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圍繞和諧構建城管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在科學判斷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深刻總結人類發展規律和黨的執政經驗的基礎上,作出了《關于構建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我們黨順應歷史和時代潮流,凝聚全國人民意愿而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戰略任務,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必須為之付出艱苦努力的奮斗目標。和諧社會的核心價值就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城市管理作為一項以人為主要對象的社會活動,在整個和諧社會的構建進程中,有著其他工作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城管執法工作者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自覺圍繞和諧社會這個大局,調整好自我的和諧心態和理性思維,把和諧的理念,和諧的精神,和諧的作風,付諸于城管執法工作的實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城管人”的應有貢獻。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管理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人民群眾要求依法行政,文明執法的呼聲越來越高漲。近些年來,各地各大城市都相繼加大了城管力度,尤其是國務院作出“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決定”之后,城管執法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執法隊伍整體素質得到不斷提高,各地城市的人居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城市管理的總體形勢是好的,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城管執法過程中不規范、不和諧、不穩定的現象在有的地方仍然十分突出,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矛盾異化現象。去年以來,北京、廣州先后發生了城管執法人員被相對人行兇報復致死的案件,因城市管理而產生的群體性事件也時常見諸報端,這表明,廣大人民群眾熱切地希望和迫切地要求城市管理工作能夠平和一些,文明一些,更人性化一些。順應時代的發展,順應人民的呼喚,城管執法工作者應該適時地轉變觀念,轉變思路,轉變作風,轉變管理模式,把城市管理的工作力度與人民群眾的呼聲強度和管理對象的接受程度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與和諧社會的構建進程融為一體,同頻共振。
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了“把九江打造成新型工業重鎮、文化旅游勝地、區域商貿中心、開放港口城市”的發展戰略。實現這一戰略,城市的環境、城市的品位、城市的形象、城市的人居幸福指數至關重要。曾記否,幾年前的九江臟亂差問題十分突出,尤其是占道經營、占道堆放、占道加工造成的交通堵塞現象比比皆是,“小販滿街跑,攔路賣燒烤,行人捂鼻走,車輛找道繞”,垃圾死角隨處可見,垃圾廣告層出不窮。這些都嚴重影響著九江的人居環境、影響了九江的市容市貌、影響了九江的城市形象和經濟發展環境,人民群眾對此反映十分強烈。為了維護九江最廣大市民的利益,在市委市政府的強力領導下,城管執法部門協調三區政府(管委會)組織開展了清理“三占”、“三亂”、清理垃圾死角、清理油煙污染、清理違法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十項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終于使九江的市容市貌和城市管理秩序發生了有目共睹的可喜變化。九江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路更寬了、街更凈了、夜更亮了、貌更美了。實踐證明治亂必用重典,在那種特殊的時期,特殊的情況下,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和特殊的措施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效果的。城市管理都有一個從大亂到大治,進而到規范的過程。經過近二年的強力整治,城市管理已取得了明顯成效,絕大多數市民已經接受了城市管理的理念,遵守城管規章的意識得到了不斷增強。在這種情況下沒必要繼續采取那種暴風驟雨式的管理方式,而應在規范秩序,長效管理上下功夫,引導廣大市民共建和諧城管。
大家知道,城市管理的“管”與“被管”這對矛盾始終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講圍繞和諧社會,構建和諧城管,并不是要回避矛盾,而是要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不斷地化解矛盾,在“管”與“被管”的對立統一中求得共識,達成和諧。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不斷地發展進步的,和諧城管就是要講求運動中的平衡,差異中的協調,紛繁中的有序,多樣性中的統一。和諧城管,不是要取消各種社會差異和管理矛盾,而是要使“管”與“被管”的雙方,在法治的框架內縮小差異,求同存異,從而形成一種合力,形成一種城市管理的良性互動,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
所謂和諧城管,筆者認為主要有五大要素:
第一是恪盡職守,正確履責。和諧城管重在實干,如果一說和諧,便一團和氣,一路贊歌,對違法違章行為視而不見,不管不問,就可能掩蓋矛盾,積憂成患。不打擊違法犯罪,就沒有公平正義,不懲治貪污腐敗,就不可能有政清人和,不加強城市管理,就不會有良好的環境秩序。因此,和諧城管的第一要義,就是正確履行法律和人民賦予的城管執法職能,切實加強城市管理,不斷提升城市品位,依法維護最廣大城市居民的合法權益,為創造一個美麗和諧、規范有序的人居環境,作出不懈的努力。
