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黨內民主建設回實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對于保持和增強黨的創新活力,鞏固和促進黨的團結統一,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江蘇的探索與實踐蘊含著豐富的經驗,對于進一步發展黨內民主具有重要的啟示。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江蘇在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試點,拓展了黨內民主渠道,創新了黨內民主形式,豐富了黨內民主內容,在全國產生了很大影響。
——著眼于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積極探索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和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從1997年起,江蘇一些地方就開始探索鄉鎮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和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到**2年底,全省已有100多個鄉鎮推行了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在部分鄉鎮試點的基礎上,黨的十六大以后,省委決定在蘇州的吳江市和鹽城的射陽縣先行開展縣(市、區)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試點,并從**5年起,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在繼續抓好縣(市)黨代會常任制試點的基礎上,選擇1個省轄市(淮安市)、每個省轄市選擇1個縣(市、區)進行黨代會常任制試點。各試點市縣區積極探索黨代會閉會期間發揮代表作用的途徑和形式,建立黨代表提案的處理和回復機制;建立黨代表聯系群眾制度,通過黨委領導同志聯系黨代表、黨代表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形成“黨群聯系鏈”;進一步拓寬黨代表參與黨內事務的渠道,組織黨代表開展視察調研活動,安排黨代表列席黨委會,參與干部評議和監督,取得初步成效。試行黨代會年會制的地方,賦予每年舉行的黨代會審議黨委、紀委工作報告,增補黨委、紀委委員,接受代表提案等職能。這一做法改變了過去黨代表只能在五年一次的黨代會召開期間發揮作用,全委會難以向黨代會負責并報告工作、接受監督的狀況,提高了黨的代表大會的權威,促進了黨內權力配置和運行的科學化、民主化。
——著眼于完善黨的委員會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各級全委會、常委會工作機制,發揮全委會對重大問題的決策作用。近年來,江蘇把完善黨的委員會制度作為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不斷從體制機制入手積極探索發揮全委會作用的途徑和形式。一是完善黨的地方各級全委會、常委會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3年10月,江蘇省委制定并實行了省委常委會討論干部任免事項投票表決辦法和省委全委會對省轄市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正職擬任人選和推薦人選的表決辦法等兩項制度,為發揮全委會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的作用,擴大和規范干部任用決策環節的民主提供了制度保證。二是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不斷完善黨委內部的議事和決策機制,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使黨內民主在黨的領導體制中得到真正的體現。三是建立健全黨委會議事的具體制度和運行機制,普遍推行領導班子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干部票決制。**3年以來,省委全委會以征求意見、無記名投票表決方式通過了104名省轄市黨政正職人選和省級機關部門正職人選任用。**8年4月,省政府組成部門集中換屆和部分省轄市黨政正職調整過程中,所有正式任職的人選均兩“過”全委會。目前,全省13個省轄市、71個縣(市、區)委均試行了干部任免全委會票決制。
——著眼于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積極推進黨務公開。黨員民主權利的實現程度,標志著黨內民主的發展程度。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核心是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證黨員民主權利得到切實行使。黨務公開是黨內民主的前提。只有實行黨務公開,黨員主體地位才能落到實處,黨章和黨員權利保障條例規定的黨員各項民主權利才不會落空。黨的十五大提出“黨的各級組織要使黨員對黨內事務有更多的了解和參與”以來,江蘇各級黨組織著眼于提高黨內工作的透明度,在實踐中不斷從一些具體工作入手,逐步推進黨務公開,為黨員更好地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開辟了新的途徑。**4年初,鎮江市委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行黨務公開,成為率先在全國推行黨務公開的省轄市。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逐步推進黨務公開”后,江蘇省委專門下發《關于逐步推進黨務公開的意見》,黨務公開工作在全省各地穩步推進。發端于沭陽的黨政領導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得到中組部的充分肯定,得以在全國推開;無錫、連云港等地打造黨務政務“陽光工程”,正在成為黨務公開的一種重要形式;省國資委等部門實行“開放式”民主生活會制度,豐富了黨務公開的內容。
——著眼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選人用人的科學性和公信度,大膽探索并推廣公開選拔、公推公選、公推直選、競爭上崗等改革舉措。改革開放以來,作為全國目前已普遍推行的任前公示制度的首倡地——江蘇,較早啟動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0年8月,江蘇省委在全省范圍內公開選拔省級機關副廳級領導干部,這為當時平均年齡51歲左右的省級機關廳局領導干部隊伍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江蘇公推公選改革始于宿遷市,**3年4月到**4年4月,宿遷先后出現了“公推競選”黨政正職、“公推差選”鄉鎮長、“差額直選”和“公推直選”鄉鎮黨委書記等模式。全國第一位公推公選的縣長就是在江蘇徐州市的沛縣產生的,首開了縣處級黨政正職領導公推公選的先河。短短三個月內,江蘇的“公推公選”由公開競選鄉鎮干部到公推公選省管干部、由科級遞進至副廳級、由中小城市推進至中心城市,改革力度在全國首屈一指。**4年9月,江蘇省組織公推公選22名省管領導干部,經過兩輪民主推薦、駐點調研、演講答辯和差額票決等環節,21人勝出,這是江蘇首次引入駐點調研和演講答辯,省發改委副主任一職的演講答辯還通過衛星電視進行現場直播。**7年4月,江蘇公開選拔20位省管干部和省屬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員則是江蘇首次定向公選非中共黨員干部和女干部。**8年2月,南京市47個政府組成部門“一把手”全部公推公選,如此“選干”規模全國不多見。
