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農村建設實踐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改革開放30周年來臨之際,因為新農村建設的創新實踐,**吸引著各方關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紛紛報道**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全國新農村建設理論研討會在**召開,各省市甚至許多外國友人一撥撥來**考察。
**吸引大家的第一焦點,是在田野上唱響了一曲“大合唱”——他們創造性地牽手**大學,糅合包括工商企業、當地駐軍、機關部門在內的多方力量,不斷探索并完善“黨政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改革推動、統籌城鄉”的新農村建設推進機制。中央黨校一位副校長實地考察后,認為**創造了新農村建設新的發展方式,是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要求在地方的一個生動實踐,對全國各地具有示范作用。
市校合作,幫農民結一門“教授親”
**與**市的合作,是偶然,更是必然。
2006年3月,**大學向省領導提出,希望全面參與**新農村建設。得知這一訊息后,**市委和**經過多次磋商,雙方決定舉全市、全校之力,合作共建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實驗示范區。
“**盼望這樣的機會多時了。”農業農村工作走在前列的**,碰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也較多,特別是缺人才、缺技術、缺規劃。而**大學學科眾多、門類齊全,在科研、信息、人才等方面具有極強的優勢,雙方合作正好彌補**的“短板”,實現優勢互補。
在市委書記孫文友看來,開展市校合作,實踐了中央提出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要求,為新農村建設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模式。
經過研究,市校雙方開出了一份名為“1381行動計劃”的合作清單——建設一個省級新農村實驗示范區;構筑科技創新服務、人才支撐、體制機制創新“三大平臺”;實施產業發展、村鎮規劃建設、城鄉綜合改革等“八大工程”,推進“百項以上重大項目”。
市校合作火熱展開。在**,每隔一段時間都要上演一場特殊的“PK賽”。與**合作的“八大工程”由8位市委常委或副市長擔任組長,定期由市主要領導做“裁判”,8位市領導集中匯報,相互比進度、比成績,你追我趕,好不熱鬧。
在**方面看來,市校合作同樣是“規律使然”。**地方合作委員會副主任朱世強認為,高校辦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地方,這也是高水平大學發展的內在需要,新農村建設是我們國家的一項重大發展戰略,**責無旁貸。合作共建兩年多來,一大批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在**廣闊的田野上落地生根,反過來又催生了一大批新的課題和科研成果。更為重要的是,它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舞臺,開辟了培養學生的新路徑。
多方參與,更多社會資源流向農村
大合唱,主角自然不止一位。
除了攜手**,**還因地制宜,創造性地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源流向農村。
與我省其他地方相比,**駐軍多、雙擁工作基礎好。市委、市政府和駐湖部隊反復調研、磋商,決定開展“百連結對百村,攜手共建新農村”活動。開展了“水利援農、生態益農、流通惠農、扶貧幫農、科教興農、醫療助農、消防護農、組織強農、穩定安農、精神富農”十大服務。眼下,駐湖部隊有133個連以上單位,已與駐地鄉鎮、村結成對子,幫助890多戶困難群眾改造了危房,引來村民交口稱贊。**軍民共建新農村的做法,引起了中央軍委和南京軍區的高度重視,南京軍區政治部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在軍區范圍內全面推廣。
建設新農村,光靠政府投入難以滿足資金需求,**的辦法是:鼓勵企業投身新農村建設。目前,全市累計已有1287家企業與881個村結對共建,行政村結對覆蓋率超過85%,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將有企業參與共建。
