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對外貿易發展回顧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面對外貿發展面臨的新挑戰,五年來,全省外經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這一大局,在保持對外貿易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堅持以“好”字當頭認真謀劃思路、謀劃舉措,通過強化政策導向,大力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和出口品牌帶動戰略,力促外經貿企業轉型升級。全省對外貿易在總量規模不斷擴大有同時,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出口市場多元化發展迅速,貿易方式更趨靈活多樣,經營主體日益多元化。
五年來,全省外經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這一大局,面對外貿發展面臨的新挑戰,在保持對外貿易持續較快增長的同時,堅持以“好”字當頭,認真謀劃思路、謀劃舉措,通過強化政策導向,大力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和出口品牌帶動戰略,力促外經貿企業轉型升級,在對外貿易發展中堅持以質取勝,全省對外貿易發展質量明顯提升。
面對挑戰力舉措施
一、對外貿易發展面臨新挑戰
隨著對外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外貿易發展也面臨新的挑戰。
(一)全國對外經貿發展進入了重要的戰略轉型期。對外貿易發展從注重出口轉向注重進出口平衡,從規模速度型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增長,從普遍鼓勵出口轉向按產業政策鼓勵及限制相結合,從偏重貨物貿易轉向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協調發展。與發展導向轉變相伴的是,國家的一系列與外貿相關的匯率、出口退稅和加工貿易政策等都相應出現了重大調整,給我省對外貿易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人民幣升值步伐不斷加快,給出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洽談接單帶來不確定性;出口退稅政策進行結構性調整,取消和降低部分“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對我省傳統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沖擊甚大;調整加工貿易政策,提高加工貿易準入門檻,使一些加工貿易企業經營陷入困境。
(二)世界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國際貿易摩擦進入了高發期,反傾銷、反補貼、技術壁壘、綠色壁壘以及社會責任標準等新型貿易保護措施被濫用的現象明顯增多,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歐盟的RoHS、WEEE指令、EUP指令和REACH法規等,都給我省相關產品出口帶來困難,也使市場拓展難度加大。
此外,國際油價波動、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國家通過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連續多次收縮銀根,也都加大了出口企業的經營成本,使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
二、積極謀求發展新思路
面對外貿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以及發展中存在的產業基礎薄弱、出口商品競爭力低、新增的大型出口企業少、出口仍以粗放型增長方式為主等問題,全省對外貿易部門積極轉變觀念,堅持以質取勝,把保持對外貿易持續穩定增長與轉變發展方式緊密結合起來,圍繞優化結構,以質取勝,認真謀劃發展新思路,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升對外貿易發展質量,增強對外貿易發展活力。
(一)調整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針對我省傳統優勢出口產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特點,全省加大了從政策上引導扶持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飛機配件、通訊、視聽、藥品等高新技術產品,特別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力度,同時,大力支持船舶、小家電、汽車、電機等大宗機電產品的出口。建立貿易與產業的聯系機制,及時跟蹤了解福安電機產業集群、青口汽車產業集群、福清顯示品產業園、漳州智能家電產業園等全省重點產業集群的發展動態,加強與重點企業聯系,及時了解企業經營情況,幫助協調解決遇到的困難。