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市委近年來堅持黨的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通盤考慮,深入實施統籌城鄉基層黨建、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工程(簡稱一體化工程),以統籌城鄉黨的建設為龍頭,整合城鄉資源,優化要素配置,努力實現以黨建資源的統籌來激活和帶動各類資源的統籌,以城鄉黨建一體化的加快推進促進全市統籌城鄉發展的全面提升,促進了城鄉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以新農村服務中心為平臺,以四級便民服務網絡為渠道,著力夯實一體化工程陣地支撐
*市委主動適應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創新黨建工作載體,構建以新農村服務中心為依托的黨建工作陣地,打造以新農村服務中心為核心的城鄉一體的資源配置平臺,建立以四級便民服務網絡為主線的覆蓋城鄉的服務民生體系,為實施一體化工程搭建了一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陣地網絡。
農村黨建抓總陣地。從*6年開始用三年時間,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拓展成新農村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化建設*平方米以上的新農村服務中心,今年內實現全市1431個行政村新農村服務中心建設全覆蓋,為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各類組織提供“集約式”辦公場所。著力創建“基層黨組織建設+新農村服務中心建設+新農村建設”三位一體的工作模式,積極實施“建好一個新農村服務中心、配好一批帶頭人、創建一個堅強堡壘”的工作規劃。
打造資源集聚平臺。按照以城帶鄉、城鄉共享、雙向開放、集約利用的原則,全面推行“支農單位進駐、重點部門掛牌、審批項目代辦、多項服務一體”的新農村服務中心運作模式,不斷提升新農村服務中心的資源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強城鄉黨組織對接溝通,積極主動地為城市資源高效有序流向農村搭建平臺、疏通渠道,不斷吸引城市資源集聚新農村服務中心,促進城鄉資源優化配置,全力打造實施城鄉一體化工程的資源配置平臺。
構筑便民服務體系。將行政審批事項、公共服務事項、為農服務事項納入服務中心,逐步建立“以市級行政服務中心為龍頭,以縣(區)行政服務中心為重點,以鄉(鎮、街道)服務大廳為主體,以新農村服務中心為平臺”的四級便民服務網絡,確保實現全市四級便民服務網的全覆蓋。以群眾滿意為出發點,建立服務組織,完善服務制度,培育服務隊伍,拓展服務項目,創新服務方式,建立一個城鄉一體的服務民生工作體系,著力構筑各級各類城市資源服務“三農”的綠色通道。
以黨建統籌為龍頭,以資源統籌為重點,扎實推進一體化工程深入開展
*市委緊緊圍繞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實踐,整合城鄉黨建要素,統籌城鄉各類資源,注重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努力以黨建資源的統籌激活和帶動經濟社會資源的統籌,真正使黨的組織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組織活力轉化為發展活力。
統籌城鄉發展,黨建是龍頭。必須積極融合城鄉兩大黨建領域,科學整合黨員干部、組織設置、陣地設施等黨建要素。一是建立城鄉統籌的基層組織設置體系。優化農村黨組織設置,推行村黨總支(黨委)、功能黨支部、專業黨小組三位一體設置模式。積極探索以優勢產業為依托建立產業類黨組織,建立區域聯建型黨組織。二是建立城鄉一體的黨員動態管理體系。按照流入地為主、流出地為輔、雙向互動、共同管理的原則,完善流動黨員雙重管理辦法。三是建立城鄉互動的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體系。推行機關企事業單位、新經濟新社會組織、社區黨組織與農村黨組織結對共建。
人才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農村最為稀缺的資源。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理念,采取組織引導、市場配置、宏觀調控等手段,引導城市人才智力資源向農村流動,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一是統籌黨員干部資源。推進城鄉干部交流互動。完善政策激勵措施,鼓勵和引導機關、事業單位改任非領導職務的干部回原籍村工作。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積極選派優秀大學畢業生到鄉鎮和村工作。二是統籌城鄉人才資源。鼓勵和引導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方面人才下鄉進村直接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技術、職業技能和創業培訓。三是統籌教育培訓資源。充分利用各級黨校、中高等院校等教育資源,發揮黨員教程教育平臺的作用,建立城鄉黨員干部培訓基地,擴大農村黨員干部培訓覆蓋面。建立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四是統籌科技信息資源。鼓勵各類科教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服務。深入推進“百名教授科教興百村小康工程”。