第二是以人為本,執法為民。“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也是和諧城管的核心要求。城市管理的執法主體是“人”,城市管理的主要對象是“人”,加強城市管理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人”,為了最廣大人民群眾有一個美麗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每一位城管執法人員都必須按照“以人為本,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在具體的執法過程中,堅持以心換心,以理服人,實行“人性化”的管理,讓相對人心悅誠服地自行整改,口服心服地接受處罰。
第三是依法行政,規范管理。依法行政是和諧城管的基本原則,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開展,法律法規有規定的,必須堅決執行,不能“不作為”,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執法機關不得超越法定權限“亂作為”。城管執法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正確行使職權,規范執法行為,每辦一起處罰案件,都要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第四是文明執法,溫情服務。“文明執法”是和諧城管的“標志性”要求,也是城管執法活動“和諧”與否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所謂文明執法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要嚴格依法辦事,做到處罰有據;二要言行舉止端莊,有禮有節有度;三要慎用強制措施,力避矛盾激化;四要堅持公平正義,嚴守廉政紀律。在堅持文明執法的基礎上,要把服務與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寓管理于服務,以服務促管理。對那些特殊困難的群體,在教育處罰的同時,要盡可能地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幫助他們解決一些急需解決而又能夠解決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使之不再重復實施違法違章行為,從而為城市秩序的長效管理奠定堅實的社會和群眾基礎。
第五是廣泛宣傳,大眾參與。城市管理是一項與廣大市民群眾息息相關的社會系統工程,僅靠城管執法部門一家獨立支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緊緊依靠群眾,廣泛發動群眾,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市民素質,積極鼓勵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群眾參與城市管理,維護城市秩序,共同營造和諧城管的良好氛圍。
構建和諧城管,一要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切實加強城管執法隊伍建設。要通過不間斷理想信念、職業道德和紀律法規教育,幫助城管執法人員牢固樹立“民本”理念,不斷強化“公仆”意識、責任意識、效能意識、廉政意識和守紀意識,努力培養“恪盡職守,勤奮履責”的作風,“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的作風,“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作風和“艱苦奮斗,廉潔自律”的作風,使“心為民思、法為民施、權為民用、利為民謀”成為每位城管執法人員的自覺行動。要健全制度,強化管理,點滴養成,堅持大局著眼,小處著手,從工作和生活的細節問題抓起,培養良好的工作作風和行為習慣。進一步加大法律法規等業務知識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法制素養,執法水平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業務精通、作風優良、政府放心、群眾滿意的城管執法隊伍。二要轉變思路,改進方式,建立和完善城管執法工作的長效管理機制。要堅持以路段管理責任制為抓手,將城區主次干道以執法中隊為單位,實行分片包干制度,把具體的路段管理責任落實到崗到人。要轉變管理模式,在日常執法過程中,對一般性違章行為,堅持先教育,后處罰,實行“糾正違章登記”制度,做到講理在先,責令整改,不改再罰;對一些輕微的違章行為,實行“溫馨提示”制度,首次違章,只教育不處罰,體現人性化。積極開展城管執法“四個一”活動,即:糾正一次違章,宣傳一部法律,講清一個道理,樹好一次形象。要圍繞“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審慎查處外地客商和企業違章行為,原則上不采取可能嚴重干擾客商和企業正常運營活動的強制措施,但對那些惡意制造垃圾廣告和違法建設,以及嚴重潑灑造成大面積路面污染的違法案件,仍應嚴肅查處,嚴懲不怠。在積極轉變管理模式,正確把握執法尺度的同時,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統一領導、部門協調、權責分明、三級聯動”的城市管理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轄區政府(管委會)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的職能作用,繼續加大市容環境綜合考評督查力度,有效調動街道、社區和市直單位搞好城市管理的積極性。三要積極協調,聚集合力,不斷優化城市管理的執法環境。城管執法主體要進一步加強與商家、企業、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聯系溝通,贏得理解、支持與大力配合。要著力暢通信訪渠道,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積極化解各類矛盾,最大限度地維護社會穩定。要主動爭取新聞媒體的支持幫助,廣泛宣傳城管部門的執法職能和工作任務,宣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城管規章,宣傳城管執法的工作亮點和先進典型,不斷增強廣大市民群眾遵守城管規章,參與城市管理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努力營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為人民”的良好氛圍,使廣大市民群眾與城管執法人員一道,真誠攜手并肩,共建和諧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