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區黨建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社區是社會的基本生活共同體,是推進社會建設的重要基礎,也是黨建工作的立足點。如何以社區黨建工作創新促進和諧社區建設,是新形勢下社區黨組織面臨的新課題。近年來,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新安街道黨組織從社區實際出發,以維護居民共同利益、服務群眾為重點,成立“駐社區黨委”,在黨建工作的領導方式、組織形式、工作理念和活動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探索,收到了良好效果。
堅持“三個創新”,形成社區黨建新格局
長期以來,街道黨工委在社區發揮著領導核心作用。但由于街道黨組織的主要職能是領導直屬單位黨組織工作,與其他駐社區單位之間的聯系比較松散,難以形成社區建設的合力。為了使眾多社區單位黨組織成為街道黨組織的擴展和延伸,不斷提高街道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影響力,新安街道探索成立了在不改變各駐社區單位黨組織隸屬關系的情況下,由各駐社區黨組織和黨員組成的聯合型黨組織──駐社區黨委。這一模式,創新了社區黨建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形成了社區黨建新格局。
創新社區黨建工作理念。目前,我國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社會階層和社會群體不斷分化,大量社會組織應運而生。新安街道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認識到,基層黨組織一定要適應新形勢新變化,扎根于社區之中,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他們明確提出了“街道圍繞社區轉、社區圍繞居民轉”的社區黨建工作理念。這就抓住了社區黨建工作的核心,即“凝聚人心、服務群眾”。
創新社區黨建組織形式。駐社區黨委在社區層面構建了三個平臺:一是設立駐社區黨委負總責的黨的組織架構,將社區內各種行政資源全部納入社區服務體系;二是成立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做到社區重大事項黨內先知道、先討論、先行動;三是設立社區代表會議,選舉產生社區委員會,溝通、評議、監督社區各項事務,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這三個平臺有效整合了社區資源,改變了過去駐社區各單位黨組織很少來往的狀況,也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
創新社區黨建活動方式。駐社區黨委組織開展了社區大講堂以及主題實踐等活動。社區大講堂主要圍繞社區居民最迫切、最現實的需求,邀請相關專家進行專題講座,為居民解疑釋惑、提供服務。寶民社區外來人員較多,駐社區黨委就專門邀請勞動保障部門的同志進行勞動就業政策解答。他們還經常組織“觀老電影、憶革命史、樹榮辱觀”等活動,累計吸引社區內****多名黨員和群眾參加。
堅持“三個結合”,不斷推進社區黨建工作
寶安區新安街道的“駐社區黨委”這一城市基層黨建模式,是適應新變化、破解新難題的積極探索。這一模式之所以能取得良好效果,關鍵在于堅持了三個結合。
為了群眾與依靠群眾相結合。社區黨建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群眾工作。社區黨員與廣大居民群眾朝夕相處、共同生活,在密切黨群關系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駐社區黨委要求黨員帶頭做到“六個必訪”,即重癥病人重點訪、天災人禍馬上訪、生活困難及時訪、生病住院隨時訪、居民病故二次訪、孤寡老人和殘疾人定期訪。居民反映,現在是法律知識有人講、醫療保健有人問、困難人群有人幫、下崗職工有人管、矛盾糾紛有人調。黨組織和黨員與群眾的距離拉近了、關系融洽了,廣大群眾也積極參與到社區各項建設中來。
約束與激勵相結合。駐社區黨委在日常實踐中,對社區黨員既有必要約束,又有有效激勵。為了加強約束,駐社區黨委建立“一站四卡”制度,即以社區為中心的黨員聯系站和黨員報到卡、黨員登記卡、黨員參與活動記錄卡、黨員表現卡。社區黨員必須亮明身份,接受群眾監督。對在職黨員,駐社區黨委與其工作單位黨組織共同管理,用積分的方式記錄其參與社區建設的表現,形成了在職黨員“工作時間單位管,業余時間社區管”的機制。為了加強激勵,駐社區黨委在崗與崗之間建立爭優創先的評優機制。約束機制與激勵機制的有效結合,形成了促進社區黨建深入開展的強大合力。
黨員服務群眾與完善自我相結合。社區群眾工作是政策性、實踐性很強的工作。社區黨員服務群眾,不僅要有良好愿望,還要有相應本領。駐社區黨委在為黨員服務群眾提供實踐平臺的同時,本著“不拘形式、講求實效,因人而異、方便黨員”的原則,緊貼黨員實際需求,創新黨員教育模式,加大黨員教育力度,有效提升了黨員的素質和服務群眾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