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機關作風建設問題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是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優化發展環境的重要舉措,有幾個問題不容忽視。
一、幾個突出問題
當前,機關作風建設對于機關效能和發展環境來說,的確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許多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大方面。
其一,在領導作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四個。一是脫離群眾。他們往往是心不系民眾,一心只想往上爬;眼不觀民苦,而善察上司臉色;耳不聽民聲,卻愛聽恭維話;足不進農家,專往上級跑;不體貼民情,不關注民生;導致黨群關系、干群關系不斷惡化;二是求功心切。脫離實際地大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其中又因資金短缺、監管不力等因素,不乏有燦尾工程、豆腐渣工程,勞民傷財;三是貪圖享受。喜歡講排場、比闊氣,大吃大喝,肆意消費,有限的資金使用不當,有錢享受,沒錢辦事,群眾意見大;四是以權謀私。用權不公,用人不當,暗中插手工程建設,不能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其二,在行業作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六個。一是庸政怠工。遲到、早退、串崗、脫崗現象屢見不鮮,上班時間總是做一些諸如炒股、上網娛樂等與上班無關的事,下到基層也是工作時間少,娛樂時間多,特別是有一些單位的領導干部成天泡在網上“消磨時間”。二是推諉拖拉。喜歡耍弄權術,有好處就爭,有責任就推,把“一次性告知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拋到了九霄云外,左一個原因,右一個理由,你推給我,我推給他,一天能辦好的事硬要拖上個十天半個月,一次能辦好的事也要讓人跑個三回九轉。三是利益至上。把部門利益、小團體利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不惜以增加企業、群眾負擔從而損害發展環境為代價,以罰代管現象屢禁不止,亂收費的問題層出不窮,個別單位簡直是唯利是圖。四是態度不好。總是以管理者自居,不懂得管理就是服務,喜歡居高臨下;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讓企業和群眾高興而來、掃興而歸。五是吃拿卡要。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六是辦事不公。同樣的事,對不同的人不同地辦,“看人辦事”現象普遍存在,特別是對普通群眾不理不睬,甚至于刁難。然而,一旦有領導出面,事情再難辦也就好辦了。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剖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機關作風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來自三方面。
1、認識不到位。
第一,學習不夠。當前,有部分干部職工,特別是領導干部對學習重視不夠,既不能刻苦學習,更不能善于學習。“學習無用論”、“學習影響工作論”、“學習鍍金論”的錯誤思想有所抬頭,缺乏學習政治理論、政策法規、業務科技的興趣和熱情,不要說不能自覺地靜下心來讀書學習,把參加集中學習看作是裝點門面,就是在參加專題學習培訓時,也有讓別人寫作學習筆記和論文的,等等。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不去用或者不會用科學理論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也就不能理性認識作風建設中所存在的問題,更談不上用發展的觀點去轉變職能、提高效能、解決問題。
第二,思考不深。單位領導缺乏本對本單位作風建設的深刻了解,不能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一線搞調研。大家習慣成自然,對一些長期存在的看上去是“雞毛蒜皮”的事熟視無睹,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看不到作風建設對單位形象、優化發展環境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三,比較不當。一是與過去相比,感覺作風好多了,無需加強。二是與其他單位相比,本單位的作風還算過得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此不思進取,安于現狀,當然會心安理得,無動于衷。
第四,定位不準。不會換位思考,對于作風建設應該達到一個什么樣的要求與水平,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總是站在自身的角度去看作風建設,不能站在服務對象的角度去看問題,更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去看作風建設的重要性。因此,自我感覺良好,認為沒有必要搞作風建設的同志甚至是領導干部也大有人在。
2、制度不執行。
當前的制度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不是沒有建立相關的制度,而是執行制度不到位。這幾年來開展的機關效能建設工作,各地各單位都建立了不少的相關制度,每一個單位的制度總是林林總總不下幾十個,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大家都能認真執行,那么我們的作風建設就一定會碩果累累,一定能夠得到廣大群眾的肯定與認可。實際上,許多的制度,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卻不能落實到行動上,成為一紙空文。造成有制度不執行,或者說執行制度不嚴格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建立制度本身是走過場圖形式,很多制度的建立并不是出于單位自身建設的需要,而是為了應付上級要求。二是習慣成自然,長期以來養成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在沒有發生帶有根本性的變革之前,大家往往安于現狀,沒有幾個人會自覺地去痛改前非。三是缺乏一個切實可行的監督機制,制度一旦出臺就了事,缺乏一個機構去監督制度的執行情況,制度執行與不執行一個樣,自然就容易把制度當擺設了。
3、監督不落實。
不對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制度就容易成為一紙空文。監督不力,制度的執行就容易走樣、打折扣。久而久之,制度也就必將成為“花瓶”。造成不監督或者說監督不力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三個。一是不想監督。一方面,有的單位領導本來就指望依靠大家自覺遵守制度,再說個別領導本身就不能帶頭執行制度,理所當然地不想監督了。另一方面,多數干部職工也是自由散漫慣了,不想接受監督。二是不敢監督。在很多的單位,領導出于考慮后顧之憂、不惹麻煩、做老好人等因素,既不愿得罪人,也怕得罪人。連領導都如此,更何況作為處于被領導位置的一般干部特別是廣大職工群眾,就更加無須去談同級監督,根本就談不上監督上級了。所以,大家對制度不執行的情況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彼此寬容,彼此坦護,彼此滿意,其結果只能是不讓群眾滿意。三是不能監督。除了缺乏監督機構之外,還缺乏有力的監督措施,對違反制度的,不處理或者說處理得輕描淡寫,隔靴搔癢。比如上班時間上網玩游戲的情況,有的單位的處理是第一次教育,第二次警告,第三次扣錢10元。如此不痛不癢的處理,豈能指望起到什么大作用?
