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省水利廳會議發言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省水利廳會議發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省水利廳會議發言

20*年以來,我省認真貫徹執行《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國辦發〔20*〕45號),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強化領導,克難攻堅,統籌安排,試點推進,全面實施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目前,省管和省市共管13家水管單位體制改革全面完成,核定全額撥額事業編制5796人,落實財政渠道人員經費和維修養護經費17622萬元,其中人員經費11538萬元、100%到位;市縣水管體制改革整體推進,進入加速實施階段,現已核定全額撥額事業編制4590人,落實財政渠道“兩項經費”12147萬元。

一、統一思想認識,堅定改革信心

實施水管體制改革,是國家為了實現水利工程良性運行、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國辦發〔20*〕45號文件出臺后,我省及時進行了宣傳貫徹動員,要求全省上下尤其是水利系統緊密聯系*水利實際,不斷深化對省情、水情的認識,統一認識,堅定信心,做到切實增強“四種意識”,即責任意識、危機意識、攻堅意識和機遇意識,穩步推進水管體制改革。

1、認清基本水情,增強責任意識。*是一個防洪大省、水利大省,自古就有水利興荊楚的說法。據20*年統計,全省共興修加固堤防11000公里,建成水庫5838座(其中大型水庫50座),排灌泵站18913座,大中型灌區279處,中小水電站2400多處;共有國有水管單位555家,職工5.2萬人。因此,實施水管體制改革,充分發揮眾多水利工程的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防洪安全保障和水資源供給保障,不僅是水利行業的重要工作,更是全省的一項全局性工作。全省水利系統從全局的高度增強了抓好水管體制改革的責任意識。

2、認清水管單位現狀,增強危機意識。*水利工程大多修建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受當時水利設計、施工水平限制,加上已運行幾十年,大部分工程病險老化嚴重。排澇、灌溉建筑物老損率達40%—85%,機電設備老損率達60%—70%;32座大型灌區渠系水利用系數僅為0.43;水管單位職工20*年人均工資約6620元,低于全省平均工資27.5%;水管單位每年“兩項經費”收支相差4.15億元。究其原因,主要是水利工程管理體制不順、權責不明、投入不足。如果不抓住機遇實施好水管體制改革,不僅原有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運用,而且新建的水利工程又將成為新的包袱。

3、認清宏觀環境,增強攻堅意識。*是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省政府20*年提出實施事業單位改革,大力精簡壓縮編制,三年內財政供養系數要控制在2%以內。而我省水管單位過去大多數沒有財政編制和經費,555家國有水管單位中,全額撥款的僅有80家,無撥款的達204家。在這種宏觀環境下實施水管體制改革,將水利公益性事業納入公共財政支付范疇,落實財政撥款編制和經費,是一場硬仗,難度非常大,只有合力攻堅,克難奮進,才能有所作為。

4、認清有利條件,增強機遇意識。國辦發〔20*〕45號文件的出臺,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水管體制改革的高度重視,為實施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對解決水管單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推動水管單位良性發展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因此,我們要求全省水利系統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用足、用活、用好國家和省的支持政策,確保在規定期限內實現水管體制改革工作目標。

二、強化組織領導,形成改革合力

改革是利益的再調整、再分配,離開了領導的支持、部門的配合,將寸步難行。因此,我們將向上爭取領導關心支持,向外尋求部門理解配合,向內強化領導職責作為推行水管體制改革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形成了改革合力,營造了良好的內外部環境。

1、爭取支持,強化領導。20*年,水利部召開貫徹落實國辦發〔20*〕45號文件精神專題會議以后,我們立即向省委、省政府作了匯報,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及時成立了由劉友凡副省長任組長,省政府辦公廳、省體改辦、編辦、水利廳、發改委、財政廳、人事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稅務局、環保局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省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建了辦公室。在實施過程中,廳黨組從主要負責同志到相關成員都利用各種時機,以多種方式就水管體制改革工作的進展情況、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等及時向省領導匯報、請示,宣傳領導,爭取領導。省主要領導在省直水管單位定性定編、落實經費上給予了充分理解、大力支持和特別關照。省委、省政府領導經常深入基層水管單位進行調研,指導水管體制改革工作。劉友凡副省長還親自主持召開了各市州政府分管領導參加的改革工作座談會,對各地水管體制改革進行部署、督辦,有力促進了改革的進程。

