點扶持,增大對民間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自主嘗新投入的力度,形成知識、產業多元化的格局并行發展氛圍
團結協作,加快民間科技事業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