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食用菌會議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這次全市食用菌會議是經市政府研究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中心議題是:貫徹落實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交流各地發展食用菌生產經驗,分析食用菌產業面臨的新形勢,安排部署全市的食用菌工作。剛才,靈寶市、盧氏縣、陜縣及一些先進鄉鎮、企業作了經驗介紹,講的很好,工作也很有特色。如靈寶市作為食用菌生產的新區,年以來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蘋果剪枝資源,大力發展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生產,經過5年不懈努力,食用菌規模超過3000萬袋,產值超億元,形成了"香菇為主,多菌發展"的格局。學敏同志在會上作了主題報告,總結了前一段工作,安排了今后的工作,講的很好,我完全同意,各地要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再著重強調三個問題:
一、分析形勢,充分認識發展食用菌產業的重要性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紀前20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農村實現小康目標的難點在于增加農民收入。全市發展食用菌生產的實踐證明,食用菌作為我市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主導產業,為農民增收、財政增源,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1)食用菌是高效產業,發展食用菌生產,能有效地利用農副產品下角料資源,拉長農業產業鏈條,有利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增加農民收入。*2年,全市菌類總規模達到8160萬袋,鮮品產量6.08萬噸,產值3.03億元,從事食用菌生產農戶達7.3萬戶,戶均食用菌收入達到4152元,農戶栽培1000袋香菇,收入平均達到5000元左右,效益顯著。(2)食用菌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食用菌生產,有利于擴大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渠道。*2年,全市從事食用菌生產的菌農達到21.9萬人,占鄉村人口的13.6%。(3)食用菌是綠色產業,發展食用菌生產,能夠為市場提供綠色無公害的食用菌產品,有利于改善城鄉人民的膳食結構,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食用菌是創匯產業,發展食用菌生產有利于增加我市農產品出口創匯能力。目前,我市已被確定為全省食用菌出口創匯基地,納入省里農產品出口創匯生產基地的統一規劃。因此全市上下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把食用菌作為發展特色農業的一項大的產業來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食用菌產品無公害、營養、醫療保健作用的不斷認識,國內外市場對菌類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菌類食品已成為繼植物源食品、動物源食品之后的人類第三大食品源,被專家稱為二十一世紀人類的保健食品。大家知道,植物源食品的特點是多而粗,營養不足,主要解決人們吃得飽問題,人類在19世紀以前面臨的是溫飽問題,主要靠植物源食品解決。動物源食品的特點是少而精,能量過剩,主要解決人們吃得香問題,20世紀注重的是享受問題,主要靠動物源食品解決。菌物源食品的特點是好而全,營養保健,主要解決人們吃得好問題,21世紀人們關注的是保健問題,主要靠開發菌物源食品解決。如香菇含有人體所需8種氨基酸中的7種,營養豐富,香味獨特,能提高肌體免疫力,降低膽固醇,對兒童佝僂病、成人心臟病均有一定的療效;黑木耳具有較高的食療價值,有補腎、活血、補血、強身壯體之功;金針菇可以有效地促進兒童智力發育,被人們稱為"增智菇";靈芝對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神經衰弱、心悸頭暈、惡性腫瘤等癥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還兼有養生美容、延年益壽的功效。常吃菌類可以有效地提高人體免疫力,對預防像"非典"這樣的傳染病有良好的作用。
我國加入WTO后,食用菌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逐步顯現出來,過去的一年盡管日本等東南國家和地區利用"綠色壁壘"對我國食用菌產品進口實行嚴格的衛生檢測,但由于我國食用菌生產技術先進,勞動力成本低,產品價格遠低于其國內價格,競爭優勢明顯,出口形勢看好。國內市場需求正由沿海發達地區向中西部地區擴張,*2年食用菌產品國內市場價格較*1年普遍上漲30%左右,達到了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內銷市場廣闊。我市發展食用菌生產具有原料資源量大質優、氣候條件適宜,已基本實現了技術本地化、產品有市場和群眾積極高等方面的優勢。據統計,98年以來,全市從事食用菌生產的菌農戶均收入穩步增長,*2年達到了4152元,食用菌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一條有效途徑。因此,各級政府一定要從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食用菌生產對農村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作用,切實增強做好食用菌工作的責任感和信心。
二、協調關系,努力實現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要處理好食用菌生產與林業資源保護的關系。我市已被國家列入"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區域,實行封山育林政策。保護生態環境不受破壞,再造山川秀美的*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方針。發展食用菌生產決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砍伐林木資源為代價,這一點必須引起各級政府特別是山區鄉政府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市各地認真執行國家林業產業政策,大力開發可再生的代用料資源,轉變發展模式,積極發展草腐菌生產,正確處理食用菌生產與林業生產的關系,在努力實現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一是在靈寶、陜縣等廣大果區充分利用蘋果剪枝等可再生資源,大力發展以香菇為主的木腐菌生產,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兼顧。二是在以盧氏為主的桑蠶產區積極試驗示范推廣利用桑條發展香菇、黑木耳、靈芝生產。三是積極開發紫穗槐、菌草等替代林木發展食用菌生產。四是充分利用玉米芯、麥草等農作物下角料和廣大山區夏季氣溫涼爽的優勢,大力發展以姬松茸為主的名優特新草腐菌生產,優化了菌類結構,保護了生態環境。五是在食用菌主產區加大了政策宣傳和監督檢查力度。盡管如此,我市仍有個別地方未根本杜絕靠砍伐林木發展食用菌生產的現象發生,這違背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轉換發展模式,大力發展代料食用菌栽培"的初衷。這一問題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各級政府要加強引導,加大法規政策的宣傳力度,采取說服教育和經濟處罰相結合的辦法,疏堵并舉,標本兼治,嚴禁此類事件的發生,處理好發展食用菌生產與林木資源保護的關系,堅持走食用菌可持續發展之路。