2、協調溝通,形成合力。為落實政策、推動改革,我們一方面加強政策宣傳,堅持不懈地做好與省直相關部門的協調溝通工作,建立經常性的工作聯系機制;另一方面采取組織開展聯合調研等形式,請相關部門看實地、察實情、辦實事、求實效,努力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在改革實施方案制定過程中,積極聯合省體改、編制、財政等部門開展調查研究,形成共識,共同起草方案。在省直水管單位定性定編和經費落實過程中,我們與省編辦、省財政廳的同志多次深入各單位進行實地調研,對單位性質、編制、財政經費標準、支付范圍及方式等提出具體意見。通過調研,省編辦、省財政廳的同志身臨其境,對水管單位干部職工既要承擔繁重的防汛抗旱、工程管理等公益性任務,又要自己通過養豬種菜等創收來填飽肚子,深受感動,表示要盡最大努力幫助水管單位解決經費保障等實際問題。

3、成立專班,落實責任。廳黨組明確提出,要像抓防汛一樣抓水管體制改革工作。廳里成立了由廳領導分管,人勞、計財、水庫、農水、堤防等處室(單位)負責人組成的工作專班,建立了工作規程,落實了工作經費,明確了工作責任和進度目標。工作專班各成員處室(單位)明確專人負責水管體制改革工作,并將其列入本處室(單位)年度責任目標進行考核。工作專班組建了領導小組辦公室,抽調3名同志常年辦公,定期會商,通報情況、督辦進度、協調溝通,遇到重大問題則請示廳領導出面,逐級逐部門匯報協調,爭取支持。有時為了一件事,往往要協調好幾個月,經過10多個回合,直到落實為止。

4、辦好試點,典型引路。為有效推進水管體制改革,我們積極辦好試點,摸索經驗,以點帶面,推動全局。省漳河工程管理局管理著4座水庫(大(1)型1座,中型1座,小(1)型2座)和灌溉面積為260.5萬畝的大型灌區,過去是一個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近5年來,年均收入1070萬元,支出2028萬元,水庫樞紐工程和灌區工程得不到及時維護,年年入不敷出,艱難度日。為搞好定性定編工作,20*年、20*年,我們多次請省編辦、財政廳的同志到該局調研,認真進行編制經費測算,還請他們到外省和長江委陸水工程管理局考察,終于形成了共識。20*年8月,省編委批準該局定性為準公益性事業單位,核定財政全額撥款編制439名,20*年落實經費1409萬元。同時,我們選擇了各市、州16家堤防、水庫、灌區、泵站等管理單位作為改革試點,目前已有7家單位完成了定性定編工作,其中4家定性為純公益性事業單位,定編144名,3家定性為準公益性事業單位,定編403名。通過辦好試點,積累經驗,典型引路,推動全盤。

5、強化督辦,狠抓落實。在抓好省直水管單位改革的同時,我們加大全省面上工作的檢查督辦力度。通過廣泛深入摸底,為各地水管單位建立了臺帳,通過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專人定期聯系,直接掌握各地水管單位的改革動態,定期通報改革進度,力促水管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為了強化激勵機制,我們下發文件,采取水管體制改革與水利投資安排、評先表彰直接掛鉤的措施,規定申報中央補助資金項目、申請省水利基建投資建設項目,必須同時上報經地方政府或政府有關部門(編制、財政和水利)批準的水管單位體制改革方案。安排省水利事業費投資計劃,也根據各地水管體制改革進展情況進行綜合考慮,把資金主要安排到改革任務完成情況較好的地區和單位。在執行過程中,實行聯動審查制度,在申報和安排前,充分聽取廳改革辦的意見。通過改革與投資、項目掛鉤,有力促進了各地的改革。

三、突出重點環節,務求改革實效

在改革中,我們堅持實事求是,在重點環節上尋找突破口,努力攻克改革的難點,務求改革實效。

1、在擬定實施方案上求實。國辦發〔20*〕45號文件下發后,按照省政府要求,我們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反復修改完善的基礎上,研究起草了《*省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20*年8月以省政府辦公廳鄂政辦發〔20*〕97號文件批轉執行。《實施方案》既貫徹了國家的政策精神,又在管理體制、經費落實、管養分離、社會保障等方面結合*實際,作出了明確規定。各地按照上級精神,因地制宜制定改革實施方案。目前,全省555家水管單位全部制定了改革方案,149家單位的改革方案得到相關單位批復。宜昌市對納入縣級管理的230公里的重要堤防,養護經費主要由縣級財政負擔,市級財政按每年每公里定額補貼1000元。京山縣編委批復該縣水管單位體制改革方案,對6家水庫管理單位的機構設置、工作職能、人員編制、領導職數和經費性質進行了重新規定,核定80名財政全額撥款事業編制,落實了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經費來源。

