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觀念創新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鄧小平同志說過:“干革命、搞建設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闖將?!痹邳h的十七大報告中,同志又一次提出要“解放思想”。報告提到“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同志曾對此作出生動的闡釋:“要以思想的解放激發創造力的釋放、以觀念的更新促進工作的創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有當好解放思想的排頭兵,更新觀念的探路人,勇于創造的先遣隊,才能使思想和觀念不斷更新。在新形勢下,要推進組織工作創新,就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勇于創新,建立起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組織工作理念和思維方式,在解放思想中謀發展,在擴大開放中求進步,在創新創造中添活力,準確把握組織工作與經濟建設的內在聯系,進一步增強組織工作的超前性、預見性和創造性,以思想創新和觀念創新推動組織工作創新,使黨的建設更加順應時展的潮流和社會進步的要求。
一、創新組織工作緊貼經濟建設的思維和觀念。實踐證明,就黨建抓黨建沒有生機,就經濟抓經濟缺乏保證。只有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才能永葆黨的建設的生機與活力。因此,組織工作必須著眼于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做到三個堅決:堅決摒棄一切束縛發展的思想觀念,堅決沖破一切妨礙發展的規矩樊籬,堅決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切實做到“三破三立”,推進組織工作創新。一是要破除“就組織抓組織,就黨建抓黨建,就干部抓干部”的思想觀念,牢固樹立組織工作為經濟發展服務的觀念,自覺把組織工作置身于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把組織工作放在經濟建設的浪潮中去磨練去檢驗,使組織工作成為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二是要破除組織工作是軟任務難出政績的思想觀念,牢固樹立組織工作不僅出凝聚力、戰斗力,而且出效益、出生產力的新觀念,視干部為寶貴資源,視人才為第一生產力,把能否最大限度地實現干部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用當其位,作為衡量組織工作優劣的根本標準,使組織工作成為經濟發展的“助燃劑”。三是要破除組織工作枯燥乏味與經濟建設“兩張皮”的思想觀念,牢固樹立組織工作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為基層服務、為干部群眾服務的意識,變管理型為服務型,真正使組織部門成為黨員之家、干部之家和知識分子之家,使組織工作成為經濟發展的“推動器”。
二、創新組織工作服務經濟建設的方式方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組織工作必須遵循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組織工作的內容、對象、環境、條件、任務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而不斷發展創新。因此,組織工作要強化與時俱進和搶前爭先意識,樹立起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意識,大膽創新,大膽探索,大膽試驗,著力在服務經濟建設方式上實現根本性轉變,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要結合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正在深入開展的“解放思想、擴大開放”大討論活動,積極探索組織工作服務經濟工作的基本規律,增強組織工作服務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適應農業產業化進程的需要,圍繞“黨建集結產業、產業激活黨建”的目標,創新三大體系,即組織設置體系、共建工作體系和干部人才工作體系,通過設置產業集聚型、主導產業帶動型和資源互補型產業黨組織,開展互動共建、區域整合共建和城鄉對接共建工作,實施干部人才素質提升計劃、交流聚集計劃和創業發展計劃,發揮產業黨建助推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增強黨建活力三大作用,扎實推進城鄉統籌產業黨建工作,著力構建城鄉統籌產業黨建新格局,切實加快城鄉統籌發展。又如,針對產業人才緊缺和高技能人才匱乏的實際,堅持“育才立業”,加大干部培訓力度,組織外出學習考察,選派干部人才到發達地區掛職鍛煉,鼓勵干部人才參加學歷教育和業務進修,不斷提高干部人才的綜合素質;堅持“聚才興業”,通過公開選拔、公開招錄以及開展干部人才“下鄉支農”、“入城創業”、“入企就業”、“入項服務”活動等,為經濟發展配置優秀干部人才;堅持“惠才強業”,制定人才創業發展優惠政策,回引在外人才返鄉創業,評優評先予以激勵,切實調動干部人才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如,針對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較多的實際,深化“123”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新機制,加強流入、流出兩地黨組織的溝通聯系,通過雙邊互動、兩地共管,城鄉合作、動態管理,建立城鄉統籌的黨員一體化管理長效機制。
