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編辦主任會上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全省人事編制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去年的工作,全面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務。下面,我根據主任會議研究的意見,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年機構編制工作簡要回顧
過去的一年,全市編制部門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突出重點,勇于創新,服務中心,服務基層,狠抓改革,嚴格管理,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為全面建設小康常德做出了貢獻。
(一)各項改革工作積極穩妥推進
一是政府機構改革取得新進展。政府機構改革開始之前,市編委辦先后深入13個市直單位、2個區縣進行調查研究,召開了多次座談會,參加座談的人員上百人,并先后6次向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協領導匯報請示,爭取領導支持。我們緊緊圍繞國有資產管理、食品安全管理、流通體制管理等,對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涉及部門的機構設置、職能配置、人員編制進行了認真清理摸底,為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工作提供了科學的決策依據。各區縣(市)編辦也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在調查研究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把握政企、政事、政社分開,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因地制宜地推進政府機構調整、設置和職能整合,在方案擬定中我們堅持機構按職能整合的要求設置,不搞一刀切,不突破現有機構限額,人員編制不超出現已核定的行政編制總數,領導職數按規定配備。召開有關市直有關單位負責人座談會,廣泛征求意見。同時,加強與省機構改革辦的銜接和與兄弟市州的橫向聯系,對應參照,權衡比較。改革方案批復后,我們積極主動向市委領導匯報,及時提出了具體實施方案。并于春節前召開了市本級政府機構改革動員大會,目前正在銜接協調“三定”事宜。各區縣(市)也按照市里的統一部署,相繼召開了動員大會,現正抓緊組織實施。
二是積極配合開展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改革工作。清理整頓行政執法隊伍、實行綜合行政執法,是解決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執法擾民和執法隊伍膨脹等問題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我市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動行政執法體制創新的重要內容。去年,我們積極配合市政府法制辦開展了我市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和綜合行政執法試點工作。先后多次組織調研,上門聽取有關部門意見,拿出了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方案,并報市委常委會議正式討論通過,現正在組織實施。
三是鄉鎮站所改革繼續深化完善。由于鄉鎮站所改革涉及人員多而雜,針對鄉鎮站所改革后遺留問題多,人員上訪多,不穩定因素多,改革成果鞏固難的現狀。去年,我們市縣兩級編辦分別由“一把手”帶隊,多次下到鄉鎮調研,認真督導,共同研究整改措施。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各區縣(市)在鄉鎮站所改革中普遍存在的拖欠職工“三金”、上崗人員工資難保障、社保不到位等問題,研究制定了償還“三金”、確保上崗人員工資以及配套社保的具體措施,市縣兩級編辦都形成了調研報告,并分別向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作了專題匯報,引起了市縣兩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得到了支持。桃源縣、武陵區堅持以人為本抓改革,為解決分流人員的后顧之憂,分別拿出2000多萬元和400多萬元一次性解決了站所人員的社保問題,促進了鄉鎮改革的配套完善,保證了大局穩定。
(二)機構編制管理不斷加強
去年,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黨委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機構編制管理的文件精神,一方面,繼續實行凍結式管理,嚴格控制機構編制的增長;另一方面,對個別涉及本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確需調整的機構,我們也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服務理念,及時研究辦理。較好的實現了機構編制工作服務中心、服務經濟建設大局的要求。
一是堅持按制度規范管理。機構改革后,市里下發了幾個機構編制管理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去年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級領導職數管理的意見》,在工作中嚴格執行,狠抓落實。機構編制事項,堅持了集中統一和歸口管理原則,堅持了“三個一”的工作制度。各地副科級以上機構的設置、更名、升格及內設機構的設置和審批基本上符合要求。如能源辦升格、國土執法機構升格、衛生防疫站更名等,均按程序要求進行了呈報和審批,沒有出現超越審批權限擅自批準設立機構或機構升格的現象。在行政編制、專項編制的管理上,堅持縣鄉分級管理,沒有出現超總量分配和核定的情況,也沒有縣鄉相互擠占問題。漢壽、桃源的專項編制還保持了少量空編。
