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創新理性思維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的十七大報告,以鮮明的時代眼光、寬廣的世界視角、系統的研究方法和創新的理性思維,科學回答了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再次為全黨全國人民樹立了創新理性思維的光輝典范,為確保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提供了根本指導方針、強大理論武器和共同思想基礎。
一、正確總結歷史經驗的新高度
十七大報告全面總結了十六大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近30年我們黨和國家走過的非凡歷程和寶貴經驗,高度評價和概括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取得的輝煌成就,這就是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十個方面的寶貴經驗。“一面旗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這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在這面旗幟上寫著: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一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理論體系”,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即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十個方面的寶貴經驗”,就是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筑變革結合起來,把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
這一歷史總結,是對改革開放近30年特別是新世紀新階段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改革創新、奮力開拓的偉大歷程所作的總結,也是對近百年來特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人民在黨指引下自強不息、前仆后繼、英勇斗爭的輝煌歷史所作的總結,也是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總結,更是對我國未來發展方向、奮斗目標、大政方針所作的總結。這體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開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體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治國理政、興邦安民的政治理念和思想精華,體現了共產黨執政的規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二、科學分析形勢任務的新視野
十七大報告以新的視野,深刻闡述了我們黨和國家所處發展階段的時代特征和肩負的歷史使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報告從八個方面概括了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出的新的階段性特征。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后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
這一分析,反映了我們黨求真務實的優良傳統,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符合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這就要求全黨同志既要看到已經取得的成就,又要看到存在的差距;既要看到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的有利條件,又要看到不利因素;既要看到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光明燦爛的美好愿景、又要看到前進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式各樣的艱難險阻。切實做好思想準備和心理準備,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于從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在突破困境中奮力開拓前進,在解決矛盾中謀求平衡發展,在緩和沖突中促進社會和諧,在實踐探索中創造新的經驗。
三、全面推進國家發展進步的新理念
十七大報告以新的理念,全面規劃了我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
科學發展觀,作為新的發展理念,突出強調發展是第一要義,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我們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基礎。強調以人為本是核心,必須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為了造福人民。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就要求我們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站在完成黨執政興國使命的高度,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體現到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落實到引領中國發展進步、更好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科學發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十七大提出的發展進步的新理念,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根本宗旨和根本目的,理清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發展的大方向、大思路、大格局、大戰略,反映了我們黨不斷深化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規律和特點認識的最新成果,揭示了實現現代化進程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事業發展的內在聯系,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們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