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科學的發展水資源管理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這次省廳召開水資源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和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精神,總結經驗,部署工作,推進水資源管理工作再上新的臺階。去年的12月我們在儀征市召開了一次水資源統一管理工作座談會,在那次會議上,我講了一些意見。今天陸廳長要代表省廳就水資源工作做具體部署,希望大家認真學習貫徹。下面,我就學習和貫徹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水資源管理工作談一點個人體會,供大家在貫徹這次會議精神時參考。講三個問題。
一、學習科學發展觀,認識*治水的新任務
我們大家都知道,水是萬物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是水造就了人類的生命,也是水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基本保障;在現代社會,水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說明了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特殊重要性。現在科技最發達的美國發射“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探測器進行太空科學試驗,登陸火星后的首要任務也是在找水,因為找到水,才知道這個星球上的生命所在,也才能知道這個星球的形成過程,我們如果找到了外星球的生命將是人類認識大自然的重大突破。這些都說明了水對人類生存發展的極端重要性。
*地處長江、淮河流域下游,1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要承受上游*萬平方公里的洪水過境的任務,再加上*處于南北氣候的過渡地帶,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是一個水旱災害比較頻繁的省份。解放以后的50多年中,我們經歷了19次比較大的洪澇災害和9次較大的旱災,還有16年澇旱災害交替發生,真正風調雨順的年份只有6年。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全省人民幾十年持續不斷的團結治水,形成了防洪、擋潮、排澇、灌溉、降漬、調水五大體系,*水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90年代以來我們經歷了治淮、治太、治江三大治水戰役,使*的防洪保障能力和水資源的調配能力大大增加,保障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在資源水利、環境水利、城市水利等水利現代化方面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為“兩個率先”的發展戰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日益加快的以工業化和城市化為主要特征的小康社會和現代化社會的建設中,*水利也面臨著許多新的課題、新的挑戰。突出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洪澇災害的威脅依然存在。水利工作最優先的任務是防洪減災,這個任務現在依然艱巨。一方面,我省防洪工程建設起步較早,許多工程的功能在衰減,抗洪抗災的能力在降低;另一方面,流域上游治水力度的加大,洪水下泄的速度更快更猛。例如,從去年淮河洪水過程看,入江水道的設計行洪能力是1*0m3/s,但是當行洪流量達到8700m3/s的時候,許多河道就超過行洪1*0m3/s的設計水位;分淮入沂原先設計相機行洪的能力是3500m3/s,但是去年行洪1860m3/s時候,許多地段也都超過了歷史最高水位。主要原因就是河道幾十年淤積阻水,水閘功能衰減,穿堤建筑物病險嚴重。而在淮河的上中游,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治理,今后洪水下泄將更快更猛。*1年淮河最大入洪澤湖流量是11000m3/s,去年則高達14500m3/s,再一輪的治淮建設規劃的入湖最大流量將達到19*m3/s。相比之下,我們下游現有的下泄能力明顯不足,洪澇災害對我們的威脅并沒有消除。此外,由于我們長期以來比較注重流域治理,區域治理重視不夠,所以因洪致澇的問題很突出。在去年淮河大水中,我們沒有一個流域性的堤防決口,也沒有一個水利工程失事,但是部分區域性的澇水造成的損失很大。這也反映出了我們在治水上的薄弱環節。
二是時段性、區域性水資源短缺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水利的一個突出成就,就是建成了一個比較科學的水資源調度系統。這就是以江都水利樞紐、常熟樞紐為龍頭,通過一系列泵站和水閘的調度運行,把一江(長江)、一河(大運河)和三湖(洪澤湖、駱馬湖、太湖)連接起來,實現長江、淮河和沂沭泗三大水系的互通互濟,既可以使淮河的洪水入江入海,又可以抽引江水北上濟淮,通過運河調水到洪澤湖、駱馬湖,把水送到徐州、連云港,甚至送到微山湖;也可以引江濟太,把長江水調入太湖,解決太湖的水資源和水環境問題;還可以江水東調,通過泰州引江河、新通揚運河和通榆河把江水送到沿海地區,為灘涂開發提供淡水資源。但是即使這樣,我們的水資源仍然存在時段性、區域性缺水問題。比如:在淮北地區、沿海墾區、丘陵山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特別是這些地區在加快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中對水資源需求的增長速度在加快,而我們水資源調節的能力還跟不上這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三是水環境惡化的趨勢仍在發展。我省的人均gdp已突破*0美元,根據國際一般經驗,人均gdp在*0-3000美元之間是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又是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關系十分敏感的時期。也就是說搞得不好就容易造成經濟發展、環境變壞的結果,這在國際上既有處理成功的經驗,也有處理失敗的教訓。目前我省水環境惡化的問題已經越來越突出,全省70%以上的河道水質劣于ⅲ類,在工業發達的蘇南地區的許多內部河網都越來越依靠抽引長江水來稀釋沖污。太湖治水效果明顯的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利用長江的水量優勢調水改善水環境,只要常熟泵站連續運行三至五天,太湖的水質就有明顯改善。如果沒有引江濟太的效應,太湖治理是很難達到今天這樣水平的。即使在工業化尚處于初級階段的蘇北,淮河流域的水環境同樣令人擔憂,南水北調沿線大部分河段的現狀水質達不到ⅲ類水的標準,治污成為南水北調東線的首要任務。就全省而言,現在不僅城市許多河道清污不分、污染嚴重,而且農村河道的淤淺、水環境惡化的情況也十分嚴重。水環境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因素。
