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增強黨員服務意識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黨的十六大提出:高度重視社區黨的建設,以服務群眾為重點,構建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新村街道黨工委牢固樹立社區黨建觀念,圍繞服務一條主線,建立區塊互動、利益表達和維護兩項機制,著力于“延伸”、“整合”、“優化”三個重點,充分利用好結對活動、黨員服務活動、談心活動、志愿者活動四個抓手,立足群眾,講求實效,大力推進**社區的“三服務”工作。
一、圍繞一條主線,強化服務意識。堅持以“三服務”為主線,深化黨建工作,強化服務意識,做到“街道圍著居委轉,居委圍著居民轉”。
(一)注重服務理念的培養。一是加強理論教育。通過教育培訓、形勢報告會等形式,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學習,并及時將學習資料下發到機關各支部、居民區黨組織,為機關和基層組織學習提供指導;加強機關干部的思想作風養成教育。二是豐富活動內涵。開展文明科室創建,對4個文明科室及12名先進個人進行表揚;以“凝聚黨心民心,構建和諧**”七一主題實踐活動為契機,通過征文演講,編輯《黨員風采錄》、評選優秀黨員等形式,營造黨員服務的良好輿論氛圍,進一步根植群眾觀念、服務意識。三是提升業務能力。組織開展居委會換屆選舉、黨總支換屆選舉、朱家門動遷工作等專題業務培訓,提高機關、基層和黨員的服務能力。
(二)注重服務實效的考核。一是機關干部年終考評“開門考”。為了使機關干部眼睛向下,服務社區、服務基層,機關公務員考核打破了以往封閉式的考核方式,采取了“開門考”的新模式,包括機關、事業、雙管單位、居民區在內的130余名人員參與了街道機關干部測評,加強了對機關干部工作能力、工作作風的監督力度。對于群眾反響大的個別對象進行嚴肅批評,有一名同志考核被評定為“基本稱職”。二是居民區“上下考”。開展居民區工作民意調查,發放調查表1000份左右,將基層滿意度的權重增加到40%,群眾對居民區工作的滿意度成了評優的重要參考數據。同時,修訂《居民區考核辦法》,完善居民區工作成效評估體系,真正做到將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好壞的重要標準,進一步加強了居委與群眾的溝通,從而推動了居民區工作的健康發展。
二、建立兩項機制,改進服務方法。
(一)建立黨政領導聯系區塊的“區塊互動”機制。以居委為單位,每2-3個居委為一個組,每2個組為一個區塊,將**個居委劃分為9大區塊,每個黨政領導聯系一個區塊,每個科長聯系一個組,每個機關干部聯系組內一個居委,黨政領導服務于區塊,科長服務于小組,機關干部服務于居委,建立了一個信息傳遞和服務的三級網絡,形成了“街道服務居委”的工作網絡機制。
(二)建立社區群眾利益表達和維護機制。主要內容是四項工作制度:一是黨政領導與居民共商和諧社區發展的例會制度,黨政領導在例會上傾聽群眾的心聲與需求,為民辦實事,共創和諧;二是居民區內法律服務站制度,居民區每周六定期為居民提供法律服務,至今共接待居民337人次;三是人大代表接待日制度,由市、區人大代表接待社區群眾,聽取群眾對政府、街道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四是黨風監督員和行風測評員制度,積極發揮街道黨風監督員和行風測評員的作用,形成制度化的自下而上的民意監測、信息反饋系統,更好地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
三、著力三個重點,構建社區黨建服務格局。
(一)以“延伸”為重點拓展社區黨建領域。通過配強配齊綜合黨委工作人員,建立陽光驛站,組建黨建志愿者隊伍,編刊《**黨建通訊》,創辦黨建網頁,設立“南、中、北”3個區塊綜合黨支部等六項措施,使黨的建設的觸角不斷向“兩新”組織的黨員和群眾延伸,基本完成“兩新”黨組織“雙達標”和“布點劃片”建設目標。今年上半年,對937戶“兩新”組織開展調查登記,新建13個企業黨支部。
(二)以“整合”為重點加強社區部門協作。以社區黨建聯席會為載體,強化對各社區單位的工作協調和整合力度,調動雙管單位、駐區單位、社區單位參與社區服務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形成以社區黨工委為服務中心,轄區內雙管單位、駐區單位、社區單位為服務副中心的黨的服務新格局,在社區重點、難點工作的推進過程中,使社區黨工委在領導和服務上能更好地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形成“三服務”的工作合力。
(三)以“優化”為重點夯實黨建基礎。優化居民區黨組織書記和委員隊伍結構,**07年上半年順利完成了轄區30個居民區黨組織換屆選舉工作,產生新一屆委員4**名;同時,加強“班長工程”建設,開設居民區書記培訓班,提高居民區書記的綜合素質和為居民服務的能力;探索黨建新途徑,建立了4家樓組黨支部,使黨建工作在樓組中得到進一步深化。
