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黨內民主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內民主建設的進程和質量,事關黨的活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事關黨和人民事業的興衰成敗。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對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要不斷增強內在活力,就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內民主建設
發展黨內民主是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條件。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只有發揚民主,黨才會有旺盛的活力;只有堅持改革創新,黨內民主建設才會有不竭的動力源泉。
第一,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是時展的迫切要求。民主是全人類的崇高理想和共同追求,建立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是人類社會政治制度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國際社會反霸權、求民主、促合作的呼聲日趨高漲,各國人民希望獨立自主決定本國的事情,世界各國要求平等協商解決世界的事情,發展中國家爭取平等參與國際事務,已經成為時展的鮮明特點,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潮流勢不可擋。我們必須自覺地把握世界民主發展大勢,用時展的要求審視自己,繼續高高舉起民主的旗幟,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勇于革除與時代潮流不相適應、與黨內民主原則不相符合的觀念和做法,大力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
第二,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是黨的建設改革創新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決定了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緊迫。黨的建設要改革創新,黨內民主建設尤其要改革創新。這是因為,黨內民主建設是黨的建設的“生命工程”。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建設好黨內民主這項“生命工程”,黨的團結統一才有可靠保證,黨的創新活力才能不斷增強,黨的建設其他各個方面的改革創新才會更加富有時代氣息、更加富有實際成效。進一步說,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內民主建設,更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保證。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唯一正確的途徑,就是要使包括黨內民主建設在內的黨的建設更加符合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經驗的要求,尤其要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加強黨的建設促進科學發展觀的全面落實,讓一切有利于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的創新理念得到尊重、創新舉措得到鼓勵、創新才能得到發揮、創新成果得到肯定,最大限度地激發全黨的創新活力,廣泛凝聚全黨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形成全黨齊心協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局面。
第三,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是加強黨內民主建設的內在要求。發展黨內民主是我們黨的一貫追求,重視黨內民主建設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中國共產黨在建黨80多年、執政50多年的歷程中,始終注重結合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任務加強自身建設,黨內民主建設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黨內民主建設堅持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同時,主動回應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對進一步發展黨內民主的新期待,大力推進,不斷完善,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發展黨內民主提供了豐富的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和實踐成果。黨的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率先垂范,全黨參與,開拓前進,黨內民主建設在改革創新中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同時,黨內民主建設中也還存在一些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不相符合、與廣大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迫切愿望不相適應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依然需要我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求真務實,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規律,以開闊的眼界、開闊的思路、開闊的胸襟,深刻認識黨所處環境的發展變化,深入分析各種社會思潮對黨內民主建設的影響,以改革創新精神攻堅克難,不斷提高黨內民主建設的質量和水平。
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必須堅持科學態度,堅持正確方向
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始終圍繞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完成黨的執政使命來展開。
第一,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這是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應當堅持的基本原則。必須敏銳地觀察和了解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對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學、認識民主,不斷探索新形勢下黨內民主建設的特點和規律,提出發展黨內民主的新思路新辦法。與此同時,必須正確處理改革創新與繼承傳統的關系,正確處理改革創新與借鑒吸收的關系,既要發揚光大黨內民主建設的優良傳統,借鑒吸收其他政黨于我有用的經驗、作法,又必須堅決抵制照搬西方式民主、搞“精英民主”等錯誤思潮的影響,創造中國共產黨的黨內民主模式,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之路。
第二,堅持以人為本,尊重黨員主體地位。這是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理論基石。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和黨的一切活動的主體。黨員主體地位的實現程度是衡量黨內民主發展的重要標尺。黨的十七大報告確立的“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重要原則,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是在黨的建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反映了發展黨內民主的內在要求,深刻揭示了黨內民主建設的根本動力,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重大發展和創新。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從保障黨員各項權利,激發黨員主體意識,發揮黨員主體作用,共同推進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發展這一根本要求出發,進一步加大這方面工作的改革創新力度。
第三,堅持民主集中制,完善黨內民主制度。這是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根本保證。民主集中制是發展黨內民主的根本準則,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不能動搖。動搖了,黨的性質就會發生變化,黨內民主建設就會失去遵循。必須堅持民主與集中相統一。既充分發揚黨內民主,使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意愿得到充分表達,又要加強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統一思想認識,防止和反對極端民主化。必須大力推進黨內民主制度創新,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逐步建立起內容完備、結構合理、功能健全、科學管用的黨內民主制度體系,使各項制度相互協調、相互銜接,不斷提高制度的系統性、協調性、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制度體系的整體合力和綜合效用,確保黨內民主建設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
