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設節水型社會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市*1年7月被水利部確定為全國第一個節水型社會試點。*2年12月,水利部和甘肅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復了*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方案。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實踐,使*市在連續三年大幅度削減用水量完成黑河分水任務的情況下,又促進了當地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實現了黑河分水和經濟增長的雙贏。*市建設節水型社會工作已初見成效。
總結*等地的試點經驗,建設節水型社會工作可歸納出以下要點:
一、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替代的資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我國人均水資源不足,時空分布不均,缺水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制約因素。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解決干旱缺水問題最根本、最有效的戰略措施。通過建設節水型社會,使資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而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因此,建設節水型社會的社會意義絕不亞于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
二、節水型社會的本質特征是建立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進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建設節水型社會是對生產關系的變革,是制度建設,是一場革命。
三、制定流域水資源規劃,明晰初始用水權,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工作基礎。由于流域水資源的相對獨立性,全流域的初始用水權分配就是第一位的工作,流域用水權分配是區域用水權分配的依據。各流域管理機構在制定流域水資源規劃時,要把用水權分配作為重要內容,并盡快確定各區域的用水權指標。在各流域或區域分配初始用水權時,要注意保證充分的生態用水和環境用水;要注意協調好上下游、左右岸,特別是行政區劃之間的關系,協調好經濟發達地區和相對落后地區、城市和農村、工業和農業之間的關系;要注意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優化水資源配置,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要注意保留一部分用水權指標,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水資源儲備。
四、確定水資源的宏觀控制指標和微觀定額指標,是建設節水型社會工作的第一步。水資源的宏觀控制指標,用來明確各地區、各行業、各部門乃至各單位、各企業、各灌區的水資源使用權指標。水資源的微觀定額指標,用來規定社會的第一項工作或產品的具體用水量要求。通過控制用水指標的方式,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達到節水目標。這是節水型社會的初級階段。
五、綜合采用行政措施、工程措施、經濟措施、科技措施,來保證用水控制指標的實現。建設節水型社會,要調整經濟和產業結構,建立與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經濟結構體系;要建設水資源配置和節水工程,建立與水資源優化配置相適應的水利工程體系;要開展用水制度改革,建立與用水權指標控制相適應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建設節水型社會,要十分注意經濟手段的運用,最重要的是制定科學合理的水價政策,“超用加價,節約有獎,轉讓有償”,充分發揮價格對促進節水的杠桿作用。
六、制定用水權交易市場規則,建立用水權交易市場,實行用水權有償轉讓,是建設節水型社會工作的第二步。通過用水權的市場交易,來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并引導水資源向節水、高效領域進行配置。這是節水型社會的高級階段。
七、要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型社會管理體制。水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條件,是物質生產活動的基礎資源,人們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水,這就決定了水資源不能完全靠市場來調節,還需要政府進行宏觀調控。政府宏觀調控主要表現在:建設節水型社會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政策、資金支持;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確定經濟結構調整意見,提出合理的初始用水權分配方案;制定科學的水價形成機制和公平的水市場交易規則;保障公民,特別是貧困群體基本生活用水的權利和用水安全;保障生態用水和環境用水等等。建設節水型社會要鼓勵社會公眾廣泛參與,要成立用水戶協會,參與用水權、水價、水量的分配、管理和監督。用水戶協會要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充分調動廣大用水戶參與水資源管理的積極性。
八、水資源統一管理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體制保證。水資源統一管理包括流域管理和區域管理兩個方面。在建立節水型社會的管理區域、市場范圍內,則必須實行城鄉水資源一體化管理,這是實施水權管理的前提。
九、加強水資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設節水型社會,是水利部門的一項基本任務。水利部在甘肅省*市、四川省綿陽市和遼寧省大連市進行建設節水型社會試點,已逐步取得成效。希望全國各省區,尤其是北方干旱缺水地區,都能有各自的建設節水型社會試點。節水型社會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工程,是一項創新工作。讓我們以極大的革命熱情,勇于實踐,開拓創新,走出一條建設節水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成功之路。
十、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也是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務??梢员日战ㄔO節水型社會的節水機制,建設防污型社會的防污機制。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設節水防污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