四是水資源浪費現象十分普遍。有一個觀點需要糾正,不少人認為*的水資源比較充沛,實際上,*本地的水資源只有320億立方米,人均本地水資源擁有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水資源豐富是指過境水資源較多,而且90%以上在長江。但是,我省的社會節水意識普遍較差,有關地方性的節水法律法規還很不健全,節水管理體制也不統一,節水管理政策又缺乏力度。在中央人口環境資源工作座談會上,總書記把節水作為節約能源的一項重大政策提出來。節水和水環境保護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關系,用水量越大,污水的排放量也大,對水環境的壓力就大。所以,保護水資源必須從節約水資源開始,包括推進中水回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
五是“多龍管水”的體制影響對水資源的科學管理。“多龍管水”、城鄉分割的管水體制違背了水資源的客觀規律,阻礙了對水資源的科學規劃、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我們在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時,必須圍繞*“兩個率先”的要求,既要看到昨天*水利的輝煌成就,更要看到今天*水利面臨的嚴峻挑戰,確立新時期*水利的新任務。新時期*水利的新任務是什么?我認為必須確立“一個目標”,樹立“兩個理念”,加快“三個轉變”,提高“四個能力”。
(一)確立“一個目標”
就是要確立水利現代化的發展目標。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今天的*水利發展必須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以水利的現代化為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二)樹立“兩個理念”
就是要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和人水和諧的治水理念。“以人為本”是治水的本質,治水的根本目的是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為人民群眾謀利,治水必須著力解決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水問題。人水和諧是治水的方向,我們既要發展,又要保護生態,這其中的最佳結合點,就是人與自然和諧。我們既要避免洪水對人類的威脅,人類也要改善洪水的生存環境,真正讓洪水安全下泄,讓人民安居樂業。
(三)加快“三個轉變”。
就是要從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從水利的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轉變。首先,從治水思路上講,新時期治水要從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工程水利的治水思路和目標都比較單一,而資源水利則包含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景觀在內的多重治水目標,符合現代化社會的發展要求;其次,從治水手段上講,治水手段要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用現代科技武裝傳統水利產業,加快提高水利建設和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再次,從治水的體制機制上講,水利建設與管理的運行體制要從過去完全的政府投資行為和計劃管理體制,向社會化、多元化投資和市場管理體制轉變,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水利發展的新機制,包括投融資機制和管理體制。
(四)提高“四個能力”
就是建立更高標準的防洪保安工程體系、水資源優化調度工程體系、水環境有效保護工程體系和水利工程的市場化建設管理體系,不斷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保安能力、水資源調配能力、水環境保護能力和水利事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運用科學發展觀,研究*水資源管理的新思路
這次會議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研究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水資源管理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任務。我認為,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新時期*水資源管理工作,應重點把握好五條基本原則。
一是有效保護的原則。水資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人類社會的加速發展,對水資源需求的迅速增加,決定了保護水資源是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當前,我省水資源保護工作的主要任務,一方面要保護好地下水資源,防止盲目開采導致的地質環境惡化。蘇南地區70到80年代大量開采地下水資源,導致地面沉降等嚴重的地質性災害,現在花了很大的代價進行治理,目前超采區禁采的目標剛剛實現,地面下降的速率大大下降,地下水位已開始回升,地質生態環境得到很好改善;蘇中、蘇北地區正面臨??起,就要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切實保護好地下水資源環境。另一方面要保護好地表水資源,防治水資源污染,保護水資源安全。清潔的水才是水資源,污染的水比洪水的危害還要大,是“禍水”。因此,我們必須綜合運用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工程的和輿論的等多種手段,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水資源保護的有效體系。