**市婦聯開展“新農村、新女性、新家園”活動;團市委實施“新農村、新青年發展計劃”;市科協結對百村,組織千名專家和技術人員結對千戶農業科技示范戶;市公安系統構建農村警務新模式,強化農村社會治安……
這不,就連國家部委和省級部門也紛紛參與進來。德清縣雷甸鎮楊墩村成為農業部與**省共建新農村示范村,德清縣被國家氣象局列為全國首個新農村氣象工作示范縣;安吉縣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創建示范縣,被國家林業局、國家環保部列為全國林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示范縣;國家農發行把**列入農村金融改革試點……
合力共建,數字見證“加速度”
強大的合力,正在不斷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數字枯燥,卻生動地展示了**農村巨變的“加速度”——
2007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128.84億元,同比增長13.3%,增幅為近23年來最高;農民人均純收入9536元,同比增長14.4%,增幅連續四年超過14%;尤為可貴的是,農民收入增幅連續四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06∶1,遠低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因為合作共建,技術、人才、資金……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流入**農村。
**帶來了技術和人才流入的“加速度”。**與**成立了南太湖現代農業技術合作推廣中心,**派出12名首席專家常駐中心,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另外,**派出了28名高層次人才到**市縣區掛職,負責市校合作項目的協調督查。合作兩年多來,**已先后有4000余人次的教師和學生志愿者,到**開展科技服務。工商企業帶來了資金流入的“加速度”。美欣達集團在結對6個經濟欠發達村的同時,還出資1000萬元建立“美欣達農村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基金”。升華集團在結對共建的同時,投資350萬元將德清縣鐘管鎮醫院改造為省級農村中心鎮示范衛生院。
**駐軍帶來了人力資源流入農村的“加速度”。兩年來,子弟兵采取“一連幫一戶”的模式,組織官兵投工投勞,幫助困難戶改造危房,清理河道6000余米,植樹造林130多畝。解放軍第98醫院還在**啟動了“十百千萬”工程,5年內準備扶持10家村級衛生服務中心,援建100個村級衛生室,培訓1000名基層醫務工作者,每年為萬名農村群眾進行義診和免費體檢。
政府部門帶來了項目流入的“加速度”。德清縣雷甸鎮楊墩村經濟社會發展在當地處于中等水平,自被列為省部共建新農村示范村后,僅去年一年,就有畜牧養殖小區、種子種苗基地、太陽能路燈、沼氣利用4個項目實施。養殖小區建成后,多年來一直在村中央養豬的養殖大戶把豬圈搬到了村外,村民們一片叫好。
多管齊下,激活農民主體意識
“住在**,我們感覺很幸福。”
在**農村采訪時,村民們常常會以這樣滿足的語氣告訴記者。改善農村民生,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目的,合作共建加速改變了**農村面貌,繪就了一幅千村萬戶奔小康的動人畫卷。
安吉縣天荒坪鎮大溪村村民徐奮平在荒僻的小山村找到了致富的門路。幾年前,一個外地老板來村里開發了“藏龍百瀑”景點,加上村子在天荒坪水庫上方,一時間,游客紛至沓來,世代靠賣毛竹、筍干過日子的村民紛紛開起了農家飯店。徐奮平把自己和弟弟的5間房子翻建成“農家樂”,又做餐飲又開旅館,一年收入有10多萬元呢。
教育引導、惠農富民,實實在在的成效日益激發了農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意識。
吳興區織里鎮大港村有位70多歲的老漢潘金龍,前不久主動向“村兩委”請纓,要求負責清理河道里的垃圾,不計報酬。每天,老漢都會一個人搖著小船沿河道早、中、晚各走一遍,打撈漂浮物。村委會主任金建民告訴記者,去年村莊整治時,潘金龍很不配合,還老往河里扔垃圾,家里人出義務工也不情愿;后來看到村里村外的人都在為此事奔忙操心,老漢轉變了,立馬體現在行動上了。
德清縣雷甸鎮楊墩村有一對婆媳,長年不睦。去年,在村莊整治過程中,村里舉辦了“十佳好媳婦”和“十佳好婆婆”評選,這婆媳倆一聽急了:楊墩現在名氣很響,村子漂亮,村里占地1000多畝的農莊每年都有10多萬人來游玩,總不能因為我們壞了村里的名頭。婆媳各自檢討自己,“死結”終于解開,當年,兩人都被村民高票評選為“好媳婦”和“好婆婆”,成為當地美談。
如同鄉野小草總能悄然遍野,變化就這樣在人群中萌芽、擴展。合作共建兩年間,一種全新的生態正在**鄉間發軔、成長,**農民以無聲的行動告訴人們:在阡陌縱橫的希望田野上,同樣奔跑著他們昂揚的身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