——著眼于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形式,創造并推廣“兩票制”、“兩推一選”、“公推直選”等成功做法,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范圍。基層黨內選舉是基層黨內民主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江蘇一些地方率先在農村黨支部換屆選舉中,采取“兩推一選”的方式選舉黨支部書記和委員,這是農村基層黨組織選舉制度的成功探索。**4年,宿遷市在全面推行村黨支部委員會“公推直選”的基礎上,先后在宿豫區黃墩鎮、蔡集鎮進行了由普通黨員直選鄉鎮黨委書記的試點,實現了從選“一個人”機制的探索到選“一個班子”制度創新的躍升,此舉在全國首開先河。泗洪等地由普通黨員“公推直選”鄉鎮黨委書記的嘗試,是黨內民主進程的標志性跨越,開了黨的建設史上的先河。在**6年全省鄉鎮換屆選舉中,江蘇對891名鄉鎮黨委書記進行了“公推直選”,為全國首創。淮安市在農村推行的“黨群議事會”、鹽城市推行的“任期制黨代表群眾工作法”、溧陽市試行的“村級工作參事制”、南京市創造的非公企業黨建“沃爾瑪經驗”,以及近年來在全省范圍內選聘大學生“村官”等探索,均是擴大黨內基層民主的有益嘗試。
江蘇的探索與實踐蘊含著豐富的經驗,對于進一步發展黨內民主具有重要的啟示。
啟示一:發展黨內民主必須以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為基礎。黨員的主體地位是通過黨員的民主權利來實現的。離開黨員民主權利的充分行使和切實保障,黨內民主就無從談起。推進黨內民主建設,首先要求各級黨組織切實把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擺在突出位置。只有圍繞保障黨員民主權利來發展黨內民主,才能營造黨內講真話、講心里話的良好氛圍,逐步解決一些黨員中存在的不愿民主、不會民主、不敢民主的問題;才能貫徹落實好黨章和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等黨內法規關于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一系列規定,拓展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渠道,保障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被選舉權、監督權、申訴權等各項權利,調動廣大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積極性,激發黨員的內生動力。
啟示二:發展黨內民主必須以完善黨內民主制度為重點。完善的黨內民主制度是黨內民主建設扎實有效推進的保障。鄧小平同志總結“”的慘痛教訓后指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鄧小平文選》第2卷333頁)黨內民主的制度化和規范化,是黨內民主走向成熟的關鍵。江蘇的經驗表明,推進黨內民主建設,關鍵是健全制度,改革體制,完善機制,特別是要加快推進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為重點的黨內民主制度體系建設,切實做到用民主科學的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管物。
啟示三:發展黨內民主必須堅持民主與集中相統一。我們黨實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黨員和黨組織的意愿、主張充分表達和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黨的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動的一致。民主和集中是有機聯系,互相制約,互相促進的。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礎,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歸宿。如果民主發展得不好,集中就會失去廣泛的基礎,就難以保證其正確;如果沒有正確的集中,就不能形成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不能形成全黨的統一意志。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必須正確處理民主與集中的關系,既要充分發揚黨內民主,使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意愿得到充分表達,防止個人專斷;又要加強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統一思想認識,保持步調一致,防止出現軟弱渙散和極端民主化。
啟示四:發展黨內民主必須堅持自下而上逐步展開與自上而下規范指導相統一,既積極推進,又循序漸進。黨內民主建設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緊密相連,既要為經濟社會發展總目標總任務服務,又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的制約,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必須堅持從基層做起,探索積累經驗,循序漸進,自下而上地逐步推進,在此基礎上,及時總結經驗,自上而下地規范和指導。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黨內民主的實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既要積極推進,又要循序漸進;既不能因一時一地的困難、挫折而退縮,也不能簡單地因求穩怕亂而停滯不前,更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必須鼓勵大膽探索,充分調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自上而下的帶動和自下而上的促進結合起來,在保持黨的團結統一和國家穩定發展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向前推進,使黨內民主建設同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融會貫通,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互相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