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下一代健康成長奉獻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期間,是全面建設小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6年又是“*”開局之年。我們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立足基層、服務基層,把關心下一代工作進一步做深、做細、做實,努力推進學校、家庭、社會緊密結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體系的建立,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為創建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一、要繼續在提高青少年“三個素質”上下功夫
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是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目標和永恒主題。*6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中國共產黨建黨85周年。我們要進一步挖掘本地教育資源,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從青少年思想實際出發,采取有效做法和生動形式,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落實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大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幫助引導青少年規范行為習慣,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要發揮泉臺“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優勢,繼續組織開展并不斷深化“臺灣寶島在我心中”系列教育活動。同時,要配合學校、社區、家庭和有關部門,通過開展整治校園周邊環境、社會實踐、社區教育、編發家教小冊子等,加強青少年科學文化知識教育、健康理念教育和實踐鍛煉,引導他們努力學習、加強修養、增強體質,成長為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
二、要繼續組織更多“五老”在“傳承、引導、關愛、服務”上下功夫
中國關工委提出,老同志在青少年教育中要發揮“傳承、引導、關愛、服務”的獨特作用。傳承,就是要以老同志的親身經歷和豐富經驗,向青少年傳授革命優良傳統、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引導,就是要以老同志的模范行動,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言行中,循循善誘,使青少年走正確的人生道路,對誤入歧途者,要千方百計幫他們走上正道;關愛,就是以老同志的無限愛心,呵護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盡力為他們創造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和環境,尤其是對其中的弱勢群體、特殊群體,要給予更多的關愛;服務,就是不以教育者自居,不居高臨下,而是平等相待,善于挖掘青少年內在的潛能,要想青少年所想,急青少年所急,幫青少年所需,真正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這四句話,八個字,概括了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內涵。以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為主體的“五老”,具有政治、經驗、威望、時空和親情優勢,他們生活在各個角落,生活在青少年身邊,是我們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各級關工委要積極主動地請求黨政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親自出面,動員更多的老同志參加到關心下一代事業中來,并根據他們的特長,分別聯合有關部門聘請為“六大員”,使他們“師出有名”,名正言順地就近就地開展活動,發揮他們在青少年教育中所具有的特殊優勢和作用。
三、要繼續在為青少年多辦好事、實事上下功夫
為青少年排憂解難,多辦好事、實事,是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內容。關工委老同志的信譽、威望,對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有許多正是寓于辦好事、實事之中。老同志要象對待自己子孫一樣去關心愛護青少年。要繼續推廣“忘年交”、“老少共建”、“捐資助學”、“一幫一”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把好事、實事一件件落實。要繼續開展“講政治、育新人,學科技、奔小康”活動,繼續關注職業教育的發展,協助舉辦各種科技培訓,幫助待業、失學青少年掌握一門技能,為就業致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辟門路。要關心進城務工子女的學習問題和農村留守學生的困難。要繼續關注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推廣并不斷完善惠安幫教工作經驗,組建好“關愛工作團”,深入村鎮、社區、企業、學校,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抓好青少年犯罪的預防和矯正。
四、要繼續在加強調研和不斷創新上下功夫
調研是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基本功,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區關工委要掛鉤聯系基層單位,經常深入調研和指導,幫助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推廣典型。*6年,在認真做好省關工委統一部署的“家庭、學校、社會相結合教育現狀和建立機制”等課題調研外,還要抓住一兩個青少年中帶傾向性的問題,深入開展調查,取得第一手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存在問題的根源,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措施,以利于改進工作,開拓創新,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五、要繼續在加強關工委自身建設上下功夫
要按照中國關工委建設學習型、創新型、調研型、服務型關工委的要求,繼續以深入開展基層創“五好”活動為載體,推動基層關工委各項建設,進一步健全領導班子,選好領頭人,使關工委工作逐步做到制度化、規范化,不斷增強工作活力。要重視樹立和推廣先進典型,進一步增強各類先進典型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要重視關工委辦公室工作人員的培養,發揮辦公室承上啟下、聯系左右、當好參謀、搞好服務的作用,并在實踐中幫助他們提高水平,成為服務老同志、連接青少年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