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世界旅游日的由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世界旅游組織”于1979年9月的第三次代表大會上正式決定,每年的9月27日為“世界旅游日”,借以推動國際國內旅游,促進各國文化、藝術、經濟、貿易的交流,增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推動社會進步。
我們把“世界旅游日”也放在世界環境節日中,旨在揭示旅游與環境保護的密切聯系。
旅游業被稱為“永遠的朝陽產業”,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蓬勃發展,是人們滿足基本物質生活后所追求的高尚精神享受。旅游業又稱“無煙工業”,是諸多產業中與環境沖突最少,目標最接近的產業。旅游資源是發展旅游業的基礎,優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是最基本的價值因素。滇池、太湖、西湖、桂林漓江......我國無數的湖泊水域,在本世紀初(甚至在解放前)仍是“煙波浩淼,魚躍鳥飛”或“清澈見底,四季長流”,而今在60年代轟轟烈烈的圍湖造田運動中,充滿靈氣的湖泊有的消失了,有的只剩下原來的幾分之一。加上工業污水、生活污水無節制的未經處理就往水體中排放,或毫無控制的網箱養魚,使絕大部分曾經輝煌的湖泊變成臭湖、死湖。桂林的漓江,每到冬季,只能靠上游的水庫放水勉強維持旅游船只的運行,這是因為上游的森林植被被嚴重削弱,不能有效地涵養水源。這一情況在黃河、長江流域更為明顯。黃河的斷流不僅影響到旅游業,更重要的是已經影響到沿岸人民的生存問題。
中國是旅游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五湖四海,名山大川,古國文明......無不吸引國內外游客,地方政府如何協調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直接利益與間接利益的關系將直接影響到一個地域、一方民眾的福祉。旅游資源的開發,應以科學的指導為依據,避免過度開發,同時需要不斷投入,改善整體生態環境,使之進入良性循環。一哄而上,急功近利,缺乏管理是旅游資源開發的大忌。
吃旅游飯的地方,也必須考慮旅游本身對當地環境的影響。交通工具、生活垃圾......無不對生活環境帶來壓力。特別是森林旅游和自然保護區的旅游開發,不可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應盡可能減少對原始環境的影響。
旅游,應該成為國民環境教育的重要場所,成為改變游客不良行為的媒介。君不見,隨意破壞花草樹木,隨手仍垃圾的行為仍及為普遍,旅游部門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