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根本宗旨貫徹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要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必須堅持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不渝地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黨只有一心為公,立黨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為民,執政才能執得好。
第一,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性質所在。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為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始終堅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為保持先進性奠定了堅實的階級基礎。中國共產黨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工人階級自身解放的過程,也是其他勞動者解放的過程,是全人類解放的過程。工人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這就決定了工人階級所代表的社會利益必定是全體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決定了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共產黨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性。
第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宗旨所在。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始終把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始終把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共產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
第三,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優勢所在。指出:“我們黨是在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共同戰斗中誕生、發展、壯大、成熟起來的。黨離不開人民,人民離不開黨。”(《論黨的建設》第十四頁)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領導人民歷經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提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正如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所總結的“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這是半個世紀以來我們黨執政的主要經驗。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體現著我們黨之所以能保持先進性的“三個一致性”。
第一,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體現著新生社會發展規律與新生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馬克思主義揭示,人類社會是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這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馬克思主義政黨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生動地統一于黨領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事業之中,生動地表現了黨真心真意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幫助群眾之中,生動地落實地黨帶領人民推動社會前進的艱苦奮斗之中,對于每個共產黨員來說,自覺地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就是堅持這種一致性。
第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體現著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與廣大人民得利益的一致性。共產主義是人類崇高的壯麗事業。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終目標,我們黨過去和現在的努力以及將來多少代人的持續努力,都是朝著這個方向前進的。共產主義只有社會主義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落實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具體綱領,都是為共產主義事業添磚加瓦,都是為實現共產主義開拓道路。崇高理想和具體目標統一于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的實踐之中。忘記遠大理想而只顧眼前,就會失去共產黨人的先進性質,從而離開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離開現階段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而空談遠大理想,就會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體現了我們共產黨人堅持最高綱領的統一。當前,就是要按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群眾得到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第三,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體現著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落實黨的理論、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做好各項工作,都是為人民的利益,把對上級負責與對群眾負責統一起來,心系群眾、關心群眾,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群眾的疾苦急于一切、群眾的呼聲先于一切,為群眾多辦實事,多辦好事,使黨的各項決策和工作符合群眾要求并落到實處;凡是群眾擁護、民心所向的事要盡最大努力去做,凡是群眾反對、民心所惡的事要堅決制止;把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判斷是非、決定取舍的最高標準,把人民群眾的情緒作為第一信號,把對人民群眾負責作為最終選擇。
在我們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黨的干部無論從事什么工作,擔任何種職務,都要始終不渝地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一、始終不渝地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須正確對待權力
