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立企業和諧之路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了《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個《決定》,昭示和呼喚著人們向著和諧社會在現階段的實質性目標邁進。*集團公司黨組也明確提出要在推進社會主義和諧企業建設中,努力把*集團建設成為高效節約型企業、環境友好型企業、學習創新型企業、和諧穩定型企業,為實現“十一五”規劃良好開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
社會主義社會的國有發電企業,是中國構建社會主義的和諧企業的骨干細胞和中堅,從中國*目前的情況和搞好*的高效節約型企業、環境友好型企業、學習創新型企業、和諧穩定型企業的建設,必須將*置身于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中來審視,把通過民主法制更加完善,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創造活力顯著增強,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等方面的建設,走出*特色的和諧企業已迫在眉睫。本文試圖通過以下途徑的探索,喚起全*共同為打造和諧*,盡力凈化*小環境,為建設和諧社會做出*人的努力。
所謂以人為本,其基本含義簡要說就是:它是一種對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與地位的肯定,強調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與目的地位;它是一種價值取向,強調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為了人;它是一種思維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決一切問題時,既要堅持歷史的尺度,也要堅持人的尺度。
歷史也充分證明,只有以人為本,代表民意,傾聽民聲,關注民生,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政權才能長久。改革開放始,鄧小平同志明確強調一切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始終要看“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同志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領導集體明確提出以人為本、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并明確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些論述明確地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人民的生存、發展等基本問題上。以人為本的理念正在引領著我們國家邁向現代、文明、進步的全新發展階段。
一個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不是沒有差別的社會,但這種差別應是大多數社會成員可以接受的,大多數人可以保持活力,能生活得更好。對一些不和諧因素,通過構建民主基礎上的法治,才能做到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或集體。因此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原則,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充分認識民主法制的建設,保持安定有序、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意義。要想構建和諧企業,必須推進企業民主、制度、法制建設。否則,構建和諧企業就無從談起。
廠網分開,標志著我們已經進入市場經濟,我們所處的國內環境比原來復雜多少倍,*集團雖然在全國廠多面廣,但參差不齊,大部省份的發電企業人多、廠老、容量小,在電網話語權輕,目前既面臨大好機遇,也遭遇嚴峻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企業和諧,以人為本,確保穩定,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進一步建立、完善市場經濟下的激勵分配機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妥善解決我們面對的各種問題,民主、依法治企,健全企業制度,充分發揮法治在促進、實現、保障企業和諧方面的重要作用。企業的發展總會面臨著矛盾和問題,它是在不斷解決矛盾和問題中前進的。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只能以人為本,民主、法制、和諧并重,依法有序地進行。
和諧與穩定符合企業和廣大員工的根本利益,促進和諧與維護穩定是每一個*員工的責任。我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和諧、穩定的企業之中,都希望企業盡快地富強起來,員工富裕起來,那么,人人應該為和諧穩定盡責,為和諧穩定出力。只要我們上下同心,各方協力,和衷共濟,增強責任心,調動積極性,搞好安全生產,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全局,團結穩定,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相信,一個更加富強、更加民主、更加文明、和諧的*集團必將屹立于市場經濟之林。
二、科學發展,縮小*的區域差距,建立環境友好型企業
中國*集團公司創建三年多來,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公司“十一五”發展規劃為目標,以“358”發展戰略為統領,在做大做強*、造福人民中走出了公司“十一五”規劃堅實的一步。隨著“358”戰略的不斷推進,公司存在著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和區位差距大的不和諧的諸多問題。大致地分析看,一是與其它發電集團比較,*的資產特別是西南方區域的不良資產多,大部分指標的絕對值有較大差距,參與市場的競爭力顯弱。二是從公司系統內看,大機組與小機組、老廠與新廠因歷史淵源的不同,參與市場的競爭明顯的不公平,員工的福利、利益分配也因個體差異顯現出較大的不公。三是從營運方面看,由于區域和區位的不同以及機組容量的不同,作為燃煤火電廠,近70%的燃煤成本使老小機組處于參與市場競爭的弱勢群體日益顯現。四是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企業按定員組織生產、內退分流等政策的相繼出臺而很多善后工作不配套,引發了諸多的矛盾。再加上近幾年來各種腐敗現象的滋生,員工中怨氣較大,安全生產和隊伍穩定存在較多隱患,甚至有不穩定的事件發生。這些都是科學發展,縮小*的區域差距,建立環境友好型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也可以說是*目前存在的不和諧因素。