二是全民節水的原則。節約水資源、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的根本途徑,也是減少水資源污染的重要途徑。在今年的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把建設節水型社會作為一項重大任務提出來,不僅在水資源緊缺地區,要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而且在水資源豐沛的地區,也要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建設節水型社會,一是靠教育,增強全社會的節水意識;二是靠政策,鼓勵各行各業節約水資源;三是靠技術,大力發展中水回用和循環經濟技術;四是靠典型引導,總結推廣節水減污型企業和社會的典型經驗。只有建立節水型社會,才能真正實現對水資源的有效節約的目標。這次根據國家的部署,我們選擇了水資源緊缺的徐州市和工業發達、水資源也豐沛的張家港市,進行節水減污型社會建設的試點,探討建設節水型社會的路子,希望徐州市和張家港市在節水減污規劃、體制機制、技術推廣、政策鼓勵等方面創造經驗,為全省建立節水型社會提供示范。
三是科學開發的原則。科學開發利用水資源,是水資源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就全省而言,要通過總結經驗,完善工程體系,優化調度方案,提高江水北調、江水東送和“引江濟太”的水資源調配能力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水資源緊缺的丘陵山區,要通過筑壩建庫,攔蓄徑流,解決水資源短缺矛盾;在淮北地區,要通過運用現有水利工程體系,充分利用上游來水補充河湖塘庫;在城市,要通過污水處理后的中水回用,在工廠企業推廣循環水等技術,既節約水資源,又減少污水的排放。
四是優化配置的原則。優化配置是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從國家的南水北調、引江濟太,到我省的江水北調、江水東送,以及區域范圍內的各種功能的調水工程體系,這些工程規模雖然不同,但都是通過水利工程實現水資源的時空調配,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
五是統一管理的原則。按照水資源自身規律,對地下水與地表水、供水與節水、排水與污水處理以及水資源保護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保護,建立權威的水資源有效管理體系。
三、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今年水資源管理的各項任務
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門的一項主要任務。隨著經濟社會的加快發展,對水資源管理的領域越來越寬,要求越來越高,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責任也越來越大。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落實好水資源管理的各項任務。
(一)突出抓好水資源綜合規劃
水資源綜合規劃是水利建設和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目前,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正在抓緊推進,*水資源綜合規劃工作總體進展順利。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規劃的進度,提高規劃的水平。一是牢固確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治水理念和尊重自然規律的要求貫徹到規劃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二是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提高規劃的針對性、務實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堅持科學系統的規劃原則,按照系統工程的方法,搞好各個專業規劃之間的系統銜接;四是傳統的治水經驗與現代治水技術有機結合,治水既要繼承經驗,又要不斷創新,要注意把傳統的治水經驗和現代治水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提高全省水資源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
(二)落實水功能區保護措施
經過大量系統的工作,我省已經全面完成水功能區劃任務,并已報經省政府批準實施,為全面加強水資源管理和水環境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現在要按照水功能區劃的要求,落實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和保護措施。今年的主要任務是抓好水功能區內排污口的調查。要做好水功能區保護,首先要搞清影響水功能區保護的問題,找準哪些是排污口,排污量是多少,然后按照水功能區水質保護目標,實施有效的治理和監督措施。這項工作雖然面廣量大,但是又是我們非做不可的基本任務。
(三)抓好水環境工程建設
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極大地調動了全社會生態環境建設的積極性,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抓緊推進城鄉水環境工程建設。在城市,要把城市防洪工程和城市河道整治工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在保證城市防洪保安的同時,改善城市水質,美化城市水環境,把城市的水建成最美的水;在農村,要通過加強城鄉河道疏浚力度,加快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
(四)推進水務體制改革
對水資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保護是水資源自身規律的要求,已經實行水務管理的單位,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開拓工作領域,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服務水平;尚未建立水務體制的單位,也要認真學習、借鑒水務改革的經驗,努力創新,敢于實踐,用我們自己開創性的工作成果贏得社會的認可,取得黨委、政府的支持。不管是建立水務體制還是沒有建立水務體制的單位,都要在水資源統一管理、統一保護方面有所作為。
同志們,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水利的工作,我們的任務更加艱巨,責任更加重大,讓我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兩個率先”工作大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開創水資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好的水利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