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八字廉潔自律觀思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鄭培民是新時期干部的榜樣,是一位無愧于天地,無愧于黎民的優秀共產黨人,是一面永遠飄揚在全體黨員干部心中的鮮艷旗幟。他是偉大的,卻又是平凡的,他用一生的平凡,寫就了永恒的偉大。他身處要職,權居重位卻都能始終如一念好廉潔自律“八字”真經,即“大、小、多、少、先、后、有、無”八字廉潔自律觀,他的“八字”廉潔觀,真正體現了一個共產黨人正確對待權力,正確對待人民,正確對待事業的高尚品質,用自己的言行實踐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了很好的詮注。他的“八字”廉潔觀為每個共產黨人提供了學習的楷模,將永遠值得我們深思。
思考之一,大與小的廉潔觀。常言道,水無常勢,事無常態,鄭培民廉潔自律貴在能正確處理好“大與小”的關系,他“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在他眼中,干部用權“小事不小”,它直接關系到黨和干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作為紀檢監察干部,一是抓黨風廉政建設心中要有大局,黨員干部廉潔自律無小事?!按蟆本褪窃谖灰\大事、想大局,自覺做到局部利益服從大局利益,小集體利益服從大集體利益,小家庭利益服從大家庭利益。二是既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經受住嚴峻考驗,又要在小節上同樣固守操守?!靶 本褪且獜男∈伦銎?從小處著眼,固守小節,不能有一點點小小特權。他去省城開會,兒子同路搭個便車,原本這是人之常情的小小之事,但他把小事當作大事來看待,不以職權給自己和家庭親友謀一點小私利,然而,群眾的小事,他卻當作大事來做,常深入一線,走進農家,為群眾一點點小事,多次登門,真正做到了“群眾利益無小事”。三是領導干部既要寬宏大量,又要在遵紀守法上小心慎為。他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寬宏大量待人,嚴肅認真律已。兒子考上大學,女兒出嫁,自己工作調動,他從不張揚,堅持“不給別人一點點小小送禮的理由,不讓自己有半點小小腐敗的念頭”,謹防積小成大,這是鄭培民自律拒腐的真實寫照。
思考之二,多與少的自律觀。鄭培民自律為民的事跡啟迪我們,領導干部要正確對待黨和人民賦予自己的權力,無論是在位,還是進位或退位時,一是要多思民益,少想已利。人生定位要準,方向不能偏移;為官進位要廉,心態不貪;為官在位要正,手中握權不能邪;做人在世要清,人生觀念不能迷。二是要多作奉獻,少想索取。他無論在什么崗位,想得最多的是責任,黨紀民情。他講的最多的是政治、實話、實情,他干得最多的是實事、民事、國事,想得最少的是權力、私情、名利。三是多聽民呼、少進讒言。他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他在基層蹲點多,為民排憂解難多,他少聽讒言,少說私情,少打招呼。兒子大學畢業分配,他不但不給用人單位打招呼,反而教育兒子要樹立起憑自己真實本領謀崗位創事業,及時打消兒子心中的一些消極念頭。
思考之三,先與后的勤政為民觀。鄭培民勤政為民的事跡告誡我們,人無德不立,官無德不為。一是做官先要做人,做人先要修性。要能在新的歷史時期經受各種錘煉,不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做人總是先要有理想信念,有寄托追求,有精神支柱的,理想是人生的航標和燈塔,做官必須先立德,共產黨人只要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眼界更寬廣,心胸更開闊。鄭培民的“先”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鄭培民的“后”就是“后天下之樂而樂”。他凡事就能先為別人打算,方便先讓給別人,困難留給自己。二是為官先做事,做事先為民。鄭培民無論在任何崗位,任什么職務,心中定下的是萬事民為先,先考慮的是干好事業,做好實事,為民先富,為民謀利,當好為民造福的帶頭人,為民解難的貼心人。三是行權先問法規,干事先問民意。干任何一件事,首先是想到給人民群眾能否帶來實惠,而不是先考慮個人的政績。有了成績,先歸位到組織集體的智慧,是群眾的功勞。這就是他淡泊名利,一心為公的真實刻錄。
思考之四,有與無的廉政觀。鄭培民既是廉潔的表率,又是反腐的斗士。他終身清淡,畢生廉潔,這與他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時時事事高度警覺,有一種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惕性是密不可分的。他的“有”與“無”涇渭分明,一是對人民群眾要有情有義,對腐敗分子要無所畏懼。他心里時刻裝著的是群眾的酸甜苦辣,一心為民,鞠躬盡瘁,在物質的誘惑、權力的引誘的面前,他鐵骨錚錚。二是黨員干部對組織要有誠心真心,對權錢要無欲無求。他因公外出學習,借了學費和差旅費,他節省著用,把開支降到最低,在報帳時,他居然多交了8.72元錢。小小的8.72元,使得鄭培民同志兩袖清風的形象赫然可鑒。面對權勢、職位,去留之時,他一無所求,只顧埋頭真抓實干,不為權所困,不為錢所累,有的放矢把工作落到實處。三是抗住誘惑要有鐵心腸,勤政為民要有熱心腸。拒腐防變,他筑牢每一道防線,“在廉政問題,爸爸把前門,媽媽把后門,兒女把側門”,鄭培民兒子這一樸素的語言,折射了他家風中的正氣與純粹。他的妻子同樣是一位信得過的鐵將軍。在家奉行“三不”,即,不幫人向鄭培民帶任何口信,不傳口信,不接受任何禮品。而我們審視腐敗分子蛻化的軌跡,就不難發現,后院起火的不在少數,家風不正、政風必歪。鄭培民不僅自己一塵不染,而且家風又是如此廉潔清明,透過他的家風,我們看到了他高尚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拒腐蝕永不沾的決心,看到了他在涉及個人親情和利益問題上的一身正氣。然而他對人民、群眾的利益和困難,卻如此的有激情,有熱心。他認為“老百姓比天還大”,是衣食父母,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他把“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作為座右銘,始終“牢記宗旨,心系基層,服務群眾,無私奉獻”。把群眾需要視為第一責任,把群眾的滿意視為第一追求,把群眾情緒視為第一信號,把發展經濟視為第一要務,這種鐵心腸與熱心腸的正確定位,體現了共產黨人的胸襟:心中唯有群眾、事業和紀律,卻無一點點個人名利。
鄭培民一生高風亮節、兩袖清風、紅燈高掛、警鐘長鳴,在生活中不闖“紅燈”,在“后院”里不闖“紅燈”,在位時不闖“紅燈”,在權力上不闖“紅燈”,在親情上不闖“紅燈”,在紀律上不闖“紅燈”。這“六不闖紅燈”,是他“八字”廉政自律觀的真實寫照,是他生命的絕唱,今天,我們每一個黨的干部都應該時刻牢記這句箴言,想一想,比一比,看一看,查一查,該改正的改正,該預防的預防,象鄭培民同志一樣,牢記宗旨,嚴守紀律,念好廉潔自律“八字”經,堅決不闖“紅燈”,自覺做到為人不亂位,權力不錯位,工作不缺位,永葆公仆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