充分發揮省內技改資金引導作用,積極引導機電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機電產品出口研發,推動電機、汽配、機床、五金、節能燈、鐘表等出口項目的技術改造,全面提升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通過加大產業鏈招商、推進先進技術設備引進等措施,加快產業升級、培育產業鏈,增強出口發展后勁。與此同時,對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傳統出口產品,如農產品、紡織服裝等,也從信息、資金、管理等方面給予積極有效支持,引導企業主動順應國家政策調整,加大技改創新的力度,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二)積極實施出口品牌發展戰略。要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有效規避貿易壁壘,提高產品的定價,化解政策調整對企業經營帶來的壓力,迫切需要在市場競爭中打出品牌。五年來,全省大力實施出口品牌帶動戰略,扎實推進全省自主出口品牌培育工作。一是建立多層次的出口品牌培育機制。大力鼓勵和支持廣大出口企業積極開展境外商標注冊、進行國際通行的質量與環境管理和行業認證。二是建立出口品牌的政策扶持機制。制訂和出臺了《關于扶持出口名牌發展的指導意見》,設立了出口品牌發展專項資金,專項用于支持出口品牌建設活動;積極加強與海關、商檢、稅務、銀行等部門的配合,在通關、商檢、退稅、融資等方面為品牌企業提供便利;積極推動中國進出口銀行在信貸政策上向自主出口品牌企業傾斜、擴大授權額度,為自主出口品牌企業發展壯大提供金融支持。三是健全品牌保護體系。加強與省工商局、海關、知識產權局等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的協作,將出口品牌企業有關的知識產權列入重點保護范圍;督促企業增強自身維權意識,及時向海關總署備案,申請知識產權保護。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鼓勵下,全省出口品牌產品明顯增加,至*7年全省共有18家企業獲得商務部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出口名牌,約占全國出口名牌總數的1/10,位居全國第五位,88家企業入選*6-*7年度*出口名牌,涉及機電產品、輕工工藝、紡織服裝、食品土畜、醫藥保健等多個行業,出口名牌產品成為提升我省出口產品競爭力的有效支撐。
(三)大力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繼續堅持以深度、均衡開拓美、日、歐、香港、東盟等傳統市場為基礎,重點突破美國的輕工業品、機電產品市場,日本的機電產品市場,鞏固和發展歐盟市場,著力推動紡織、服裝、鞋、箱包、玩具等傳統商品擴大出口,利用中國――東盟自貿區實施《貨物貿易協議》的有利條件,積極拓展東盟市場,有效確保了對傳統貿易伙伴的貿易規模穩步擴大。同時,為化解出口市場集中度高、傳統市場貿易摩擦高發的市場風險,全省還大力開拓新興市場,著力加強對新興市場的政策分析,及時信息,引導企業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外經貿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補助;加大到境外辦展的力度,充分發揮廣交會對出口的促進作用,在廣交會展位上對具有集聚效應的晉江、莆田鞋業、石獅服裝、德化工藝等地方產業給予重點支持,幫助企業積極拓展新市場,尋找更多的貿易機會。五年來,全省貿易伙伴不斷增多,其中,出口額過億美元的貿易伙伴已從*2年的26個增加到30個。
(四)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面對名目繁多的各種貿易壁壘和反傾銷,全省各級外經貿部門在積極引導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的同時,檢驗檢疫等相關部門還密切跟蹤重點出口市場的動態,加強對大宗、重點產品出口情況和趨勢的統計分析、預測和監控,及時掌握我省企業出口產品遭遇國外“兩反兩保”情況,實現預警信息的有效傳遞和應對工作的快速啟動。以應對歐盟的各種指令、法規以及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為重點,加強對企業生產的源頭管理,推動企業建立質量可追溯體系,幫助企業了解目標市場技術準入條件,引導企業規避貿易風險。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引導企業按照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技術標準要求組織生產,以突破歐、美技術標準、企業社會責任等限制。鼓勵和支持企業獲得國際通行的質量體系認證,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力。由于措施得力,全省蔬菜和水海產品等農產品出口規模持續擴大,*7年全省蔬菜和水海產品出口達4.81億美元和2.47億美元,比*2年增長77.0%和44.0%。烤鰻出口雖經歷低谷,但也逐漸恢復,*7年全省烤鰻出口3.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7.5%。
