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三種精神小康建設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是發揚艱苦奮斗、昂揚向上的創業精神。津市有著勤勞節儉、不怕艱苦的傳統,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創造了輝煌的業績,贏得了“湘北明珠”的美譽。隨著改革開放的縱深發展,我市原始積累不足、包袱沉重、體制不順等深層次問題日益凸現,津市人過去引以自豪的工業優勢甚至一度被人視為包袱,津市經濟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近年來,全市人民通過艱苦奮斗,加大改革力度,突破了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性瓶頸,經濟社會又邁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經濟總量不斷增長,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事業不斷發展,城市面貌不斷改觀。面對取得的成績,有的干部變得不那么謙虛謹慎了,居功自傲,養尊處優,貪圖安逸,處于嚴重脫離人民群眾的危險境地而不自知了,艱苦奮斗的作風丟的差不多了。我們應當看到,我市建設全面小康的任務還很艱巨,城區下崗失業人員還很多,部分群眾生產生活還很困難,農民增收仍然很難,等等。面對不容樂觀的形勢,我們必須進一步牢固樹立艱苦奮斗的思想,刻苦磨練艱苦奮斗的意志,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以良好的作風和昂揚的斗志開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事業。
二是發揚求真務實、狠抓落實的實干精神。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富裕優美文明的新津市,我們必須敢于負責,勇挑重擔,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狠抓落實。一是要在推進工業化上真抓實干。我市是個傳統工業城市,我們要堅持工業立市,把發展工業作為執政興市的第一要務。重點要通過突出汽車整車及其配件的擴張和提升、特色食品的整合和開發、鹽化工下游產品的開發,建立起以“三大板塊”為主導的支柱產業。同時,以支柱產業為龍頭,全面啟動“1020”工程,即依托原有優勢產業,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力爭培育出20家以上稅收過100萬的工業企業,其中,稅收過500萬的5家以上,過2000萬的2家以上。二是要在農業結構調整上真抓實干。根據全市“510”強農富民工程規劃,在進一步抓好“點、區、帶”建設的基礎上,按照“一片林、一片草、一片水、一圈牛羊”的生態模式和“龍頭牽動、成片開發、分戶養殖、集中營銷、滾動發展”的經營模式,環西湖集中開發20個以上高標準的養殖小區;在城郊嘉山一帶,大力實施水果、蔬菜大棚建設,力爭發展1000個果蔬大棚,建設一個高品質的生態觀光果蔬區。三是要在城市建設上真抓實干。要以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為目標,加快城西舊城改造,以城隍廟商貿城為中心,實施城西更大范圍的成片開發,把城隍廟小區建設成為全省一流的文明社區;全面啟動S302線津市東段建設工程,年內完成道路及基礎配套建設,搞好沿線城區開發擴增城區面積;拆除橋南收費站,加快橋南廣場和皇姑山基礎設施建設,把皇姑山開發成為獨具特色的城中森林公園。
三是發揚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只有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我們才能與群眾與實踐保持最密切的聯系,才能在前進的道路上永不滿足,不斷突破,不斷創新;才能順應時代潮流,滿足人民愿望,永葆作為執政黨的生機和活力,帶領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我們就必須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就是要在實際工作中,堅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不斷提高思維層次,積極探索和研究促進我市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對策和措施;就是要堅持以改革總攬全局,積極投身企業改制清盤、以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為重點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拉開收入檔次建立薪酬激勵機制為重點的事業單位改革。要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我們就必須緊密聯系群眾,解決群眾困難。群眾是知識的海洋,我們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脫離了人民群眾,是難以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我們要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加強黨的宗旨教育,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克服只圖虛名、不務實效的形式主義,杜絕高高在上、凌駕于人民群眾頭上當官老爺的官僚主義,牢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要多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深入群眾,體察群眾疾苦,了解群眾需求,傾聽群眾呼聲,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困難。當前要突出解決農民增收難、下崗工人再就業難、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困難等方面的問題。要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我們就必須改進學風,加強學習。就是要采取切實措施解決“學習動力缺乏癥”的問題,把人們從牌桌引向課桌,從娛樂場所引向課堂;就是要抓緊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要抓緊學習現代知識,特別是現代管理知識、現代市場經濟知識和法律知識以及實用技術的學習;就是要堅持學以致用,促進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我市實施“12345”開放式干教培訓工程,派干部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企業掛職,就是內陸欠發達地區加強學習,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一種具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