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百姓生活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文明的每一點進步都可能伴隨著一定的負面效應,而人類進步的過程,可以說是不斷克服這些負面效應的過程
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日前舉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國家環(huán)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在回答是否會采取限制購買汽車的方法來控制機動車污染的問題時說,解決汽車尾氣污染是我國目前城市環(huán)境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不能為了解決城市的空氣污染問題,就不讓老百姓享受現(xiàn)代化的生活方式”。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百姓已經(jīng)可以“享受現(xiàn)代化的生活方式”。以轎車為例,它正開始走入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但是,因為轎車的增多必然帶來的交通擁擠、大氣污染等問題,使一些城市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對轎車的普及仍抱著一種遲疑的態(tài)度。而對轎車限制的心理預期,據(jù)說也成了百姓持幣待購的原因之一。因此,解振華的此番表態(tài),無疑是極有針對性的。
進一步地講,當我們把“解決城市問題”和“現(xiàn)代化的生活方式”這一貌似矛盾的雙方看作一對共同體,并朝著讓其齊頭并進的方向努力時,其中體現(xiàn)出的是一種新的決策思維。而這種新的決策思路一旦付諸實踐,將極大地改善我們的管理方式和現(xiàn)實利益格局。
經(jīng)濟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案例———一家農(nóng)戶和一家工廠毗鄰而居、互通有無,但工廠產(chǎn)生的污染影響了農(nóng)戶,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較直接的辦法是:關閉工廠。但關閉工廠將會導致至少三個后果:農(nóng)戶將無法享用工廠產(chǎn)品;工廠員工將失業(yè);供應鏈的中斷將大大扭曲甚至徹底改變市場的供需狀況,從而使經(jīng)濟陷入困境。這種辦法明顯不可取。經(jīng)濟學家們給出的并被公認為合理的解決方案是:通過對工廠征收“污染稅”迫使其改良設備、減少污染,并用這筆錢的一部分補償農(nóng)戶;當工廠和農(nóng)戶都覺得付出和回報可以承受時,就達到了一種相對平衡和平和的最佳狀態(tài)。應該說,這一案例的啟發(fā)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它讓我們在面對類似問題時容易找到較好的解決方式。
人類文明的重要體現(xiàn),就是能夠“讓百姓享受現(xiàn)代化的生活方式”。而人類文明的每一點進步,都可能伴隨著一定的負面效應的顯現(xiàn)。因此,從某種角度上說,人類進步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克服這些負面效應的過程,給予人們最大的便利,又讓損害降低到最小程度。這也就注定了施政者面對的所有難題,不可能都是非黑即白、曲直分明的;這也就要求決策和管理不能采取激化矛盾、一廂情愿的辦法和手段。也就是說,決策和管理同樣需要耐心和細致,而不能指望快刀斬亂麻,不能簡單化。
現(xiàn)實當中,不少地方卻仍然習慣于一種單向的思維。一說交通擁擠,就限制私人購車、禁止中巴上路;一說本地就業(yè)困難,就禁止雇用外來人員……這些措施的背后,是決策和管理水平的乏力,是對市場供求關系和公眾利益的漠視甚至蔑視。
百姓追求“現(xiàn)代化的生活方式”是天賦的、必然的,以犧牲百姓“現(xiàn)代化的生活方式”為代價來換取問題的解決也就不可能奏效,它只能折射出管理者對市場認知程度的欠缺和管理過程中的急功近利。“現(xiàn)代化的生活方式”是與市場的成熟度、開放度緊密相連的,各地各級管理者應該認清這一點,并自覺地將自己的決策和管理都基于這一點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