(五)積極鼓勵擴大進口。長期以來,在對外貿易發展中一直“重出口、輕進口”,隨著國家對外貿易發展進入戰略轉型期,為實現對外貿易的平衡發展,改變進口增長緩慢的狀況,全省及時轉變觀念,積極采取相關措施鼓勵擴大進口。*7年在全國率先出臺了第一個地方性鼓勵進口的資金政策--《*省鼓勵擴大外貿進口獎勵辦法》,扶持和鼓勵企業擴大進口,尤其是鼓勵企業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關鍵技術,擴大資源性商品進口,以提升我省企業生產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促進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進口公共信息服務,組織企業參加進口展覽會和集中采購,為企業擴大進口搭建平臺。發揮我省對臺優勢,在福州、廈門、泉州等口岸積極建設臺灣農產品、水產品的進口、倉儲、加工與轉運中心,充分發揮我省口岸優勢,積極為內陸省市提供進口服務。
結構優化質量提升
在對外貿易發展中圍繞“好”字當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和實施,有效確保了五年來全省對外貿易在挑戰面前,不僅保持了持續發展態勢,而且貿易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量明顯提升。*7年,全省對外貿易總額達744.58億美元,比*2年增長1.62倍,總量規模一年上一個新臺階,*2年全省進出口總額為283.99億美元,*3年為353.26億美元、*4年達475.27億美元、*5年又突破500億美元,達544.11億美元、*6年又擴大到626.59億美元,*7年再上新臺階。其中,出口從*2年的173.71億美元擴大到*7年的499.43億美元,增長1.88倍,年均增長23.5%,高于同期進出口總額年均增幅2.2個百分點;進口從*2年的110.28億美元擴大到245.15億美元,增長1.22倍,年均增長17.3%。
一、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成為主要的貿易增長點
*7年,全省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由*2年的68.40億美元和32.12億美元躍升至224.63億美元和98.04億美元,年均增速分別為26.8%和25.0%,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由*2年的39.4%和18.5%上升到45.0%和19.6%,成為全省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在機電產品中,電器及電子產品、運輸工具和儀器儀表等產品出口快速增長,*7年上述產品出口分別比上年增長75.0%、53.8%和85.6%;在高新技術產品中,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產品出口所占比重最大,*7年達83.8%,此外,航空航天技術產品出口規模也明顯擴大,*7年出口達8.16億美元。在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通過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傳統商品出口競爭力也明顯提高,出口規模不斷擴大。*7年全省紡織品、服裝出口分別為18.27億美元和54.30億美元,分別比*2年增長3.45倍和1.62倍,鞋出口46.35億美元,家具及其零件出口13.36億美元,體育用品及設備出口9.89億美元,玩具出口1.52億美元,分別是*2年的2.2倍、2.8倍、3.1倍和1.9倍。出口品牌建設呈現出行業覆蓋面廣、技術含量高、民營企業多、企業競爭力強、示范和帶動效應好等特點,加快了全省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
二、出口市場多元化發展迅速,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取得較大進展
五年來,全省傳統出口市場不斷得到鞏固和拓展。*7年全省對美國、歐盟這兩大出口市場的出口額均突破百億美元、達108.67億美元和105.02億美元,比*2年增長了1.67倍和2.94倍,對日本、東盟和香港市場出口也分別由*2年的35.72億美元、12.24億美元和18.22億美元擴大到62.20億美元、41.28億美元和35.95億美元,比*2年分別增長74.0%、2.37倍和97.0%。與此同時,對俄羅斯聯邦、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出口快速增長,*7年全省上述對市場出口分別比上年增長41.1%、39.4%和34.8%,均快于全省出口的平均增幅,出口規模分別為*2年的11倍、4.55倍和4.13倍。隨著新市場開拓力度的加大,新興市場對全省出口增長的貢獻加大,歐盟、日本等傳統出口市場比重有所下降。*7年,全省對美國、歐盟、日本、東盟、香港等傳統市場出口占全省出口總額的70.7%,比*2年下降了6.2個百分點,出口市場集中度有所降低,對于化解市場風險、有效規避貿易壁壘發揮了一定作用。
三、一般貿易出口快速增長,貿易方式更趨靈活多樣