四、利用四個抓手,深化服務內容。
(一)以結對活動為抓手,落實機關黨員為基層服務責任制。一是結對聯絡。機關干部與各居委結對,每周至少一次下居委了解幫助指導工作,為居民區解決“急、難、愁”問題,在人大選舉、居委會換屆選舉、黨總支換屆選舉等重大活動中,機關聯絡員指導協助居委開展工作,上情下達、下情上傳,起到了街道與居委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受到了居委和居民群眾的好評,折射出機關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風。二是結對幫困。60名機關干部與社區貧困家庭結成了對子,機關干部經常深入結對對象家中,了解困難,提供幫助,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機關干部就慰問走訪社區幫困對象65人次,慰問金額19800元。在提供經濟幫助的同時,還通過讀書交流會、座談會等形式,為困難學生進行精神鼓勵,引導他們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在這些困難同學中也涌現出了一些品學兼優的學生,有的考上了華師大等重點高校。三是結對共建。以舉辦街道樓組文化節為契機,開展了科室與特色樓組共建活動,機關各科室與篩選出的學習、綠化、平安、愛心、雙擁、青春、先鋒、清新、民族團結、讀書、法制、敬老、科普等13個特色樓組簽約結對,目標明確、措施扎實、責任落實。四是結對包干。建立朱家門動拆遷責任機制,將40戶動遷對象分為8大組,由班子領導參與,科長任組長,機關干部包戶,分工負責協助動拆遷工作。
(二)以黨員服務活動為抓手,切實將黨的服務落到實處。一是抓主題實踐活動。街道黨工委遵循中央“提高黨員素質、服務人民群眾”的工作要求,推出了以“十個必結必訪”和“五個提供幫助”為主要內容的**社區“千名黨員結千對訪千戶”活動,要求每個黨支部和每位黨員都能發揮先進性,開展與“窮親戚”結交、與困難學生結對等各種幫扶慰問活動,通過結對走訪,傾聽弱勢群體呼聲,達到多拉拉手親近,多聊一聊暖心,多聽一聽心聲,多幫一幫解難的“1+1結交”的目的,把黨的溫暖及時送到弱勢群體家中。與此同時,街道黨政領導干部主動拜訪居住在社區內的老黨員、老先進、老勞模,尋找結對對象,訪問困難家庭。二是抓黨員“三崗”活動。街道黨政領導帶頭下基層解難題、辦實事,一年來召開書記主任現場會、議事決策調研會等百余次專題會議,處理疑難雜癥近**0件。自去年開展黨員“三崗”活動以來,機關黨員干部更是積極響應,精神面貌發生了變化,主動跑居委的人多了,反饋意見和主動協調解決事情的人多了,形成了縱向溝通,橫向協作的良好局面。在居民區,我們設立了社會監督崗、文明新風宣傳崗、社情民意收集崗、便民服務崗、社會治安維護崗、環境整治崗、外來人員管理崗等,自愿參與崗位簽約并積極履行崗位工作職責的黨員達**00余名,其中有60%的黨員每月活動一次,30%的黨員雙月活動一次,10%的黨員每周活動1-2次,體現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三是抓便民服務活動。成立社區黨員便民服務隊,每天輪流到各小區為居民提供包括醫療保健、家電維修、理發、裁剪等在內的多項服務,今年上半年共計服務43**人次。
(三)以談心活動為抓手,推進干部工作作風建設。開展“黨政領導與機關、社區干部真情對話”活動,黨政領導定期與社區干部交流談心,溝通思想動態,每年至少一次與機關青年干部開展座談交流會,拉近黨工委領導與社區干部群眾之間、機關黨員與居委干部之間、黨政班子成員與機關干部之間的距離,改進機關、社區干部的工作作風,營造和諧工作氛圍。
(四)以黨員志愿者隊伍為抓手,充實社區黨的服務力量。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現在已經建立了社區志愿者服務人員數據庫,為轄區居民提供志愿服務。如專門發現問題的“啄木鳥”隊伍每月活動一次,**路維序志愿者、五蓮路—萊陽路通志愿者隊伍、長島路親水平臺志愿者隊伍等每天奉獻在自己的志愿者崗位上,這些志愿者活動成了**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粗略統計上半年各項志愿者活動共計有16**人次參加。
**新村街道“三服務”活動開展以來,社區黨建資源得到了有效整合、社區干部素質得到了提高、精神文明創建得到了深化,居民活動精彩紛呈、志愿者活動深受歡迎,形成了和諧、積極、健康的生活氛圍,黨員與群眾的心貼得更近了,解決的實際問題更多了,黨員的先進形象更清晰了。在今后的黨建工作中,我們將堅持以“三服務”為工作方向,切實發揮黨員的先進性,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驅憂愁,為創建和諧文明新**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