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基層黨組織構建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委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的指導思想,不斷創新領導體制,完善工作機制,強化工作措施,認真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使黨的基層組織真正成為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堅強戰斗堡壘。
一、圍繞中心,牢固樹立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為“第一要務”服務的思想
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始終放在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去謀劃。這幾年,針對一些地方和單位存在服務“第一要務”意識不強的問題,自治區黨委強調,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中,一定要把黨建工作放在發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和把握,使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出發點和每一個環節都著眼于發展,有利于發展,積極教育與引導基層黨組織圍繞黨的工作大局和本地區本單位的中心任務開展工作,把富一方群眾、興一方
事業的實際成效作為檢驗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首要標準。
注重培養選拔懂經濟、善于抓發展的同志進入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在農村,我們結合撤鄉并鎮和村兩委班子換屆,以配強鄉鎮黨委書記和村黨支部書記、優化班子結構為重點,通過合法程序,把一批有致富本領、能夠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同志選進了鄉村兩級領導班子。在企業,通過競爭上崗、公開選拔、交叉任職等方式,把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人才選進了企業黨組織領導班子。這些措施為促進發展提供了人才和組織保證。
努力找準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與經濟工作的結合點。在制訂基層黨組織建設先進縣(市、區)等標準中,我們把爭創經濟發展的好路子、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在全區組織開展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踐活動。目前全區年集體經濟收入在1萬元—50萬元的行政村占到了行政村總數的38%。集體經濟的發展,使鄉村黨組織為農民群眾服務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一些鄉村用電難、灌水難、行路難等問題得到解決,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提高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我們明確要求農村黨員黨建資訊網要發揮好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雙帶”作用,組織開展了“雙培促雙帶”活動(即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先進分子培養成黨員,促進他們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我們還在企業黨員中組織開展了愛崗敬業、促進和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活動。
這些工作找準了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與經濟工作的結合點,既增強了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實效性,又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二、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工作方式和活動內容
創新基層干部教育培訓模式。在農村,我們實施了鄉村干部素質提升工程,利用教育系統建在農村中小學的現代遠程教育站點,資源共享、一網多用,開展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培訓。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與農牧廳、扶貧辦等單位聯合在自治區黨校對全區所有鄉鎮黨委書記和411個扶貧開發重點村的村黨支部書記進行集中輪訓,安排涉農廳局的主要領導帶領相關處室的負責同志到培訓班與鄉村黨組織負責人面對面座談,坦誠交流,了解基層情況,解決基層的困難和問題。在城市,我們將街道社區黨組織負責人全部集中在市委黨校進行輪訓,提高他們做好街道社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機制。我們按照“抓兩頭、帶中間、促整體”的工作思路,一方面,把縣及縣以下機關、企業、學校等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全部納入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中,在全區全面開展基層黨組織創建活動,使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真正成為全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總抓手,成為全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主要載體;另一方面,每年都采取“倒排隊”的方式確定部分后進黨組織,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整頓建設。僅2004年,我們就選派1500多名干部組成工作組分赴12個鄉鎮和291個村幫助工作,按照“加強鄉村領導班子、解決突出問題、理清發展思路”的要求,進行集中整頓,取得了明顯成效。為了抓好303個重點貧困后進村的整頓建設工作,我們還從自治區廳局委辦后備干部和各市(縣、區)后備干部中,選派了306名年輕干部到貧困后進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副書記或農村工作指導員。這些干部不僅改善了村兩委班子的結構,為當地群眾辦了大量實事好事,而且在基層鍛煉中增強了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培養了求真務實、艱苦創業的優良作風。
創新基層黨組織活動內容。在農村,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我們根據鄉村實際,結合農村的熱點難點問題和中心工作,設置農業項目協管員、計劃生育協管員、民事糾紛調解員等崗位,把農村無職黨員組織起來,適當分配一些專項工作,使他們感到自己“有職有責”、“有位有為”,既增強了黨員的榮譽感、責任感,又很好地發揮了他們在維護農村穩定、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構建農村和諧社會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城市,我們積極探索社區黨建與社區建設同步發展、協調互動的社區黨建工作新路子,按照“服務群眾、發展經濟、管理城市、穩定社會”的整體思路,堅持把“知民、安民、幫民、樂民、便民”貫穿于社區黨建工作始終,努力建設服務型社區工作機制。
創新基層黨組織的設置方式。我們從實際出發,改革基層黨組織的設置形式和管理模式,按照“地域相鄰、行業相近、就近組建、便于管理”的原則,努力構建“上下貫通、縱橫交錯、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絡化的組織格局。在農村,指導村黨支部在農民群眾自愿互利的基礎上,根據“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在專業大戶發展迅速、特色產業比較明顯、主導產業基本形成的地方,由黨組織把專業大戶、黨員戶和部分群眾組織起來,通過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宣傳、動員和引導廣大農戶加入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并在條件成熟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中建立黨支部,使協會和黨支部實現有機結合。在城鎮,我們以社區共建為突破口,逐步形成了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社區黨員為主體、社區群眾共同參與的社區黨建工作新機制。在非公有制企業,我們采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掛靠組建、多方聯建”等方式,靈活設置黨組織,逐步建立健全了黨員管理網絡,有效解決了非公有制企業“有單位無黨員、有黨員無組織、有組織無活動”的問題。
三、加強領導,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整體水平
通過加強領導形成齊抓共管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機制。我們對自治區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協調小組進行了調整充實,將原先21個廳級單位調整為37個,各廳局主要負責人為協調小組成員,研究制定了自治區基層組織建設協調小組成員單位職責,強化了各部門抓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責任。目前,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共同參與、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格局已經形成。
通過督促檢查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自治區黨委和各市、縣(區)黨委多次派出督查組,對全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進行全面督查。對督查中發現的一些先進典型進行表揚,對工作不力、成效不明顯的進行批評。2004年在后進鄉村黨組織整頓建設工作中,有個別縣(區)重視不夠、措施不力、整頓建設效果不明顯,自治區黨委主要領導作出批示,要求這幾個縣(區)的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組織部長專門到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作出檢查并匯報整改措施。
通過典型示范帶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為了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整體水平,我們在不同層面和不同類型的黨組織中,樹立推廣了一批先進典型。固原市彭陽縣在實踐中探索出農村黨建工作“四個新”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自治區黨委專門召開會議,及時推廣彭陽經驗,在縣級層面樹立了抓黨建的先進典型。還組織召開了全區村黨支部書記電視廣播大會,在大會上表彰了100個先進村黨支部和50名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并在寧夏電視臺、寧夏日報等新聞媒體開辟專題、專欄,大張旗鼓地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同時,在全區范圍內建立了11個街道社區示范點,重點宣傳了銀川市西夏區朔方路正茂社區黨支部書記孫仙梅等的先進事跡。這些典型的樹立,發揮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力地促進了全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