其次,要加強與果品業、桑蠶業、畜牧業、種植業結合,充分利用上述產業的廢棄物發展食用菌生產,變廢為寶,保護生態環境。一是在蘋果主產區和桑蠶產區,充分利用果樹和桑樹剪枝發展以香菇為主的木腐菌生產,拉長果品產業和桑蠶產業的鏈條,實現食用菌產業與果品業、桑蠶業的共同發展,提高產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二是充分利用畜牧業的副產品豬牛羊糞發展以雙孢蘑菇為主的食用菌生產;三是充分利用種植業的下角料如麥草、棉籽殼、玉米芯、豆稈等發展平菇、雞腿菇、茶新菇、姬松茸、草菇、白靈菇、杏鮑菇、竹蓀等草腐菌生產,優化菌類結構。
三、完善體系,切實加強對食用菌工作的領導
經過不懈努力,我市食用菌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已經由山區鄉的局部發展,擴展到丘陵平原區,效益不斷提高,成為全市特色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勢頭強勁。但是我們與食用菌先進地區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現在:我市的生產規模、經濟總量僅相當于我省食用菌生產大縣西峽、魯山、泌陽一個縣水平,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很好發揮;我們在產品包裝、保鮮加工、產品品牌、國際市場的開拓等方面與福建、浙江、深圳等沿海發達地區差距明顯,至今沒有擺脫利用他人品牌出口的被動局面;我市無公害食用菌產品生產剛剛起步,不能滿足市場對食用菌產品綠色無公害需求等。我們要針對不足,采取措施,迎頭趕上。今年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確定菌類總規模要穩定在8000萬袋,食用菌生產要轉換發展模式,積極發展名優特新品種,其規模要達到總規模的25%以上,重點抓好靈寶市1000萬袋無公害標準化香菇生產基地和盧氏縣、靈寶市100萬袋地栽靈芝生產基地建設。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不斷完善菌種管理、技術服務和銷售體系建設,切實加強對食用菌工作的領導。
(一)強化菌種管理、信息技術服務和市場銷售三大體系建設,為食用菌產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一是強化菌種管理體系建設。要按照《種子法》及農業部《全國食用菌菌種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搞好管理人員及菌種場技術人員的培訓與發證工作,組建市、縣、鄉三級菌種管理執法隊伍,依法搞好菌種生產及銷售管理,杜絕假冒偽劣菌種流入市場,從源頭上把好菌種質量關,確保菌農用上放心種;二是強化信息技術服務體系建設。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市、縣、鄉、村四級信息技術服務網絡,落實產前、產中和產后各項技術服務措施,借助市級黃河農網及縣級農業信息網等現代媒體食用菌信息,使廣大菌農得到及時、準確、有效的原料、產品市場價格、需求動態、技術發展趨勢等信息技術服務。要利用科技下鄉、綠色證書培訓、星火培訓等多種形式,堅持不懈地開展食用菌先進適用技術培訓,努力提高廣大菌農的科技水平;三是強化市場銷售體系建設。要依托食用菌龍頭企業,組建專業化的營銷隊伍,創名牌闖市場,采取"龍頭+基地+農戶"方式,強龍頭,建基地,帶農戶,積極發展訂單農業。要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內引外聯,一方面在主銷區的大中城市設立銷售窗口,另一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創造良好條件吸引國內外大經銷商到我市設點收購。
(二)創新工作方法,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要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發展要有新思路,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一是要用工業理念謀劃食用菌發展,高度重視產品質量,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標準化食用菌產品生產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二是要轉變工作方式,將培育典型作為工作重點,通過典型示范,以點帶面,不斷推動食用菌產業上臺階;三是要轉變作風,撲下身子,深入生產一線調查研究,了解生產動態,研究市場需求,尋求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增強發展的預見性、工作的主動性和決策的科學性,不斷提高新形勢下領導食用菌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積極幫助群眾解決原料、菌種、技術、加工、銷售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三)圍繞農民小康,切實加強對食用菌工作的組織領導
我市有220萬人口,70%以上在農村,農民收入上不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成為空談。食用菌產業作為我市具有比較優勢的農業主導產業之一,經過發展,已經成為農民增加收入的一條有效途徑,以靈寶為主的1000萬袋無公害標準化香菇生產基地也被列為今年全市農業產業化五大基地之一,發展任務繁重。各級政府一定要站在實踐"三個代表"要求的高度,圍繞農村實現全面小康目標,和完成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確定的食用菌目標任務,研究制定食用菌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組織管理體系。各級財政要加大對食用菌產業的扶持力度,給食用菌部門安排必要的經費,支農資金、扶貧資金和農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也要向食用菌產業傾斜,重點支持無公害食用菌生產基地建設。農業、科技部門要加大食用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力度;金融部門要對食用菌龍頭企業、規模種植場給予重點扶持,特別是農村信用社要結合農村"三信"工程的開展,給廣大菌農及時發放小額信用貸款,支持農戶發展食用菌生產;工商部門要積極扶持食用菌市場建設;稅務部門要在政策范圍內,盡可能給從事食用菌生產的企業和農戶提供稅收優惠;公安、交通部門要給食用菌產品外運、銷售提供便利條件;各級食用菌主管部門要切實發揮職能作用,做好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組織、管理、規劃、技術信息服務、項目資金爭取等工作,為領導當好參謀,為農戶搞好服務。
同志們,做好今年的食用菌工作任務繁重,意義重大。全市食用菌戰線的干部群眾要堅定信心,扎實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促進我市食用菌特色主導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為農民增收和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