二是嚴格把好進人用編的“總閥門”。去年,我們把住公務員招考、事業單位招聘、機關單位有限競爭考試和政策性人員安置等進人用編的總口子,堅持編內進人、符合結構、留有余地的原則,認真審定各單位進人用編事項。針對部分單位無空缺編制或不是公務員編制申請公招的現象,堅持認真審核,嚴格把關,市直單位申報的40多名招考計劃最后只批準了26名。同時對個別單位未經編制部門同意即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我們立即對這些單位進行了批評,并責令立即停止報名和考試工作。在進人用編上,一些區縣通過建立健全制度,規范了工作程序,理順了工作關系,發揮了編制部門“總閥門”作用。如武陵區建立了一個渠道進人、一個會議議定、一個部門辦理、一張通行證辦事的“四個一”的工作機制。漢壽縣確定進人用編實行“四堂會審”,即由組織、人事、編制、財政等部門共同研究,編委會議審定,提高了辦事效率。臨澧縣下發了用人用編工作程序的專門文件,加強了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有效地控制了用人用編多頭審批、無序增長的混亂局面。
三是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后勤服務管理體制改革。近年來,隨著公開招考、公開招聘和競爭上崗制度的普遍推行,機關事業單位的用人機制開始真正搞活。但同時,作為機關事業單位后勤保障服務一塊,改革滯后,缺乏競爭辦,缺乏活力。為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后勤服務社會化,搞活后勤服務用人機制,去年上半年,我們深入學習研究有關政策法律,牽頭邀請組織、人事、勞動、財政、醫保、社保、機關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管理部門負責人參加后勤服務管理改革研討會,在此基礎上,以市委辦市政府辦名義出臺了《常德市市直機關后勤服務人員管理暫行辦法》,文件規定,從發文之日起,市直機關單位停止辦理補充后勤服務人員的進人用編和工資統發手續,機關單位不再新核定后勤服務事業編制。這個文件的出臺,把機關事業單位用人制度的改革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深受用人單位的贊同。
四是積極探索機關事業單位臨時聘用人員管理新思路。去年下半年,我們對市直440家財政撥款的行政事業單位(含差額撥款和規費開支的單位,下同)臨時用工情況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調查,對其中使用臨時人員較多、結構比較復雜以及存在問題比較突出的25家單位進行了上門調研,接觸了40多個單位的分管領導和政工、后勤部門負責人,并與勞動社會保障局等職能部門就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討論。針對臨時工聘請隨意、管理松散、待遇不落實、和增加財政負擔這一現實,在考慮滿足單位需要和財政承受能力的基礎上,拿出了清理整頓和規范臨時工聘用管理規定初稿,現正在征求意見,準備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下發。
五是政策性人員安置工作平穩。因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我市軍隊轉業干部及軍屬、城鎮復退兵等政策性人員的安置工作將相當繁重。為了搞好這項工作,我們統籌考慮各方面政策性人員的安置要求和行政事業單位職能任務的變化情況,提前制定了有關政策性人員安置的原則意見,加強了政策性人員安置的宏觀調控力度。在去年的安置方案中,編制計劃的指導性得到了強化,所有政策性人員安置一律按照編制部門制定的方案進行落實,任何單位都無權任意更改方案。去年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共計接收政策性人員228名,比往年多一倍。由于我們堅持按照安置的原則落實方案,目前安置工作開展平穩有序,徹底改變了以往在安置上打亂仗的現象。各區縣(市)退伍兵、軍轉干部的安置也做到了嚴格按政策辦理。
(三)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不斷創新
一是注重管理質量,登記率和年檢率不斷提高。去年,我市符合登記的事業單位3984家,已經登記單位數3956家,其中市直442家(省管理和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辦63個,市本級377個),登記率為99.3%,其中漢壽等區縣的登記年檢率達到100%。市直變更登記79家,新設立登記7家,在提高登記率和年檢率的同時,我們嚴把資格關、材料關、資金關、審核關,依法辦理,確保了質量。
二是事業單位法人證書的使用得到強化。去年,我們首先通過各種媒體廣泛宣傳事業單位登記工作,在《常德日報》刊登全市事業單位進行2003年度年檢的公告,起到了較好的效果。然后召開有關部門協調會,商議如何貫徹落實證書使用制度,共同把好證書使用關,并上門走訪了銀行、財政、公安、勞動等相關部門,送出事業單位名冊,年檢標識的式樣,要求各相關單位辦理相關事情時,不僅要看法人證書,還要看法人證書上是否有年檢標識。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事業單位法人證書使用問題的通知》的規定,去年10月,市縣兩級編辦組織了對相關部門貫徹落實事業單位法人證書使用制度情況的檢查。從檢查的結果來看,這項制度在我市是基本落實的。相關單位都建立了憑證辦事公示牌,都將提供《事業單位法人證書》作為辦事的必備條件。
