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機構改革加減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全國人大審議,拉開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第五次機構改革的序幕。從表面看,此次改革動作不如上次大,但因為不光是加加減減,而是抓住了要害,改到了關鍵處,備受各界關注。
一位軍隊人大代表談了這樣一個事例:某部駐地一位農民開辦一家地方旅游公司,為申請批準,從上到下,求“神”拜“佛”,總共蓋了36個公章。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并非個別。過去,不論國家機關還是地方政府部門,各種職能雷同、重疊的機構很多,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實踐證明,行政機關審批權設定得越多,意味著禁區就越多,違法行政的可能性就越大。機構改革,如果只是在“拆廟”、“瘦身”上做文章,政府職能不轉變,暫時拆了的“廟”還會搭起來,消了的“腫”還會“胖”起來。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繼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勢在必行。
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不僅僅是編制、人員的簡單加、減,而是強調在職能轉變上下功夫,與改革開放初期注重精簡和放權相比,形成了鮮明的時代差異。根據機構改革方案,國務院組成部、委數將由29個縮減為**個,雖然機構砍得不多,但將國家的經濟管理職能從企業管理轉向資產管理,同時強化了政府的監督管理和社會管理職能。這是一個深刻的轉變,正如有的代表所言,這對政府機關角色的轉換將是一次“化學變化”。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將改組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計劃”二字將徹底從國家宏觀調控部門的名稱中消失。重組后的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將大大減少行政審批和微觀管理任務,從而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對經濟活動的調節作用?!坝嬑薄鞍l展計劃委”———“發展和改革委”,名稱的變化勾勒出中國經濟體制大變革的軌跡。經濟在轉型,社會在轉型,政府也在轉型,這是改革發展的需要,是與時俱進的產物。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3個多月后的此番政府機構改革,即把黨的意志轉化為政府的行動。這一方案的實施,必將有助于形成高效、廉潔的服務型政府,切實改變過去政府一些部門有時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許多領域既越位又缺位的弊端,這標志著我國政治體制改革邁出了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