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場經濟學校體育改革思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現代科學領域中,無論研究什么問題,都不能離開時代這個大背景。當前處于20世紀九十年代,反映在教育領域中的時代特征,就是世界性的培養人才的競爭。當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經濟競爭日益激烈,因而對人才的需求,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就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因素,這是學校體育改革所處的一個時代特征。如何根據這一新形勢下的特點,深化學校體育改革,這是當前擺在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當前新形勢下學校體育必須走改革之路
我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顯著特點是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國家還不能拿出很多錢來辦教育,學校體育的條件還難以迅速改善,這就要求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干方百計地提高改革的效益。前一個時期,絕大部分地區進行了改革,雖然各組成部分的改革也收到了一定的效益,但就學校改革的總體效益來看,充其量也只是各組成部分改革效益之和。而體育統計學告訴我們:一個合理的總體效益應大于部分之和。這就是說,改革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商品經濟意識對人頭腦的沖擊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學校體育是一個多功能,多目標的系統。這里我們暫且不談多目標的效益問題,僅以增強學生體質的目標為例,要有效地實現這一重要目標,學校體育就非進行改革不可。
最近幾年,我國的學校體育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然而評定學校體育工作的成績,“最根本的是看學生的體質是否有所增強”,有關資料對青少年兒童體質調研看,我國青少年兒童的體質還很不理想,與其它國家同齡學生相比較,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許多學生的體質不但沒有增強,有些指標還下降了。瘦弱型的身體形態發育更為明顯,常見病的發病率有所提高,視力低下的現象更為來重。如果真的以體質作為評價學校體育工作的根本依據,那么其余的成績就將大打折扣。這樣,理論和實踐就產生了矛盾。這一矛盾現象留給我們眾多啟示,但我們應用事實說話不能一概而論。就增強學生的體質而言,從廣義上來看,只要把優生優育,改善飲食結構和生活環境,減輕學生負擔,加強心理,生理衛生保健,積極開展體育活動等有機地結合起來,方能起到良好效果;從狹義上看,我們必須把體育課教學、早鍛煉、課間操、課外鍛煉及運動等從內容到負荷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全面改革,方能奏效。我們都知道,體育鍛煉對增強體質的作用是建立在超量恢復理論基礎之上的,如果只是孤立地進行體育課改革,那么,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增強學生的體質,就難以達到良好的效果。現在中小學生體育課,很多都是45分鐘(有的40分鐘),如果以課的密度30%來計算,那么每個學生每周在體育課上實際進行身體練習還不到半個鐘頭。請問:誰能把超量恢復的曲線劃出來?學生的體質如何增強?所以,只有把課內外體育鍛煉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全面改革,才能真正發揮學校體育在增強體質中的作用。
二、影響學校體育改革的因素
最近有關資料對北京、江西、甘肅、福建、湖南、廣東、吉林、江蘇、內蒙古、黑龍江等10省市近200名中小學的體育工作者與體育教師進行直接調查(座談訪問)或間接調查(問卷)共收回調查表各151張,結果如下:
從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影響學校體育改革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種:
1、片面追求升學率:
在我國現實社會生活中,升學率是家長和社會評價一所學校教育質量好壞的根本依據。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長,就不能不抓升學率。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雖然我國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但教育政策尚不完善,在升學考試中,德育和體育無需象智育那樣進行嚴格而有效的考試。因而,追求升學率就極易忽略德育和體育。這一因素對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影響的嚴重程度,在問卷調查的統計中,雖然是列二位,但在座談訪問及有關材料報導中則是列第一位的,因為問卷調查統計中列為第一位的因素——學校體育物質條件問題。學校體育物質條件問題,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客觀制約較大,而教育思想與教育政策問題是起決定作用的,并且有較大的能動性,在一定范圍內還可以對物質條件產生積極的影響。