三、幾點建議
加強機關作風建設,需要上下互動,左右聯動,真抓實干,勵精圖治。
1、領導必須以身作則,帶頭示范。
單位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對于機關作風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堅持領導帶機關,機關帶基層,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指導和帶動分管部門的作風建設;上級機關要通過自身作風的整改,來帶動和影響下級對口部門作風的轉變。領導干部必須嚴格按照總書記在中紀委七次全會上作重要講話中所倡導的勤奮好學、學以致用,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真抓實干、務求實效,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顧全大局、令行禁止,發揚民主、團結共事,秉公用權、廉潔從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個方面良好風氣的要求,強化自身的作風建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另一方面,要堅持基層促機關,下級促上級。基層單位要在結合實際,抓好自身作風建設的同時,積極配合上級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監督作用。
2、整改必須小處著眼,小事改起。
首先,要圍繞“關鍵在于找到問題”,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意見,查找問題。要利用本系統本單位部門之間比較了解情況的有利條件,鼓勵部門之間以適當的形式互相提建議,并在廣大干部職工中開展征集改進作風合理化建議活動。同時,要敞開大門,走出機關,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到服務對象中去,圍繞影響改革和發展大局,基層干部群眾反映強烈,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調研,面對面地聽取意見和建議,并從下屬單位存在的突出問題中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要通過發放征求意見表、召開座談會、設立投訴箱、公布投訴電話、開通網上投訴信箱等形式,暢通意見征集渠道;要通過民主生活會等形式,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自覺查找不足和差距,明確努力方向。
其次,要圍繞“根本在于解決問題”,狠抓問題的整改提高。單位和個人針對機關作風查找出來的問題,要舉一反三,深入排查,深刻剖析原因,研究整改對策,制定整改方案,明確整改內容、措施、時間表和責任人,并以一定方式公之于眾。堅持抓重點,切實解決突出問題,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存在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著力解決什么問題。對基層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能夠做到的,務必馬上改;需要統籌兼顧逐步解決的,要積極創造條件盡早整改,以整改的實際行動取信于民。
3、制度必須嚴格執行,落實到位。
制度建設是機關作風建設取得實效和建立改進作風長效機制的根本的重要保證,必須貫徹治標與治本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在立足當前,著力解決機關作風突出問題的同時,要著眼長遠,用改革的精神來抓作風建設,加強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探索建立新形勢下機關作風建設長效機制。另一方面,要力抓各項制度的貫徹執行,堅持制度管理,用制度來管人管事管權管錢。一是要領導帶頭執行制度,尤其是要帶頭執行民主集中制,發揚民主,團結共事,防止大權獨攬,搞一言堂。二是執行制度必須嚴格到位,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事事公平。三是執行制度要持之以恒,不能因噎廢食,半途而廢。
4、監督必須動真碰硬,防患未然。
首先,要加強政務公開工作,做到政務公開及時、真實、全面,實現政務工作“陽光化”,把知情權、監督權還給群眾。其次,要在內部建立健全監督機制,把監督落實到權力運行的全過程,做到監督隨權。第三,要暢通外部投訴渠道,認真受理各類投訴,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接受來自群眾、輿論、社會各界人士的全方位的監督。第四,要嚴肅查處作風建設中的各種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從快從嚴,決不姑息,以高壓態勢整飭作風建設中的弊病,殺一儆百,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