三是開展了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培訓。去年5月下旬,我們與市委組織部聯合在市委黨校舉辦了市直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培訓班,聘請省編辦領導和省市黨校知名教授就新時期事業單位發展趨勢、事業單位領導人必備基本素質等專題進行講課,市直300多個事業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參加了培訓,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時,積極組織事業單位優秀法人代表出國培訓。去年我們派了3名優秀事業單位法人表代表參加了到西歐培訓,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拓展了他們的工作思路。
四是積極組織開展優秀事業單位法人、法定代表人表彰活動和事業單位優秀調研論文評選活動。為促進事業單位增強法人意識,完善法人治理機制,去年3月,我們與人事局聯合表彰了14個優秀事業單位,15名優秀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并記二等功,并在5月召開了表彰大會。為擴大登記工作影響,9月我們又與社科聯聯合下文組織開展了事業單位調研論文評選活動,目前論文已經評審完畢。
五是強化了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的監督管理。去年我們啟動了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的離任審計制度。對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的變更,要求主管部門必須出具離任審計報告,通過此項活動的開展,事業單位法人代表的法律意識得到加強,同時得到了社會認可。
(四)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根據全省人事編制系統開展創建“三強”班子“四好”隊伍的要求和市委開展“雙爭”、創建學習型機關的總體部署,去年,我們結合全市編制工作實際,狠抓了機構編制部門的自身建設,取得較好效果。
1.加強學習培訓,能力素質得到提升。去年,全市機構編制部門根據市委《關于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意見》的要求,積極開展“五學一推廣”學活動。并把理論學習擺在首位,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同時,狠抓法律法規、業務知識、電腦、英語的學習和普通話的推廣。市編辦根據市委建設學習型機關的要求,制定了“創學”方案和考核辦法,在全辦興起了學習熱潮。年終“創學”考試考核,政治理論、法律法規、電腦、英語和普通話全部通過考試,達到合格水平,平均超過90分,其中普通話測試水平在市直單位名列前茅。朱正權、何斌同志分別考取了省委黨校和湖大的在職研究生,喻長春、鮑一鳴同志拿到了本科文憑。通過創建學習型機關活動,全體工作人員的能力素質得到了全面提升。
2.強化作風建設,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去年,全市機構編制部門以“愛崗敬業、堅持原則、務實創新、熱忱服務、公正廉潔”為主題,扎實開展作風建設,打造過硬隊伍。一是堅持工作就是服務的理念。對前來辦理業務的同志,自覺做到了“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個請字、一把凳子、一杯清茶”的服務要求,體現了真誠待人、真切助人的服務宗旨,辦事時注重宣傳機構編制政策和規定,讓人們進一步了解、理解、支持編制工作,讓前來辦事的同志滿意而歸、理解而歸,杜絕了“四難”(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現象。二是切實轉變作風。堅持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工作,虛心聽取部門和基層的意見,不斷研究和改進工作程序、辦事制度和工作方法。在人員的上編下編、編制統計、事業單位年檢年審等工作中,改變過來坐等上門的工作模式,堅持上門搞好服務。市編辦還就鄉鎮站所改革、后勤服務體制改革等問題深入基層調查研究10多次,寫出了價值較高的調研材料。多數區縣市編辦為基層服務、為群眾服務的意識很強,堅持上門服務,熱心為群眾解難,受到了基層和群眾的好評。
3.加強基礎建設,管理工作不斷規范。去年,市縣兩級編辦在財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積極創造條件,不斷加大投入,辦公條件不斷改善,要求配備的硬件基本配齊,內務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多數區縣(市)機構編制管理規范,程序明確,基礎建設搞得較好。桃源、武陵、漢壽三縣區按照縣直和鄉鎮分別建立了機構編制動態管理臺帳,每個單位都有機構編制管理手冊,管理十分到位。桃源、安鄉機構編制檔案資料齊全,查閱方便,庫房整潔。安鄉縣將全縣所有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分成在編在崗、分流人員、離休退休等三大類,分別建立了人員編制管理卡,實行了嚴格的人員編制管理,檔案室被評為省一級檔案室。石門縣將全縣機構編制管理數據和人員編制全部輸進了電腦,基本實現了機構編制的計算機管理。
4.嚴格紀律約束,廉潔從政意識進一步強化。隨著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的深化,機構編幀活動,加強編制工作重點、難點問題的調研,加大編制宣傳工作力度。
同志們,在常德進入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機構編制部門肩負著重大責任,我們要以飽滿的政治熱情,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奮發向上,為促進政治體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全面建立而不斷探索,為促進常德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