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理論創新紀念改革開放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理論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生存發展的強大動力,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同志指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具有蓬勃生命力的關鍵所在,是我們黨堅持先進性、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是我們黨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堅持理論創新的集中體現。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理論創新也永無止境。我們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會突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根據實踐的發展和時代的要求,繼續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增添新的內容,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就能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偉大的社會變革總是以深刻的觀念變革和理論創新為先導,深刻的觀念變革和理論創新也總是以推動偉大的社會變革為己任。
改革開放就是一場以深刻的觀念變革和理論創新為先導的偉大歷史性創造活動,它開辟了我們黨和國家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在這一偉大實踐中,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回顧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歷史足跡,深刻總結其經驗,對于我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不斷解放思想,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篇章,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豐碩的成果
一個民族要想站在時代的最高峰,就一刻也離不開理論思維。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是引導一個國家和民族不斷攀登時代高峰的號角和指南。
我們黨是一個高度重視理論指導并富于理論創造精神的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推動社會變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一個又一個勝利、譜寫中國歷史上最為雄渾壯麗史詩的根本原因。
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圍繞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系統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戰略思想,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不斷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始終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上鮮明地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嶄新命題,黨的十二大報告指出“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現在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這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正確分析國情得出的科學論斷,是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正是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為立論依據,我們黨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從社會性質和社會發展階段上對我國國情作出了全局性、總體性的準確判斷,打破了前進中的堅冰,開通了發展的新航路,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第一章。與此同時,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問題,我們黨逐步形成了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改革動力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社會主義和平發展論等一系列重大理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不斷探索和回答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我們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面對黨所處的歷史方位的重大變化給黨的建設提出的諸多新課題,我們黨明確提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必須堅持以時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切實解決好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使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扎實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這些重要思想是我們黨立足于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而提出來的,是對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重大創新,是改革開放事業能夠成功的根本保證。
不斷探索和回答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我們黨對發展的認識不斷深化。進入新世紀新階段,當我國的發展躍上一個新的平臺、進入一個更高層次后,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逐漸顯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對于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重大問題作出新的回答。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立足于新的實踐,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發展戰略、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問題上,形成了一系列獨創性的重大理論觀點,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如何擺脫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用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化和豐富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回顧這波瀾壯闊的30年,改革開放的每一步推進都呼喚著理論創新,而黨的理論的每一次創新都推動著改革開放進入一個新天地。可以說,一部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的歷史。30年來,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成就輝煌:我國綜合國力空前提高,國際地位大幅提升,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實現了由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一言以蔽之,30年來,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鮮明的特點
理論創新,是人們不斷探索規律、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和運用規律的過程,是不斷對以往的理論實現新突破和新超越的過程。對于我們黨而言,理論創新就是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過程,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當代化的過程。
縱觀30年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歷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個鮮明特點。
理論創新是對時代課題的深刻把握和科學解答,理論創新成果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課題。準確地把握和解決這些課題,就會把思想理論大大地向前推進一步,把人類社會大大地向前推進一步。同志曾說過,“現在,我們已經進入社會主義時代,出現了一系列的新問題,如果單有《實踐論》、《矛盾論》,不適應新的需要,寫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論,也是不行的。”時代的發展總是不斷提出新的課題,迫切需要科學的理論進行解答;理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須具備“問題意識”,與時展同步,及時回應時代的呼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在科學把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中、在科學解答時代課題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精神的精華。
理論創新是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和升華,又在更高層面上指導實踐。偉大的實踐孕育科學的理論,科學的理論指導偉大的實踐。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為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鮮明的主題。理論創新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探索、把握和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過程。理論創新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和揭示越深刻,對人們的實踐活動就越具有指導性,就越能夠發揮對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作用。鄧小平同志說:“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造出來,我們把它拿來加工提高作為全國的指導。”30年來,我們黨不斷總結和吸收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的運用,著眼于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把握特點、總結經驗,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在實踐創新推動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指導實踐創新的相互促進中,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發展。
理論創新是在繼承和發展已有理論成果中實現的,是繼承和發展的有機統一。新的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總是建立在已有理論成果的基礎之上的。只有以前人的成果作為理論創新的起點,才能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進步。我們黨的每一次理論創新,都是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進行的。時代在前進,實踐在發展,社會在變化,馬克思主義也要與時俱進。繼承和發展是有機統一的,發展才是最好的繼承。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同志說過,“不如馬克思,不是馬克思主義者;等于馬克思,也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只有超過馬克思,才是馬克思主義者”。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同時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政治勇氣,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上進行了大膽探索和創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有力地推進了社會的變革和發展。
深刻的啟迪
歷史累積經驗,歷史啟迪未來。
回顧30年來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歷史軌跡,深刻總結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積極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的成功經驗,對于我們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的基本規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
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推進理論創新,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方向正確,我們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也是統領一切工作的靈魂和根本。理論創新必須以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前提,否則就會迷失方向,就會走上歧途;而馬克思主義也要隨著實踐和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否則就會喪失生機活力,就不能很好地發揮指導作用。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在理論創新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各種事物進行具體分析,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排除來自“左”和右的錯誤思想干擾,澄清模糊認識,保證了理論創新的正確方向。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不斷豐富和發展著馬克思主義,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增添了新的內容,保證了改革開放偉大事業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前進。
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始終保持蓬勃生命力的關鍵所在。把握了這個精髓,就把握了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對真理的認識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的認識必須不斷適應客觀世界的變化,而不能永遠停留在一個水平上。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就是要不斷根據實踐的要求進行創新。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正是把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這個精髓,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進程中,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開拓新境界,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才有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的創立和發展,最終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要求我們不斷打開新的理論視野,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實踐基礎上取得的理論創新成果,是我們推動實踐創新的根本指針,也是我們進一步深化理論探索的新起點。
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學風問題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態度問題,也是進行理論創新的一個根本問題。我們黨歷來強調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運用科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同志把樹立和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稱為黨領導中國革命必須解決的“第一個重要的問題”。同志指出,學風問題也是黨風問題,是關系黨的興衰和事業成敗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恢復和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堅持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打開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繼續堅持這一優良學風,把大膽探索的勇氣同科學求實的精神統一起來,深入研究關系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深入研究現實生活提出的、干部群眾關心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局面,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始終堅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源頭活水。離開了實踐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呼聲,理論只能成為“空中樓閣”;離開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理論創新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成功的做法,都是由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是群眾智慧的結晶。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路線和群眾路線統一起來,尊重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正確概括總結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使之上升為理論,進而指導和推動改革開放偉大事業不斷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些基本觀點,都是對人民群眾社會實踐進行創造性理論總結和理論提升的結果。實踐是豐富多彩的,人民群眾的創造是無限的。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只有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才能使黨的理論創新獲得不竭的活力源泉。
始終堅持理論創新與理論武裝相結合、相促進。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工作就要跟進一步。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理論創新成果的武裝工作。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先后興起了學習鄧小平理論新高潮、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等。理論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理論武裝工作不斷深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三者緊密聯系、相互促進,成為新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各種思潮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激蕩。這就要求我們努力搞好黨的理論武裝工作,在黨的創新理論和人民群眾之間架起橋梁,真正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走進群眾、掌握群眾,成為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為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