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以后,能否正確地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是一個關系到黨執政的前途命運的根本性課題。在當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到拒腐防變、清正廉潔,必須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正確對待和運用好手中權力。
第一,要弄清楚權力的來源,十分珍惜崗位。黨員干部的權力來自哪里呢?它不是某個人恩賜的,更不是某種資本換來的,而是人民賦予的。一份權力就是一份信任,一份職位就是一份責任。黨和人民賦予我們一定的權力,也就是交給了一副重擔,是希望我們以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其位、謀其政,司其職、盡其責,為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做更多的工作,而決不允許把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工具。接受權力,也就是作出自覺服務、自覺奉獻的承諾,而一切腐敗分子,正是在權力問題上走進了誤區,他們認為權力是個人奮斗得來的,只要還握在自己手中,就歸自己所有,他們把“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奉為金科玉律,把手中的權力私有化、商品化,趁有權時大撈特撈,趁在位時徇私謀私,最終難免受到法律的制裁。對任何人來講,權力都不是永恒的,因為權力不屬于我們任何人,只能屬于黨和人民。一出戲,有開幕就有落幕;一個人從政為官,有上位就有卸位,我們要十分珍惜自己的崗位,十分珍惜自己的任期,在崇高的崗位上為黨和人民忘我工作,在有限的任期內為黨和人民無私奉獻,努力做一個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的好官。
第二,要弄清楚權力的性質,自覺經受考驗。權力是一棵大樹,權力之樹既開善花、結善果,也開惡花、結惡果;權力是一種風險,離權力越近的人風險越大。2000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掌權人必須自律,謹慎用權和以法制化的思想如何讓權力這把雙刃劍趨利避害,是我們必須經常思考和認真面對的一個課題。作為掌握著人、財、物等稀缺資源分配權力的領導干部,容易被各種各樣抱著不同目的和動機的人所包圍。尤其是一些不法分子,為了通過公共權力獲取非法利益,往往千方百計拉攏腐蝕黨員干部,花言巧語,令你頭暈;請吃請玩,讓你表態,“禮尚往來”,引你上鉤;紅包禮金,拖你下水。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所處的環境可以說是時時有誘惑,處處有陷阱,如果不保持高度警覺,沒有堅強的意志力,就經受不住誘惑和考驗,成為貪嘴的魚而上鉤。因此,越是在復雜的形勢下,我們越要樹立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越是在優越的條件下,我們越要培育艱苦奮斗的作風;越是在生活方式多樣化的情況下,我們越要經得起不良風氣的誘惑;越是在處于順境或有成績的時候,我們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第三,要弄清楚權力的取向,始終用權為民。古人云:“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謀之。”權力觀問題,說到底是對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感情問題和認識問題。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世界上一些老牌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之所以相繼喪失執政資格,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背離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權力發生了異化。蘇聯解體前,蘇聯社會科學院曾經進行過一次問卷調查,被調查者認為蘇共代表工人的占4%,認為蘇共代表全體人民的占7%,認為蘇共代表全體黨員的占11%,認為蘇共代表黨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機關工作人員的占85%。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執政黨不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了,就會失去民心,就會失去賴以生存的根基。原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曾引用過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權力應當成為一種負擔。當它是負擔時就會穩如泰山,當它變成一種樂趣時,那么一切就完了。”中共建黨之初,我們曾經以俄為師;蘇共之黨之后,我們自覺以蘇為鑒,就是要警醒我們不能脫離群眾。對于一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來說,在用權時要少點“瀟灑”隨意,多幾分小心謹慎,真正把權力作為為人民服務的工具,而不是作為人生追求目標的本身。總之,我們一定要從事關黨的執政地位和興衰成敗的高度,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落實到運用權力的具體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二、始終不渝地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須增強自律能力
共產黨員是黨的事業的“領頭雁”,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影響十分重大。特別是在廉政建設上,黨員干部能不能帶頭嚴格自律,帶頭廉潔從政,起著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導向作用。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名成功的領導者,必然嚴于律己,率先垂范,高度重視自己的言傳身教。有這樣一句話: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寫道:知道在適當的時候管住自己的人,才是一個聰明的人。自律,就是自己管住自己,自己戰勝自己。我們強調領導干部要廉潔自律,這對大家是一種愛護,是一種提醒。勝人者力,自勝者強。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求領導干部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態,嚴格遵紀守法,自覺筑起堅固的思想道德防線。
第一,要注意做到“慎初”,謹防“第一次”。有人說,保持自身廉潔,關鍵在于第一次。把好了第一次關,就掌握了主動,就能在各種腐蝕誘惑面前立于不敗之地。我認為很有道理。第一道“防線”被沖破了,往往會“兵敗如山倒”;第一道“閘門”一旦打開,欲望的“洪水”就會一瀉千里。在“不義之財”面前慎重對待“第一次”,果斷拒絕“第一次”,對黨員干部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現實生活中一些腐敗分子之所以成為千古罪人,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沒有把握住“第一次”,結果私欲越來越強,膽子越來越大,行為越來越放縱,在“下不為例”的自我安慰中一步步走向深淵。孟子說,人要有“側隱之心”、“羞惡之心”、“是非之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時刻把握住自己,認認真真地對待生活中的每個“第一次”。警惕了“第一次”,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線就不會被突破,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就找不到可乘之機;守住了“第一次”,我們就能在廉潔與腐敗、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中贏得勝利。