2、在分類定性定編上求實。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深入到水管單位進行調查分析,認真研究水管單位的功能、職責、人員經費等方面的情況,客觀理性地提出水管單位定性定編建議。省管和省市共管13家水管單位,其中定性為純公益性事業單位8家,準公益性事業單位5家。省金口電排站管理處始建于1972年,承擔2780平方公里范圍的排澇公益性任務,自成立以來就被定為自收自支單位。由于定性不準,經費無保障,導致職工工資長期拖欠,工程管理水平低下。過去該單位雖然多次向上反映,但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我們抓住水管體制改革機遇,積極做好該單位定性定編工作,終于使問題實事求是得到了解決。20*年11月省編委將該單位定性為純公益性事業單位,核定財政全額撥款事業編制93人,單位級別由正科級升格為正處級,編制內在職人員和離退休人員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并安排一定維修養護經費。改革后,職工隊伍思想穩定,工程面貌煥然一新,管理水平明顯提高,機電設備完好率達到80%以上。各市縣已定性定編的單位136家,其中定性為純公益性事業單位59家,準公益性事業單位77家。襄樊市漢江修防處,通過改革定性為全額撥款的純公益性事業單位,定編27名,單位級別由科級升為副處級。黃岡市按照工作量定員,將市河道堤防處編制由原來的17人增加到32人,全部納入財政預算。

3、在落實“兩項經費”上求實。各地從實際出發,按照財政部、水利部頒布的經費測算標準,結合財力實際承受能力,人員經費能一步到位的盡可能一步到位,確實難以一步到位的,采取明確時限分步到位;維修養護經費能全額到位的,管養分離一步到位,確實難以足額到位的,核定財政撥款人員編制,根據管養分離進展情況,逐步核減。通過兩年多不懈努力,省直5家水庫(灌區)管理單位由原來的自收自支或差額撥款單位全部定性為準公益性事業單位,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792人(其中維修養護編制124名,實施管養分離后逐年核減),編制內人員和離退休人員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并安排一定的維修養護資金。20*年,省財政落實“兩項經費”1998萬元,20*年財政預算2494萬元。省王英水庫管理局管理著2座水庫(大(2)型1座、中型1座)和一個59萬畝的大型灌區,過去為自收自支單位,長期靠小水電、養殖、種菜等經濟來源維持基本生存,近5年年均虧損465萬元,職工工資到位率在70%以下。通過水管體制改革,20*年定性為準公益性事業單位,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115人,編制內人員和27名離退休人員全部納入省財政預算。黃岡市核定白蓮河水庫編制125人,明確財政經費分三年按比例分步到位。竹山縣是我省的一個貧困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克服困難,對縣管兩座水庫進行了定性定編,定崗定員47人,其中財政撥款編制27名,設法落實改制和分流人員安置經費335萬元,在我省縣級率先完成改革任務。黃梅縣核定水管單位編制405人,其中295人實行財政全額撥款,110人實行差額撥款,149名離退休職工整體進入社保。

4、在水價改革和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上求實。在水管體制改革中,我們積極推進水利工程水價改革工作。20*年,我們選擇漳河水庫灌區等4個大型水庫灌區進行農業水價改革試點,內容包括兩部制水價、終端水價、簽訂水利工程供水合同、加強末級渠系水價管理等,目前已取得明顯成效。通過農民用水戶協會加強灌區末級渠系管理,實行“專管+群管”相結合的模式,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全省已在72個大中型灌區組建農民用水戶協會877個,共管理支渠以下渠道3586條,控制灌溉面積208萬畝,參與農戶33萬戶。

5、在實施內部改革上求實。水管體制改革要以建立長效發展機制為目標。凡完成定性定編、落實有關經費的水管單位,我們都積極指導開展以全員聘用制為主要內容的人事勞動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進管養分離,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省樊口電排站管理處和省漳河工程管理局在完成定性定編后,立即著手擬定了內部改革的總體實施方案和競爭上崗、未聘人員分流安置、推行聘用制、管養分離等8個配套辦法,經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并報省水利廳批復后付諸實施。省高關水庫管理局通過改革,工程管理、運行、維護、經營人員各得其所,充分調動了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了管理水平,實現了良性運行,已順利通過水利部組織的國家一級水庫管理單位的考核驗收。

雖然我省水管體制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與上級的要求和先進省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而且,受地方財力的制約,隨著工作重心由省向市縣的轉移,難度更大。下一步,我們將借這次會議的東風,狠抓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迎難而上,鍥而不舍,再鼓干勁,再加措施,力爭如期完成全省水管體制改革工作任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壶关县| 修武县| 巫山县| 运城市| 开鲁县| 石首市| 遵义市| 镇安县| 江城| 上饶县| 客服| 永兴县| 桂林市| 冕宁县| 桐梓县| 通许县| 东兰县| 沁阳市| 铁岭县| 杭锦后旗| 兴安县| 安吉县| 石渠县| 宜昌市| 宁河县| 东乡族自治县| 青阳县| 杭锦旗| 宾阳县| 馆陶县| 常宁市| 三明市| 揭西县| 平潭县| 合江县| 滕州市| 青铜峡市| 昌宁县| 即墨市| 洛川县| 柳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