第四,堅持積極穩妥的方法,有領導、有步驟、有秩序地推進。這是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正確選擇。黨內民主無論作為觀念,還是作為制度,最終都是由經濟基礎和生產力發展水平所決定的。黨內民主建設與黨的各方面建設相互推動、相互促進,與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緊密相聯,同時又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的制約。蘇東劇變、中亞地區的“顏色革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不正視缺乏黨內民主的教訓,不堅定積極地推動民主建設,是錯誤的、危險的;僅有推進黨內民主的良好愿望,卻缺乏科學的態度和方法,甚至把黨內民主的進程想得過于簡單、過于理想,也是有害的、危險的。我們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決心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穩,既不能等、不能慢,又不能偏、不能冒,要堅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從我們中國共產黨的黨性出發,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戰略性目標與階段性任務結合起來,把自上而下的指導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結合起來,把鼓勵實踐創新與及時總結規范結合起來,按照中央確定的目標和規劃,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扎實推進,保證黨內民主健康有序地發展。
第五,堅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這是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有效途徑。我們黨是執政黨,黨員的政治參與熱情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熱情,黨內民主的狀況直接影響人民民主的狀況,黨內的和諧直接影響社會的和諧。黨內民主對人民民主具有先導作用。黨的高度組織性與紀律要求,使得黨內民主既能充滿活力,又不至于失控。要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不斷提高黨內民主建設的質量和水平,發揮黨內民主對人民民主的示范帶動作用,實現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的共同發展。
統籌謀劃,攻堅克難,在改革創新中開創黨內民主建設新局面
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這項工作,要求我們充分認識改革的艱巨性和長期性,充分估計改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挑戰,知難而進,銳意創新;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這項工作,還要求我們認真領會黨的十七大和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提出的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新思路、新舉措,選擇廣大黨員干部最為關注且有一定實踐基礎的方面,作為切入點,通過以點帶面,實現整體推進。
第一,在保障黨員民主權利上有新的進展。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認真落實黨章及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等黨內規章賦予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被選舉權和監督權等各項民主權利,讓黨員在黨內生活中真正發揮主體作用。一是要經常地、持續地對黨員進行權利和義務的教育,切實增強黨員維護自身權利的意識,參與黨內事務的素質,履行責任義務的能力。二是積極拓寬黨員行使權利、發揮主體作用的渠道和方法。在廣開言路中集中智慧,在民主討論中凝聚共識,打造黨員行使權利、發揮作用的平臺,使黨員的創造活力在健康寬松的黨內生活氛圍中得到充分體現。三是不斷完善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制度和機制。通過建立健全黨員參與黨內事務機制、黨內監督機制、黨員激勵約束機制、侵害黨員民主權利的責任追究制度等,切實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激發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第二,在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和黨的地方委員會工作機制上有新的進展。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和委員會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在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中的集中體現。落實黨的十七大的要求,進一步完善這兩項制度,在繼續堅持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地方各級黨委常委會向委員會全體會議定期報告工作并接受監督的制度的同時,需要在以下五個方面有所作為:一是制定和完善實行黨代表任期制的具體意見。二是繼續選擇一些縣(市、區)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三是完善黨的地方各級全委會、常委會工作機制,發揮全委會對重大問題的決策作用。四是健全黨委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五是推行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干部票決制。
第三,在改革黨內選舉制度上有新的進展。黨內選舉制度是黨內民主的重要標志。推進這一工作,需要在三個方面進行探索,力求取得突破。一是改進候選人提名制度,進一步完善上下結合的提名方式,采取組織推薦、黨員推薦、群眾推薦和個人自薦相結合的辦法,切實將大多數群眾的意愿作為推薦候選人的基礎。二是規范選舉程序,改進選舉方式,完善候選人介紹辦法,適當擴大差額的比例和范圍。三是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范圍,精心組織好在基層黨組織進行的“公推直選”試點。
第四,在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上有新的進展。進一步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既是目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繼續破解的一個難點問題,也是全黨和人民群眾最為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著力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是黨的組織工作讓全黨滿意、讓人民滿意的重要舉措。我們要認真貫徹十七大提出的“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方針,按照德才兼備、注重實績、群眾公認原則選拔干部,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差額選舉辦法。擴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強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的科學性和真實性。加強干部選拔任用全過程監督。切實落實廣大干部群眾對干部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增強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開性,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要高度重視擴大干部工作民主的質量問題,在體現群眾公認上下工夫,要防止利用民主程序實施不民主的意圖、形式上民主實質上并不民主的問題。通過規范提名制度、完善考核制度、加強監督制度等措施充分體現群眾公認原則,提高廣大黨員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對整治選人用人不正之風的滿意度。
第五,在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的多種實現形式上有新的進展。近年來,黨內基層民主的實踐形式多樣、亮點紛呈。這為我們進一步推進黨內基層民主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落實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形式的要求,當務之急是要對來自基層的豐富實踐進行總結、提升和規范。對已經成熟的做法,要形成可操作的意見和辦法;對不太成熟的做法,要加強指導,進一步試點,取得經驗,逐步推開;對存在明顯問題的做法,要適時加以規范,引導其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