2、缺乏明確具體的改革目標
改革本身并非目的,它是為實現某種目標而采取的方法途徑。學校體育改革已經搞了多年了,但作為一個國家、一個省市、一個地縣、一個學校,在今后一個歷史時期里,到底要把學校體育改革成什么樣子,達到什么規模和水平,大多沒有明確具體的目標,因而使改革帶來了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有的改教材,有的改教法,有的改器材,你改你的,我改我的,或是跟著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或是不知道改什么好,嚴重地影響了改革的深入發展。
3、體育師資的質量偏低
據有關部門的調查統計我國體育師資數量不足的問題,已基本解決,除初中尚缺2.88萬名外,小學專職體育教師已配備了近12萬名,高中的體育教師已經超編。現在主要的問題:一是中小學體育教育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超編,有的地方不足。
二是質量偏低。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專職體育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為65%、23.42%、24.65%專業合格率還要低得多,特別是小學體育教師,大多數沒有受過專業教育。此外,小學尚需80萬名左右的兼職體育教師。目前僅有11萬名左右,大多數缺乏體育專業知識和技能。這種狀況不能不影響到改革的深化。因為一切體育改革措施,最終都要依靠體育教師來貫徹落實。如果教師質量過低,改革措施再好,也難以貫徹。
4、法制不健全
加強學校體育的立法,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如何保證有關法規的貫徹執行。例如,必須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鍛煉的問題,不得侵占學校體育場地的問題等,在許多法規中都有明文規定。特別是在國務院最近頒布的《體育法》中得到了體現。國家教委與國家體委也曾三令五申過,但卻令不行、禁不止。因此,學校體育工作中,解決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問題,不僅是深化改革的需要,而且本身就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
5、體育經費、場地、器材缺乏
大多數的調查對象認為,當前的主要困難是學校體育的經費和場地、器材不足。不少地方和學校,要錢沒錢,要物沒物。連上體育課都沒有一塊場地,在一定的程度上束縛了廣大體育教師改革的手足。這是必須正視的客觀現實,其原因,既有經濟發展水平問題,也有領導人的重視程度問題。但我們還必須看到,我國的學校體育改革,在任何一個層層次上(不同發展水平),都有搞得比較好的典型。因此,我們認為經費和場地、器材是影響學校體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不是第一位的因素,它本身也是改革所要逐步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6、片面追求學生運動成績
有些地區學校的領導和教練員視競賽規則而不顧,以高中學生代替初中學生比賽,以大年齡組學生代替小年齡運動員比賽,有的甚至服用危禁藥物,以上這些現象背離了中、小學生體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方向,是廣大體育工作者所深惡痛絕的。有些教練員不顧學生年齡、性別、體能等生理和心理特點,沒有長遠觀點,不講科學訓練;一味蠻干、蠻練,將不少有發展、有前造的運動苗于的“油水”榨得一干二諍,使一些頗具運動水平才華的運動員雖然早早拿到了獎牌,卻難得有更大的提高一一早熟而早衰,而背離了中、小學體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方向。對此,社會輿論表示了強烈的不滿。但許多調查對象卻認為這是個別現象。而且,一般來說,在運動會上能奪金牌的學校,群體活動開展得比較好,所以片面地追求運動成績的因素對深化學校體育改革的影響并不嚴重,但應當引起警惕。因為,這一因素直接關系到學校體育改革的方向。
三、對學校體育改革的建議
1、學校體育的改革要突出各自的個性
由于和省、市、地區的經濟、文化、教育、體育等發展不平衡,而造成學校體育的千差萬別。因此,學校體育的改革,必須突出各所學校的個性。所謂突出改革的個性。就是要突出改革的創造性。因為,個性的本質特征在于創造。也就是說,學校體育改革應在總目標的引導下,根據各自的條件,結合各自的特點,發揮各自的條件,發揮各自的優越。從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這是我們學校體育改革活動之所在。
2、要把學校體育的改革和制定學校體育的發展戰略結合起來。
所謂學校體育發展戰略,這是指一個歷史階段學校體育的發展目標和對策。所謂目標,是指人們對未來實踐所期望達到的預期結果。一個國家、一個省市、一個地縣、一所學校,如果不制定自己的學校體育發展戰略,不了解在今后一個時期本國、本省、本縣、本鄉、本校的學校體育要達到什么規模和水平,要發展成一個什么樣子,那么,改革就不可避免地要迷失方向,而陷入盲目。例如,有的人是想到什么改什么,有的人是別人怎么改自己就跟著怎么改,有的人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改,而有的人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改,還有人心血來潮,突然冒出一個主意,不加論證,不作實踐就貿然推廣,造成工作上的被動,以至使改革陷入困境。