隨著近年來國家對加工貿易政策的調整,全省積極采取多種方式發展對外貿易,在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同時,加大對一般貿易出口的扶持力度,全省一般貿易出口快速增長,其他貿易方式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從*5年開始,全省一般貿易出口規模超過了加工貿易出口規模,*7年,全省一般貿易出口274.3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8%,增幅高于同期加工貿易增幅15.6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比重由*2年的47.0%上升到55.0%,占據了全省出口的半壁江山,對全省出口增長的貢獻度大幅提升,*7年一般貿易出口對全省當年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68.8%,而*2年一般貿易出口對全省出口增長貢獻率僅占四成,提高了28.3個百分點。加工貿易保持穩步增長,*7年,全省加工貿易出口199.0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2%,占全省出口比重雖由*2年的48%下降為40%,但加工貿易依舊對促進全省出口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加工貿易的檔次也有明顯提升。五年來,全省加工貿易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從貼牌生產努力向自主委托、自創品牌、自主營銷發展,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同時,全省也大力鼓勵其他貿易方式靈活發展,*7年,全省其他貿易方式出口26.02億美元,比*2年增長了2倍,雖然總量規模還不大,但也顯露了較大的發展潛力,在全省形成了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其他貿易競相發展的新格局。
四、經營主體日趨多元化,民營企業對全省出口增長的貢獻作用日益突出
為進一步夯實對外貿易發展的產業基礎,增強對外貿易發展后勁,五年來,全省充分利用外貿經營權全面放開的有利條件,大力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外向拓展。一是為民營企業發展對外貿易營造良好的環境,規定凡外貿流通類企業注冊資本100萬元以上、生產加工類企業注冊資本50萬元以上,均可向外貿部門登記備案取得外貿流通經營資格、生產企業自營進出口資格。凡國家給予企業的進出口優惠政策,均適用于民營企業。同時還專門設立了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資金,主要用于資助民營企業參加各類國際展銷會、采用國際標準、申報國外知識產權、建立國外營銷和研發機構以及開展進出口業務培訓。民營企業作為全省出口的新增長點,五年來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增長速度大大領先于其他各類企業,對全省出口增長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7年全省民營企業出口139.95億美元,是*2年的8倍,年均增速達51.4%,快于同期外商投資企業及國有企業的年均增幅28.8和16.4個百分點,占全省出口比重由*2年的10.1%提高到28%,對全省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達37.8%,比*2年提高了14.8個百分點。作為全省出口主力軍的外商投資企業,五年來出口規模持續穩步擴大,*7年全省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達289.96億美元,比*2年增長1.8倍,占全省出口比重仍保持在58%左右。國有企業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通過加快轉型改革步伐,出口規模也由*2年的51.47億美元擴大到69.52億美元。全省各類企業出口全面增長,對促進全省出口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進口發展得到進一步關注,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加快。五年來,全省進口規模不斷擴大,*7年全省進口245.15億美元,比*2年增長1.2倍,年均增幅達17.3%。進口商品結構也根據國內需求和企業需求及時地進行調整優化。*7年全省一般貿易進口105.26億美元,加工貿易進口99.21億美元,分別占全省進口總額的42.9%和40.5%。同時,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也大幅增加,*7年機電產品進口127.62億美元,高新技術產品進口55.68億美元,分別比*2年增長1.1倍和94%,為全省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創造了有利條件。
經過五年的發展,全省對外貿易的總量規模和發展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升。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調整,不僅是國家政策導向的要求,更是實現全省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提升外貿競爭力的必然要求。面對新形勢和新問題,今后全省對外貿易發展要繼續大力推進進口和服務貿易發展,繼續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強化出口品牌帶動作用、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始終堅持“好”字當頭謀發展,堅持以質取勝,實現對外貿易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對外貿易大省向強省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