因此,要做到科學發展,逐步縮小*的區域差距,建立環境友好型的*,必須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政治素質的養成教育,牢固樹立*一盤棋的思想,上下一心,清正廉潔,形成統領全局、步調一致的核心力量。二是公司決策層在統籌全局工作中,要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一定要兼顧公平、扶持,協調好*內部的各種利益分配關系,盡量縮小區域間和區位間、老廠與新廠的利益差距。三是在出臺各種政策時,要充分考慮員工的承受度。通過充分調查研究準備和思想發動,周密制定可行的操作實施方案,處理好企業與社會、主業與輔業、企業與員工的關系以及干群關系、員工關系、保證隊伍穩定和企業間的和諧,特別要解決好*內部因歷史淵源形成的歷史包袱和突出矛盾。只有在*內部形成和諧的局面,人心才會思進取,大家庭的溫暖才能體現,萬眾才會一心,環境友好型的*才能實現。
三、精細管理,完善內部的管理體系,建立高效節約型企業
推行精細化管理,是*集團公司重點工作之一,集團公司精細化管理的總體目標是通過推行全員“精細化管理”工作,把過程管理和結果管理緊密結合起來,實現*公司管理工作由粗放式向精細化的根本性轉變;實現管理理念、管理方向和管理手段的根本性轉變;實現企業效益的持續、穩定的內涵性增長。我們在通過深入學習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中,要豐富和完善改革發展思路,秉承著"快速、優質、協調"發展理念的*則將之看作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有力途徑。
建設節約型社會與節約型企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在近期,集團公司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認真抓好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今明兩年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六項重點工作的具體落實。
第一,在項目規劃建設上,認真優化工程設計,嚴格控制工程造價,從源頭上做好資源節約工作。要嚴格按照《中國*集團公司火電工程設計導則》,在保證工程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采取“安全高效、經濟適用、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方針,在電源項目設計和建設中認真優化工程設計,從源頭上有效控制造價,節約資源,努力實現從傳統的末端“生產管理”轉變到從規劃階段就開始的“全過程控制”。第二,在增量資產發展上,著力優化資本投向,推動高效節約型發電企業建設。一是重點推進大型、高效、環保煤電機組建設。第三,在存量資產運營上,深化產能結構調整,實現科學經濟調度,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要努力深化產能結構調整,實現水電和火電,高效常規發電機組和熱電聯供機組的布局科學合理。同時優化經濟調度,做好各種類型機組、各區域機組的合理調配,保證合理的電量結構。第四,在資源綜合利用上,廣泛開展建設節約型企業活動,積極發展新能源,加快循環經濟發展步伐。堅持把已經出現的一些點點滴滴帶有方向性的經驗,認真地進行總結和推廣,力求能夠形成一定的規模、達到更高的水平。認真落實“358”發展規劃,以建設資源節約型企業為目標,進一步轉機制、抓管理、練內功、增效益,建設“精細管理,效率優先”的發電集團。加強和諧企業建設,樹立“創業創新”的集團公司的企業精神。
構建具有*特色的節約型企業、制定優化設計等措施、推行全過程管理,這一切的努力,最終都是為了實現*集團"五年登階、八年翻番"的跨越式發展。樹立“誠信、高效、合作、服務、環保”的形象理念。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集團必將在科學發展中,不斷實踐履行建設高效節約發電企業的使命。
四、改革開放,打造共同的企業文化,建立學習創新型企業
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命的系統工程,其蘊涵了一個企業在生產、管理、經營、發展等各個時期的面貌和精髓,企業文化已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和諧的土壤,共同的企業文化是建立學習創新型企業的基礎。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上層建筑,是企業管理的靈魂,它是以觀念的形式來調節、控制企業員工的行為,潛移默化地滲透于員工的思想行為之中,使員工為實現企業目標而自覺地組成一個團結協作的整體,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在當今時代,強化企業文化建設,也就是要構建和諧。*集團“照耀世界,溫暖人間”的公司使命就是要構建*發展的最大意義和價值;集團公司“國內先進,國際一流”的愿景也是構建和諧*,使*可持續發展,提高綜合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努力達到國內先進,向國際一流水平邁進的現代企業的手段;集團公司“創業創新,圖強報國”的公司精神、“精細管理,效率優先”的經營理念,“快速,優質,協調”的發展理念和“科學決策、快速執行、率先垂范”的領導理念,“誠信,高效,合作,服務,環保”的企業形象理念與和諧*建設息息相關。
和諧社會建設是為了人民,和諧*建設是為了*人,和諧社會建設要依靠人民,和諧*發展要依靠*員工。作為建設和諧*,必須提出切合*實際的階段性目標和任務,有重點分步驟地持續推進。通過合理的制度、體制和機制創新,使各種有利于*發展和*進步的創造活力、創造得到尊重和發揮,每個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以調動,讓*文化得到廣泛認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員工生活富裕。形成企業文化建設的聲勢和氛圍,通過廣大員工對*文化的普遍認知,最終轉化為員工在崗位上的自覺行動,達到增強*凝聚力目標,打造共同的企業文化,建立學習創新型企業。
建立學習型創新企業是*集團生存發展的需要,也是*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大力開展企業精神和企業理念滲透,教育和引導員工按照企業的價值觀、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緊密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是實現企業總目標的群眾基礎。企業文化的本質是管理,企業文化也只有與企業的管理相結合,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而企業文化和管理相結合,必須從崗位入手,崗位是企業文化進入管理的大門,是企業文化和管理相結合的最佳結合點。所以,以崗位創建為突破口,穩步推進精細化管理,努力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同時也是建立學習創新型企業的新起點。
當今中國,建立和諧社會已成為全中國人民的意愿,建立和諧的*,已經在全*起步,和諧的*,將以她務實的工作、豪邁的姿態,切實履行好“照耀世界、溫暖人間”的公司使命而融入整個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