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三化聯動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對農業產業化與工業化、城鎮化之間關系的認識
農業產業化與工業化、城鎮化之間關系密切,其中,農業產業化對于工業化、城鎮化具有基礎性作用,工業化對于農業產業化具有帶動功能,而城鎮化對于農業產業化具有擴張功能。
農業產業化對于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基礎性作用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產品貢獻。工業化的發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于農產品的增長率,這種關系對于以農產品為原材料的工業部門尤為明顯,只有當農產品以一個適當的比率增加時,以農產品為原材料的工業部門的增長率才能相應提高。農業產業化使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品質顯著提高,將為工業化和城鎮化提供更為豐富的農產品供給。二是市場貢獻。農村市場規模巨大,農業產業化使農村對工業品的需求明顯加大;同時,農業產業化使農民收入提高,購買力增強,從而刺激工業生產和城鎮化發展。三是要素貢獻。農業產業化經營在吸納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進入農業領域的同時,也加快了農業要素或農業資源向工業部門和城鎮的轉移。四是外匯貢獻。農業產業化的推進,將增強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提高出口創匯能力。
在我國,在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基礎作用的同時,也要通過推進工業化來提升農業裝備水平和農產品加工技術水平,集聚資金反哺農業,為農業產業化提供載體和發展空間,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機會,以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同時,還要通過推進城鎮化,利用城鎮人口聚集、產業聚集和商品集散三大效應,增強城鎮發展的輻射和擴張功能,形成農村經濟區域發展中心,從根本上促進農村非農產業的發展和農業勞動力轉移,使農村經濟得到有效提升。
由此可見,離開農業產業化的基礎性作用,試圖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實現工業化、城鎮化是不可能的。同樣,離開工業化的帶動作用和城鎮化的擴張功能,要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也是不可能的。在工業化、城鎮化的任務尚未完成、農業生產力還不發達的現階段,協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不僅是必要的,而且能夠收到相互促進、良性互動的效果。
農業產業化與工業化、城鎮化的密切關系還突出表現在它們的“結合部”。我國不少地區具有農業資源優勢突出而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城鎮發展相對滯后等特點。因此,我國的農業產業化與工業化、城鎮化在具體內容上有很大一部分是結合在一起或相互重疊的。農業產業化與工業化的“結合部”主要表現為農業的工業化,農業產業化與城鎮化的“結合部”則主要表現為農村的城鎮化。例如,就農業產業化與工業化的“結合部”而言,我國不少地區尤其是糧食主產區,現階段工業化的重點之一是農業的工業化,縣、鄉一級工業化的重要內容也是農業的工業化,而且農業產業化在現階段的突破口和重點環節也是農業的工業化。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糧食主產區的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在內涵和目標上都是一致的,農業工業化是整個工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者說是工業化在農業領域的延伸。把握農業產業化與工業化的這個“結合部”,是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農業產業化與工業化關系的關鍵。當前,各地推進“三化”的熱情很高,然而在實踐中,有的地方對“三化”的關系認識不清,尤其是將工業化與農業產業化割裂開來,兩者互不關聯,各自為戰,造成資源低效配置,特色不突出,優勢不明顯。大部分農業優勢相對突出的地區,尤其是縣、鄉一級,離開農業產業化搞工業化,或者離開工業化搞農業產業化,都很難收到好的效果。這是一個涉及在什么樣的農業基礎上推進工業化的問題。把握農業產業化與工業化的“結合部”,農業產業化與工業化的思路就都會清晰起來。
推進農業產業化,就是根據新世紀初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變化,著眼于國際國內兩大市場,立足于農業生產到市場消費的全過程,用產業化的運行機制,驅動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形成農業產業化鏈條,真正按照市場規律和國際貿易準則組織農業生產和經營,逐步實現生產與市場、農村經濟與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有效對接與融合。推進農業產業化,對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