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十三年基本經驗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十六大報告系統總結了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領導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十條基本經驗。這十條基本經驗,覆蓋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重要成果,標志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水平進一步提高。十三年基本經驗,同我們黨在新時期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一道,對于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具有長遠的指導作用,要在認識上深刻理解,在行動上始終堅持。
波瀾壯闊的十三年是十條基本經驗的實踐依據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十三年是一段新的光輝歷程,是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偉大的實踐必然創造出符合這個時代要求的新思想和新理論。可以說,沒有十三年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就沒有這十條科學、系統的基本經驗。
十三年來,我們經受了多次重要歷史關頭的嚴峻考驗。一個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當時國內發生嚴重的政治風波,國際上社會主義運動出現曲折,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各種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面對國內外嚴峻的形勢,黨中央全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努力糾正“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的現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黨的建設,相繼作出關于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黨在歷史關鍵時刻作出的這些重大決策,使我們經受住了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嚴峻考驗,打破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們的“制裁”,保證了我國現代化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煥發出蓬勃生機。
再一個歷史關頭,以鄧小平南方談話和十四大為標志,新時期的歷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隨著改革不斷深化,人們在思想觀念上出現種種疑惑,成為我們繼續前進的思想障礙。1992年鄧小平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談話,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為我們抓住機遇,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一步推向前進,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同年召開的黨的十四大,提出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武裝全黨,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強調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十四大后,我們加快了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步伐,健全和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深化農村改革和國有企業的改革,加快財政、稅收、金融、外貿、外匯、投資、價格、社會保障、住房、科技教育體制等一系列改革,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加強黨的建設。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
****年2月,鄧小平同志逝世。當時國內外、黨內外都很關注我們黨和國家的發展方向。十五大明確提出,在跨世紀的新征途上,全黨同志要更高地舉起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十五大以后,黨中央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從容應對和戰勝了來自國內外的一系列困難和風險。如1997年開始的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的抗洪搶險,1999年的反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襲擊我駐南使館,反對臺獨勢力鼓吹的“兩國論”,反對“”的斗爭,以及后來“9·11”事件的影響等等。這期間,我國成功恢復了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祖國統一取得重大進展;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爭取了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我們黨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不斷前進。我們取得了申辦奧運、加入世貿組織和舉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成功。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明顯進展。
回首十三年,我們黨領導人民戰勝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新的勝利。我們在改革中煥發了活力,在開放中擴大了眼界,在穩定中增強了團結,走上了一條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十三年,我們不僅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如同十六大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十三年來的實踐,加深了我們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這些經驗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全面理解和把握十條基本經驗的科學內涵
十三年的基本經驗,既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創新性經驗的繼承、深化、豐富和發展,也是黨成立以來歷史經驗的繼承、深化、豐富和發展。
第一,十條基本經驗是黨在新時期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方針政策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和展開。從十四大、十五大到十六大,我們堅持的道路,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且不斷地拓展著這條道路。十六大總結的十條基本經驗,就是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方針政策,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就是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在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這是十三年首要的基本經驗。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十三年來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確立了鄧小平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而制定的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風險都不動搖,并且在實踐中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新得到不斷的推進。與此同時,黨中央還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鄧小平理論,從經濟、政治、科技、文化、軍事、統戰、民族、宗教、外交、黨的建設等許多方面不斷推進了理論創新。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集中體現在十三年基本經驗的第二、三、四條。其內容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就是基本路線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努力抓住一切機遇加快發展,并且不斷強調發展要有新思路,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從而將我國經濟發展引入快車道。改革開放作為強國之路,十三年來一直在堅定不移地向前推進。四項基本原則作為立國之本,也在一以貫之地不斷強調。
堅持黨的基本方針政策,體現在十三年基本經驗的第五、六、七、八、九、十條。即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結合;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六條,是黨的基本路線在各方面的具體展開。
第二,十三年基本經驗主題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如何看待十三年黨和人民的實踐?簡言之,這十三年是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領導下,堅定不移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三年。這十三年,我們舉的旗幟、走的道路、奮斗的總目標,主題詞都是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結十三年的基本經驗,實際上也就是總結黨中央在這十三年中是怎樣帶領黨和人民毫不動搖,一以貫之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方針政策的偉大實踐。十三年的基本經驗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根本要求,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作出了新概括,增添了新內容。這十三年基本經驗對于二十一世紀進一步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
第三,十條基本經驗歸根結底是“三個代表”,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十六大報告在談到基本經驗時指出:“這些經驗,聯系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歸結起來就是,我們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從最終歸結上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黨成立以來歷史經驗的集中概括,是統率黨成立以來歷史經驗和十三年基本經驗的靈魂。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黨的歷史經驗的高度概括,也是對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十三年治黨治國經驗的最新總結。因此,上述十個方面的基本經驗,既可以看作是十三年來治黨治國經驗的具體展開,也可以看作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闡發和具體展開。
十三年基本經驗具有重大的長遠的指導意義
十六大報告總結的十條基本經驗,充分反映出黨十三年來新的實踐和理論成果,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十六大報告從實踐中總結、概括和提煉的這些新鮮經驗,是理論創新的成果,更要用于指導今后的實踐。這十條基本經驗,既堅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又體現了我們黨在新的實踐中對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十條基本經驗都分別用兩句話來表述。大體說來,前一句講的是必須堅持什么,后一句講的是在新的實踐中又有哪些豐富和發展,從而體現了繼承和創新的統一。這兩者是一脈相承、不可分割的,哪一方面都不可缺少。
總結過去是為了規劃未來。總結十三年,是為了今后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及更長遠怎樣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三年的基本經驗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反映了新時期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規律,是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根本走向的實踐依據和理論先導,是指導二十一世紀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精神財富。通過總結,繼續堅持這些基本經驗,并在實踐中不斷開拓創新,我們黨就一定能夠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志一直強調,把握了歷史,我們就可以更好地開辟未來。我們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還要再進行五十年的努力;至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的奮斗。十條基本經驗作為治黨治國的成功方略,將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一道,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發揮長遠的指導作用。
十三年的基本經驗證明: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起來的,富有革命創造精神的黨;是密切聯系群眾,為中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奮斗并作出最大犧牲的黨;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經得起勝利和挫折、高潮和低潮、順境和逆境的考驗,任何敵人和困難都壓不倒、摧不垮的黨;是與時俱進,站在時代前列,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黨。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是我們克服困難、奪取勝利的基本前提和決定因素。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斗,是我們克服困難、奪取勝利的力量源泉。進入新世紀,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歷史賦予中國共產黨的光榮使命,我們黨在過去的十三年領導人民寫下了光輝篇章,也一定能夠在新的世紀領導人民繼續譜寫出更加壯麗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