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長地震趨勢報告會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我市第一次防震減災工作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分析全市防震減災工作形勢,全面部署今后工作任務。開好這次會議,對于進一步認清形勢,統一思想,明確任務,把我市防震減災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省地震局對我市防震減災工作十分關心,王建榮局長專程前來指導,并作了重要講話,對我們進一步做好防震減災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對王建榮局長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剛才,市地震臺吳小勇副臺長作了一個很好的分析報告,銅鼓縣作了經驗介紹,為我們下一步開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希望大家按照會議的總體要求特別是王建榮局長的講話精神,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統一思想,進一步增強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廣大地震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防震減災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各級政府防震減災工作職能進一步明確。市政府成立了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下發了《關于切實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市、縣兩級防震減災工作職能主體,要求“市、縣兩級防震減災工作職能均由同級科技部門承擔,并在科技部門增掛地震局牌子”。
二是地震監測預報能力逐步增強。市地震臺更新了數字化地震監測設施,有效提高了監測能力,*年分宜縣的4.0級、2*年樟樹市的3.6級和*05年九江的5.7級地震,我市的地震監測機構都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監測資料,得到了省地震局的肯定。
三是地震應急管理機制和設施逐步完善。制定了地震應急預案、地震應急工作制度和值班制度,初步建立了地震應急指揮室,完善了地震應急管理機制。同時,加強了城市應急避險場所建設,僅在*中心城區就建立了體育中心廣場、袁山公園、松江園、秀水公園、迎賓廣場等10多處城市應急避險場所。
四是群眾防震減災意識不斷提高。各級地震工作部門本著“服務大局、把握分寸、講究時機、因地制宜”的原則,在每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頒布實施紀念日、“唐山大地震紀念日”、“國際減災日”、“科技活動周”等活動期間,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宣傳媒體,采取播放專題片、街頭宣傳、科技下鄉、社區活動等形式,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防震減災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了群眾防震減災意識。
五是防震減災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在省地震局指導下,我市地震臺數字化監測設備*年已開通運轉,數字化前兆觀測項目基礎工作已經完成;市地震應急指揮室和地震信息節點基礎建設工程已全面完成,通信光纜已經到位;豐城、高安地震數字化監測臺站已初步建立。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和省地震局大力支持的結果,是相關部門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廣大地震工作者埋頭苦干、無私奉獻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從事防震減災工作的廣大干部職工,向所有關心和支持防震減災事業的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防震減災工作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地震監測能力較弱,監測手段單一;抗震設防尚未依法納入基本建設管理程序,部分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工程沒有按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評估和設防,存在較大安全隱患;農村民居基本處于不設防狀態等。這些問題務必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并在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地震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的自然災害。我市地質構造比較復雜,多條斷裂帶穿境而過,存在發生中等有感地震的可能。*年鄰縣分宜發生4.0級地震,彬江、下浦等鄉鎮和*中心城區有明顯震感;2*年6月4日樟樹市發生了3.6級地震,部分農戶房屋受到破壞。這些都提醒我們,*不是無震地區,要時刻繃緊防震減災這根弦,站在對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負責的高度,深刻理解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常抓不懈,未雨綢繆,把防震減災工作切實抓緊抓好。
二、明確目標,突出重點,不斷提高我市防震減災工作水平
根據省政府要求,我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防震減災工作總體要求是:以“*”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堅持防震減災同經濟建設一起抓,實行以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切實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管理體制,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社會力量,實現防震減災工作由局部的重點防御拓展到有重點的全面防御,不斷提高綜合防震能力,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可靠保證。
奮斗目標是:到**年,全市基本具備抗御6級左右、相當于我市各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中心城區的防震減災能力達到全國中上水平。
實現這樣一個目標,既要堅持政府主導,又要動員、組織和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既要堅持地震部門的防震減災主管職責,又要堅持民政、建設等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相互配合。既要堅持地方特色的防震減災道路,又要借鑒國內外減災的成功經驗,努力提高地震災害的綜合防御能力。要以積極的工作態度,扎實的工作作風,創新的工作精神,高標準的工作要求,完善思路,明確責任,強化管理,落實措施,不斷提高防震減災能力。
(一)進一步健全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在已建成*數字化地震監測臺站的基礎上,全面完成豐城荷湖和高安米嶺兩個數字化臺站的設備安裝和環境改造,盡快完善全市地震監測、前兆觀測和強震監測網絡建設,發展城鎮深水井觀測,不斷提高地震預報水平。
(二)進一步強化震災預防工作
一方面,要切實加強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管理。各縣(市、區)政府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與監督,把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列入項目規劃、可性行論證、工程設計和施工審批的必備內容,并納入基本建設審批管理程序。新建、擴建、改建工程必須達到抗震設防要求;一般建設工程必須按照國家頒布的地震動參數區劃圖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設防;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工程,必須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并根據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結果,確定抗震設防要求。各級地震部門要加大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抗震設防管理力度,并加強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的管理與監督;各級建設部門要加強工程抗震勘察、設計和施工管理。依照有關法律、法規開展對超限高層建筑工程、生命線工程、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產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工程項目的安全性評價和抗震設防的專項審查。
另一方面,要積極實施地震安全農居工程。各縣(市、區)要高度重視并盡快改變農村民居不設防的現狀,提高農民的居住安全水平,逐步實施地震安全農居工程。地震、建設部門要組織專門力量,開發推廣既科學合理、經濟實用,又能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的不同戶型結構的農村建設圖集和施工技術,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所在的縣(市、區)政府要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組織實施“地震安全農居示范工程”,并總結經驗,以點帶面,推動農村安全民居建設。
(三)繼續推進地震應急和救援能力建設。各縣(市、區)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和災情速報系統建設,為地震應急提供有力的技術和信息保障。各縣(市、區)要盡快制定地震應急預案,增強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明確應急工作程序、層級管理職責和協調聯動機制,做到臨震不亂,決策科學,行動迅速,處置有力。
各級地震部門要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積極探索地震預報的新方法、新途徑,加強分析與會商。市地震臺要充分利用地震數字化監測設施和前兆觀測手段,加強地震監測和前兆觀測,掌握地震監測資料和前兆觀測情況,并對地震前的宏觀現象和震時的監測資料進行分析和會商,實現有減災實效的地震監測預報。
(四)深入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各級地震、科技、教育、農業、建設、氣象等部門要相互配合,深入持久地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制定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計劃,共同做好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群眾的防震減災意識。
三、加強領導,密切協作,努力營造防震減災工作的良好氛圍
防震減災工作是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級各部門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齊抓共管,創造良好的環境。
加強領導。各級政府要把防震減災工作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做到思想重視、組織落實、責任明確、措施到位。要建立完善集中統一、堅強有力的防震減災指揮機構,健全工作制度,明確部門職責,及時部署工作;要根據機構和人員變動情況,及時調整補充,充分發揮該機構在政府防震減災工作中的作用。
加大投入。各縣(市、區)要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防震減災需求相適應的經費投入機制,切實加大對地震監測、預防、救助、群測群防、宣傳教育的經費投入,并將防震減災事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密切協作。各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防震減災工作的合力。地震工作部門要在繼續做好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應急救援等工作的基礎上,做好對相關部門防震減災工作的聯絡和指導。建設、民政、衛生、交通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整體推進我市防震減災工作。
同志們,防震減災利國利民,任重道遠。希望大家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銳于創新,團結協作,把防震減災工作抓緊、抓好、抓實,抓出成效,努力開創我市防震減災工作新局面,為建設和諧平安*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