第二,要注意做到“慎微”,謹防積小惡成大惡。有些人認為,自己辛辛苦苦干工作,收一點拿一點,撈一點占一點,吃一點喝一點,玩一點樂一點,是人之常情,是小節,無傷大雅。一些腐敗分子正是在這種小節無害的心理驅使下,漸漸放松了自我約束,滋長了放任心理,于是,今天占一點;明天撈一點,后天又貪一點,最后越陷越深,難以自拔,結果是“小節”不保,大節難守。可見,小節并非無害,而是一切大害的開始。我們的先哲說過:勿輕小物,小蟲毒身;勿輕小事,小隙沉舟。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在“慎微”上下功夫,勿忘每一件細小的事情,“去小惡以保本真,積小善以成大德”。我們講慎微,還必須十分注重端正生活作風,管得住生活小節,不能認為“八小時以外”的活動怎么安排是個人的事,生活作風不違法。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從追求吃喝玩樂,逐步發展到索賄受賄、貪贓枉法,走上了犯罪道路,這樣的教訓還少嗎?生活作風不正,既是腐敗的一個表現,又是造成更大腐敗的誘因。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要懂得事物發展的辨證法,懂得小節不拘釀成大惡的生活法則,注重防微杜漸,見微知著。按照古人的說法,就是要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第三,要注意做到“慎欲”,謹防放縱欲望。人有七情六欲,黨員干部也不例外。人的欲望具有兩面性,正常的欲望是社會前進的動力,放縱的欲望則可能毀滅人,毀滅社會。我們有的干部之所以在權、錢、色等的誘惑下落馬,究其根源,就是在欲望面前把握不住自己,為欲所困,為欲所害。大走私犯賴昌星有一句臭名昭著的話:“我不怕干部,就怕干部沒有愛好。”所以說,貪欲是一切腐敗之源,追求私欲的滿足是腐敗行為的原動力。一個占有欲很強的人,未必能夠得到真正的幸福,什么都要的結果最終只能是什么都得不到。如果不能排除貪欲之念,而過份地放縱自己,必定勞神傷身,甚至招致牢獄之災,殺身之禍。現在我們有些同志喜歡拿自己的低收入同少數人的高收入相比,總是覺得付出太多,獲得太少。其實,只要我們多想想普通群眾,多想想貧困人口,多想想下崗失業人員,就決不會有不平衡心理。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要知足常樂,常思貪欲之禍,常懷律己之心,常排非份之想,摒棄一切超越道德和法律界限的私心雜念,始終保持高尚的人格和淡泊的心境。
三、始終不渝地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須自覺接受監督
半個多世紀以來,同志就說過:“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提倡監督,歡迎監督,自覺地接受監督,這是黨有力量的表現,也是黨員干部政治上成熟、對黨對人民負責的表現。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只有權力監督強于權力濫用,才會使搞腐敗的危險系數大于保險系數。監督是提醒,監督是關愛,監督是挽救。2004年2月,總書記在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上鄭重表態,自己一定在黨和廉政建設方面以身作則,誠懇地希望大家對他進行監督,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討論這個問題時,也都表示要從自身做起,接受全黨和全國人民的監督。中央領導表示要從自身做起,率先垂范,對我們是一種極大的鼓舞和鞭策。我們要自覺遵循權力運行的基本規律,自覺地把自己置于黨和人民的監督之下,防止出現錯誤和腐敗。
第一,戒特權思想,自覺接受監督。現在,有些領導干部口頭上說監督重要,歡迎監督,歡迎大家批評,實際上是監督別人--渾身是嘴,監督自己--渾身是刺,并有意無意地抵制服和逃避監督。有的領導干部一聽到“監督”二字就反感,覺得這是對其權威的挑戰,是與他過不去。這都是十分錯誤的,也是封建特權思想的突出反映。一個人如果沒有監督,就容易志乎所以,容易犯錯誤。監督,正是防止一個人犯錯誤的重要手段。一個黨員干部的職務越高,權力越大,就越容易忘乎所以,越容易犯錯誤,因而越需要監督。在去年省紀委舉委的在押服刑大員現身說紀說法教育活動中,歐陽松等5名曾經擔任過一定領導職務的犯罪分子都聲淚俱下的懺悔說,如果自己在任期內能夠自覺接受監督,不當特殊公民,就不致于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他們的自我懺悔應該值得我們深思。“一把手”是班子里的班長和單位的核心,在決策和運行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但決不能搞“家犬制”,毫無顧忌;決不能奉行“絕對權力”,不受約束,忘記了這一點,就很難說不出問題。因此,克服封建特權思想,增強監督意識,自覺自愿地把自己置于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對黨員干部是至關重要的。
第二,戒剛愎自用,主動歡迎監督。同志曾經深刻地指出:“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不讓人說話,總有一天要唱《霸王別姬》。”同志教導我們:“要有對立面,沒有對立面危險得很。”同志作詩述懷:“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來自群眾的批評與監督是遏制腐敗的重要因素。黨員干部一定要有誠懇接受群眾監督的熱情和勇氣。在自己所負責的地方和單位,要注意營造一種民主監督的氣氛,努力發揮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質作風,酸甜苦辣都是營養。對于正確的批評,要誠懇接受,不文過飾非;對于不同意見和不恰當的批評,也要有包容的胸懷和氣量,不能壓制,更不允許搞打擊報復。作為領導干部本人,不能因為群眾批評意見中有不實之詞,甚至有錯誤之處,就拒絕接受批評和監督。相反,我們應當疏通群眾批評和監督的渠道,引導群眾正確行使民主權利,把群眾監督納入健康轉道。同時,要注重加強同群眾的聯系,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及時化解矛盾,改進工作,糾正錯誤。
第三,戒好人主義,積極參與監督。當前,黨員干部中既有愿不愿接受監督的問題,又有敢不敢監督的問題,有的同志對參與監督顧慮重重,監督領導怕打擊報復,監督同事怕傷感情,監督下級怕丟選票,從而造成一些單位和地方好人主義盛行。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一個領導干部的成長,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個人奮斗和組織培養,而毀掉一個領導干部,也許就在一閃念之間,從有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長來說,監督是一種培養,是一種支持。當一個干部有了缺點和問題,我們及時進行必要的批評告誡,避免由小過釀成大錯,這是對干部最大的關心、最好的受護、最真誠的幫助。從有利于事業的正常發展來說,監督是一種保障,是一種動力。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的工作要正常開展,就要盡量不走彎路,養活折騰,尤其是干部隊伍不能出問題,做到這一點關鍵在加強監督。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監督還是對一個共產黨員黨性的最好檢驗。一個黨員干部只有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才會不避禍福,無私無畏,大膽地進行監督,而那些計較個人得失的人,那些自身經不起監督的人,是不敢進行鐵面無私的監督的,更不敢與錯誤行為作堅決斗爭。“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我們一定要去掉一切私心雜念,保持一身正氣,認真做好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