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英語教學評價任務教學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學評價的首要目的是學生發展
如何跳出中小學英語現行評價制度制約教學的怪圈?我們需要從教學的根本目標出發,讓評價充分發揮促進教學的功能。
中小學英語評價是教育評價中一個學科的教學評價,主要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課程標準譯為“終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主要指的是測試。
評價是否可以促進教學
我們通常在英語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中開展形成性評價,有時也進行總結性評價。而在學期、學年結束時,一般都進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也可以包含在總結性評價中。
開展評價主要有三個目的:通過評價測試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通過評價測試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通過評價測試使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及時了解課程標準的執行情況,改進教學管理,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顯然,評價測試的首要目的是學生的發展,是讓學生體驗進步與成功,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能用英語做什么事情,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當然,評價學生的語言能力也離不開測試,不過測試的目的不是簡單的分數,而是發現學生語言素質發展中的進步以及存在的不足,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教學方法、管理方法促進學生語言素質的進一步發展。
這說明,只要圍繞教學的根本目標,評價就能促進中小學英語教學。
用總結性評價促進教學
考試是人類最悠久的認識實踐活動,但從來都是“必要的惡行(necessaryevil)”。考試之“惡”在于考試影響甚至誤導了人類傳承文化必需的教育活動,考試之“必要”在于人類目前尚沒有找到比考試更好的甄別、判斷人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的辦法。因此,我們應該直面考試的本質性缺陷,理智地探索考試改革與發展的路線圖和實施方案。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階段性需要,合理地設計、調整總結性評價的形式、標準,從而用總結性評價促進教學。
在目前已經實施高中新課程的省份,英語高考的改革也在穩步推進,不斷推出的新題型,昭示著新高考格局的建立。
實際上,現有的高考英語題型大部分都是能力立意的,只要我們從運用角度分析把握這些題型的命制原則,就可以更好地把英語的備考和英語運用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備考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以高考促進日常教學。
這里以題型“完形填空”為例。完形填空是基于格式塔心理學的語言運用能力檢測方法而設計的,綜合考查語篇連貫、語詞在語篇中的語法運用、語詞在語篇中的詞義選擇運用等能力。備考完形填空,應該從語篇能力、語詞在語篇的語法運用、語詞在語篇中的詞義選擇運用這幾個方面進行復習,而不是一味地單純做完形填空題。
一線教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回避備考,而應該準確理解當前高考英語各種題型的本質,從試題的運用能力本質上把握備考,實現備考與學習的同構,使備考成為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的學習活動,成為促進教學的活動。
多元評價從根本上促進教學
每個學生的認知風格、學習方式、學習特征存在差異,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發展水平也不相同。因此,中小學英語教學應開展多元評價。
中小學英語評價應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還要體現評價內容的多樣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
在評價主體上,為了使評價有機地融入教學過程,中小學英語評價,尤其是形成性評價,應建立開放和寬松的評價氛圍,鼓勵學生、同伴、教師以及家長共同關注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課程標準提倡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他評與自評相結合,以自評為主;綜合性評價和單項評價相結合,以綜合性評價為主。
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中,教師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差異采取適當的評價方式,設計出不同層次的評價目標,并允許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評價方式,以利于學生充分展示自身的優勢,讓水平不同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
課程標準應該要求評價者努力探索適合于不同目的的不同評價手段和方法。多元的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從而從根本上促進教學。
現行評價制度制約教學
評價既然被稱為“必需的惡”,自然存在天然的不足。對于教學來說,只要考試存在,教學就不可避免地在實際操作中以考試為目標。因此,只有使考試全面考查學生的運用能力,考試才可能全面地促進教學。
但是,當前的高考受到考試成本、考試時間等條件因素的制約。考試成本(主要是閱卷過程成本、培養合格閱卷者的成本)無法進行全面主觀化的能力考試,而客觀性試題的能力考試又需要較多的考試時間。顯然,現在我們還無法用高考這樣的總結性評價全面促進教學。
盡管現在新課程高考增加了任務型聽力、任務型閱讀、任務型寫作等題型,但這些題型很多還只是半任務型的。比如閱讀補充完成表格,真實任務是閱讀做筆記,而現實中不可能出現有人把表格畫好了、而且記錄了大部分內容了,讓讀者閱讀后補充筆記。
因此,目前的高考等評價形式還是改革過程中的評價形式。我們不得不承認,高考這樣的評價對教學有一定的制約作用,這也是國家大力推進高考改革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