三、創新組織工作推動經濟建設的有效機制。機制決定方向。服務經濟建設,加快小康進程,必須推動組織工作機制創新。一要不斷更新選人用人機制。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上要破除封閉保守、神秘化的思想,樹立民主開放和緊扣生產力標準選賢任能的理念,不拘一格選用人才。要變“伯樂相馬”為“賽場賽馬”,引入競爭機制,打破論資排輩、求全責備、平衡照顧等陳舊觀念,制定實施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干部考核評價標準,大力推行任期制、聘任制、公示制和群眾評議、組織考察等制度,將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群眾信得過的優秀干部選拔到領導干部崗位上來。二要建立干部監督約束機制。加大對領導干部特別是黨政一把手的監督力度,抓好對重要工程項目、重大事項的監督,加強黨內監督和社會監督,構建起全方位的監督體系。注重過程監督,加強干部任前監督,把好入口關;任中跟蹤考察考核,全面掌握干部的現實表現;開展干部離任審計,把住出口。推行領導干部述職述廉、談話誡勉、回復組織函詢及干部監督信息交流等制度,增強干部監督的整體合力。三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訓機制。在教育形式上,堅持把讀書學習與研討問題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與實踐鍛煉結合起來,把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結合起來。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遠程教學、網絡教學等技術手段,解決工學矛盾,擴大干部教育培訓范圍。在教學方法上,充分運用啟發式教學、情景模擬、案例分析、對策研究、雙向交流等方法,提高學員參與程度,增強教學吸引力。要搭建干部教育平臺,如選派優秀后備干部到重要部門掛職鍛煉,開辦干部網絡學校,舉辦雙休日干部課堂,委托高等院校對優秀中青年干部進行研究生學歷教育等,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干部素質。四要創新干部交流機制。積極推進干部調整性交流,探索完善處級領導班子效能考核、處級干部績效考核辦法和評價體系,加大干部考核考察力度,準確掌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履職情況。推進干部結構性交流,加強符合專業需求的高學歷年輕干部的補充交流,不斷優化領導班子的年齡、知識和專業結構。積極推進干部培養性交流,本著“缺什么補什么、弱什么強什么”的原則,把缺乏基層工作經歷、艱苦環境歷練的年輕干部,選派到街道、鄉鎮任職,選派到經濟相對落后、工作條件比較艱苦、工作難度大、矛盾突出的地區接受鍛煉。積極推進干部開放性交流,樹立“大人才”的開放理念,推進干部跨部門、跨系統交流。五要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實現基層組織建設的創新。第一,推進黨員管理模式的創新。實行服務型管理,堅持以人為本,把服務寓于管理的各個環節,通過在生產、生活中的服務工作凝聚黨心民心。如推行黨員二次管理模式,要求流動黨員接受原籍地和流入地的雙重管理;推行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制度,接受機關和社區的雙重管理。第二,推進組織設置的創新。根據產業趨同、生產相近、地域相連的經濟布局,在村村、村企、村產、產企之間聯建黨組織,在生產經營上統一協調、統一服務,實現互利共贏。第三,推進工作機制的創新。抓好鎮街為龍頭,基層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建設新型和諧的村“兩委”關系;突出抓好“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突出服務群眾和促進和諧的兩大主題,促進社區黨建工作上水平;建立黨員發展基金和幫扶基金,扶持黨員能人戶、黨員聯戶上項目和支部加協會或合作社的經營項目。第四,推進活動內容的創新。開展打造黨建品牌活動,按照“特色黨建、品牌意識,凝聚黨員、服務群眾”的宗旨,重點抓好示范點建設,堅持以點帶面,整體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五個好”創建活動。第五,推進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創新。開展“雙培雙帶”工程,把“雙強型”能人黨員選配到兩委班子。在社區和“兩新”組織采取企業負責人兼任、選派機關干部掛任和退休黨務工作者專任等渠道選拔黨務干部。探索建立基層干部激勵機制,探索村支部書記列席鄉鎮黨委會議制度,每年在村干部和社區干部中定向錄用鄉鎮機關公務員。第六,推進基層黨內民主建設的創新。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建立黨代會代表聯系黨員制度,推行黨務、政務、事務和財務“四公開”制度,進一步完善“說事”制度,擴大黨員參與率。改革完善基層黨內選舉制度,擴大鄉鎮黨委書記公推直選試點,直接選舉村黨支部書記和社區黨支部書記。完善黨內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要求上級黨組織做出與下級黨組織有關的重要決定時,事先征求下級黨組織的意見。保障流動黨員和生活困難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