城鄉經濟發展資源配置的不合理,是導致城鄉差距不斷拉大的重要原因。必須按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要求,優化經濟資源配置,促進城鄉生產要素雙向流動,特別是促進城市先進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一是統籌城鄉發展規劃。按照城鄉規劃全覆蓋的要求,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規劃,重點推進專項規劃向農村延伸。加強農村工業與城市產業的協作配套,形成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的發展新格局。二是統籌城鄉發展資金。推行財政支農資金“打包”整合辦法。注重發揮政府資金的帶動作用,引導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外商資本投入現代農業建設。三是統籌城鄉商貿流通。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以新農村服務中心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連鎖超市建設為載體,全面推進農村生活消費品、生產資料和農產品流通網絡建設。大力培育農民經紀人、農產品運銷專業戶和農村各類流通中介組織。
整合社會資源,改善民生福祉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升黨的執政能力的內在要求。必須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采取多種手段,整合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資源。一是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環境保護一體化。加強城鄉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現全市農村路網的全覆蓋和城鄉公路的無縫對接。建立健全城鄉供水、防洪、污水處理和水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機制。扎實推進以清潔水源、清潔村莊、清潔生產,綠化造林為主要內容的“三清一綠”環境整治活動。二是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一體化。推進城市優質服務資源進入農村。增強社會公共產品供給能力,推進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三是推進城鄉就業保障和社會保障一體化。制定城鄉一體化就業規劃,建立城鄉一體的人力資源市場。不斷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完善農民工保障制度。
以利益聯結為核心,以構建機制為抓手,積極探索一體化工程有效途徑
實施一體化工程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創新實踐,是一項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必須建立利益聯結紐帶,構建有效推進機制,激發內生動力,確保一體化工程深入持續有效開展。
構建多方聯動的領導機制。全面落實黨委、黨組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發展選干部、聚人才、配班子、強組織,不斷提升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統籌城鄉發展的能力。各級黨組織成立實施一體化工程領導小組,組建城鄉統籌發展辦公室,建立一體化工程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各類行政資源和公共服務資源高效、有序地流向農村。
構建利益驅動的激勵機制。堅持政治激勵、經濟激勵、精神激勵并舉,探索建立以利益補償為核心的激勵機制,調動各個方面參與一體化工程的積極性。積極引導和支持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等發展主體建立與農民、市場緊密聯結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制。加快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合作社,完善專業合作組織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的集體經濟發展機制。
構建政策推動的反哺機制。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發揮支農惠農政策的最大效應。大力深化農村各項配套改革,重點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和土地流轉,逐步消除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障礙。狠抓政策落實,強化政策配套,構建統籌城鄉發展的政策框架。
構建主觀能動的內生機制。注重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群眾的主體作用,以“強基工程”為抓手,著力打造一支帶頭創業致富、帶民共同致富,領導發展能力強、做群眾工作能力強的“雙帶雙強”型村干部隊伍。加大扶貧開發和整村推進工作力度,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抓好村級債務化解工作,切實加強村級集體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扎實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加強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黨風廉政建設。健全完善各類農村公共服務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提升農民群眾自我發展的能力。
構建城鄉互動的融合機制。建立健全城鄉共建結對機制,積極推廣包村共建、村企聯建、人才援建等形式。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市級機關“雙聯雙推”活動。積極推廣“一村一企”、“村企掛鉤”的經驗,引導企業以多種形式參與新農村建設。繼續開展“四級聯動幫扶到戶,項目推進致富農民”等行之有效的載體活動,搭建城鄉交流互動的橋梁,推動城鄉全面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