學校體育發展戰略制約著學校改革的方向、內容和方法,這具有導向、動員和激勵的巨大作用。實質上,學校體育的戰略目標,就是學校體育改革的目標,實現戰略目標的對策,就是改革一切不適應戰略目標要求,有礙于戰略目標實現的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觀念、內容、方法、體制、規章、條件等。因此,只要我們把學校體育改革和制定學校體育的發展戰略緊密地結合起來,改什么和怎么改的問題也就昭然若揭了。
4、學校體育改革必須講求實效
我們都知道,改革本身并非目的,改革是為了實現某種目標而采用的方法、途徑。因此,評價一地、一校體育改革搞得如何,不在于它改了什么,而要看它的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能深入地研究問題,切實地解決問題,不要光做表面文章,不要停留在一些名詞概念上打圈圈。諸如增強學生體質問題;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問題;生理、心理負荷問題;學生的主體作用問題;發展學生個性問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習慣、能力問題;提高學生體育意識與體育素養的問題;為學生的終生體育打基礎的問題等,一定要鉆進去,研究得深透一些,多問幾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搞得具體、實在一點,然后再通過改革實踐來作出判斷。要講求改革實效,就要克服形式主義,組織一些參觀學習,開一些現場會、交流會、研討會都是必要的,但必須講求效果。不能老是東奔西跑,更不能搞“大呼隆”。我們應當把有限的財力和精力,用于改革的刀刃上。
5、在學校體育改革中,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有關資料對全國10個省市200名學校體育工作者作過一次調查,有92%的人認為體育經費與場地、器材缺乏,對學校體育改革的影響是嚴重和非常嚴重的。確實,有許多地方和學校,要錢沒錢,要物沒物,連上體育課的一切場地都沒有,這不能不使廣大體育教師改革的手足受到束縛。我們必須正視這一現實。其原因,既有經濟發展問題,也有領導者的重視程度問題。但我們必須看到,在不少地區,經濟水平不高,而學校體育發展得很快。究其原因,首先是領導重視,肯給學校體育投資,干方百計地改善學校體育的條件。其次領導和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團結一致,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自己動手,就地取材,自制體育器材、教具。特別值得提及的是湖南臨湘市二中,該校地處湘鄂交界處的農村,原有一個專供訓練用的300m田徑場和一個風雨棚,93年他們又購地50畝,修建了一個標準的400m田徑場,特別是以陳文友同志為首的體育教師當家作主精神好,自力更生精神強。很多事情都是他們自己動手干出來的,如平整跑道、焊接欄桿、制作器材、載樹種草……,節省開支數萬元,特別是今年7月來,該校的學生在世界中學生運動會上獲得三枚金牌,為國家爭得了榮譽。因此在現階段,我們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應學習當家作主的精神,應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6、以把體育列入升學考試科目為動力,推動學校體育改革的深入發展
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學率,明星體育及商品經濟的影響,學校體育理論地位與實際地位,產生了很大的落差。自國務院頒布《體育工作條例》后從法規上確立了學校體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在我國出現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問題是深刻的歷史原因和社會原因。所以,批而不臭、越反越兇。為什么追求升學率就會出現片面性,忽視德育和體育呢?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級各類學校在招生時,德育和體育無需象智育那樣,受到嚴格的考核,理論上是“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實際是擇智育之優而錄取。說穿了,就是我們教育政策尚不完善,還難以保證黨的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
這種現象在許多地方已經引起了重視,長沙市教委近年來一直把這一工作作為升學工作的重點,組織專門的隊伍,實行封閉式考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陜西省警校把體育作為新生入校的必考科目,擇優錄取,受到了社會的普遍好評。
綜上所述,在市場經濟下學校體育改革如何從我們的國情、從各地各校的實際出發,做到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是一個值得我們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繼續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人的現代化,只要我們朝著培養現代化的人這個總目標去探索,我們的改革之路就會越走越寬,我們的體育改革也一定會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