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長效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是黨風廉政建設的基礎部分。“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是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必然要求;是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基層干部改進作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勢下,應堅持教育、制度、監督并重,通過教育確保知廉、通過制度確保守廉、通過監督確保護廉,積極探索構建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長效機制。
一、發揮教育的導向作用,確保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知廉
教育是基礎。通過教育,指引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知道哪些行為可為,怎樣為;哪些行為不可為,為了會有什么后果。并對自己及他人的行為作出正確的評價,形成正確的是非觀,促使他們知廉。
1、規范教育內容。當前,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受教育的內容,存在大、淺、空現象,缺乏系統性,使得教育易流于形式。一是進行黨章教育。黨章是黨員的行為準則。通過學習黨章,增強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群眾觀念和宗旨意識,樹立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正確享受黨員權利的同時,積極履行黨員義務。二是進行法制教育。要選擇與農村實際和農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法制教育,用法律規范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行為,提高其法制觀念。三是進行制度紀律教育。主要是加強對“兩個條例”,中央提出的“六不要”以及相關的廉政制度的教育,讓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知道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
2、創新教育形式。形式新、效果實。在組織形式上,要采取集中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長期教育與階段性教育相結合。在教育手段上,要在鞏固運用黑板報、宣傳欄、圖書室、文化站、廣播站等傳統宣傳陣地進行教育的基礎上,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廉政文化進農村活動。在教育方法上,根據新時期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觀念、思維方式、個體素質和環境等的變化,摒棄“說教式”的教育,靈活運用教育對象喜聞樂見的方式,以情感人,以理服人。*4年底,我縣對一村支書受賄案進行了公開審理,邀請了部分行政村的村干部參加旁聽審理,讓他們接受了深刻的現場警示教育。這種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教育形式,增強了教育的靈活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3、建立教育激勵機制。當前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教育,存在著“學與不學一個樣”、“學好學壞一個樣”的突出問題,導致教育乏力,應付的多,主動的少。因此有必要建立教育激勵機制。要把接受教育的基本情況和學習效果作為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綜合考評的重要內容之一,堅持教育與選拔任用相結合的干部任用原則。對任現職的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每年進行一次廉政知識測試,不及格者視情給一次補考機會,仍不及格者堅決給予降職、降級或免職等處理。對擬提拔重用者,必須先通過廉政知識測試,否則不予任職。以此樹立正確導向,全面激發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接受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發揮制度的規范作用,確保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守廉
制度是保障。鄧小平同志說過“好的制度,可以使壞人變好,壞的制度可以使好的人變壞”。可見,制度利于規范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行為,促使他們守廉。
1、建立健全各項制度。要針對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規范權力運行為重點,建立健全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制度體系,努力形成用制度約束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從政行為。一要建立民主決策制度。建立鄉鎮、村領導班子議事規則,落實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堅持和完善鄉鎮黨委會、黨員代表大會、村黨員大會制度,推廣農村“兩委會”聯席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和村民會議制度,凡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項,都要提交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我縣自*6年起,凡村集體資產流轉,一律進縣林業要素市場經招投標程序公開進行拍賣,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現象,確保了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好評。二要健全財經制度。堅持“村財民理鄉管”制度,規范村財務管理,搞好對銀行帳號、收費票據、村資產和債權債務等清理工作,建立臺帳。嚴格農村財務收支審批程序,實行報帳制。
2、推行政務、村務公開。要規范和完善公開機制,規范公開內容和重點。鄉鎮政權機關和基層站所要重點公開貫徹落實上級有關農村工作政策、惠農政策情況,各類專項資金、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使用及涉及收費的依據、標準等情況;村務公開要以財務收支為重點,以村集體土地征用、計劃生育指標分配、宅基地審批、村公益事業等為主要內容,并及時公開糧食直補、退耕還林補助資金兌現、扶貧款物發放、農村低保等農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內容。規范公開時限,堅持定期公開與及時公開相結合,防止和糾正不公開、假公開、不及時公開等問題。*5年,我縣在所有鄉鎮建立了便民服務中心,將鄉鎮基層站所集中到“中心”辦公,并公開了辦事程序、收費依據及標準,對群眾辦事實行“一門式”服務。這一新型政務公開平臺,實現了與群眾的“零距離”服務,改進了機關作風,提高了機關工作效能。
3、建立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協調機制。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通力協作。要建立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宣傳、政法、發展改革、教育、民政、財政、勞動與社會保障、國土資源、建設、農業、衛生、審計、物價、農業開發等涉農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各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部門職能,把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納入本部門整體工作,針對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研究提出具體措施和辦法,明確任務要求,切實加以解決。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把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各項任務分解到相關職能部門,做到分工具體、責任落實。
三、發揮監督的制約作用,確保農村基層黨員干部護廉
監督是關鍵。缺乏監督的權力必然產生腐敗。在保證有效監督的情況下,農村基層的各項廉政制度能得到較好執行,促使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廉潔。
1、優化監督環境。當前,各種監督力量在農村存在弱化,甚至出現空檔,使得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游離于監督之外。因此,要將監督的觸角向農村基層延伸,讓農村基層黨員干部能時時處處感受到監督的力量,促使其廉潔自律。在農村,對待監督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把監督視為是對自己不信任、不放心,從而反感監督;群眾怕因監督而遭至打擊報復,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從而不敢監督,也不愿監督。因此,要教育農村基層黨員干部要把監督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帶頭增強自覺接受監督意識,正確對待監督。同時要加大對壓制、限制、阻撓監督和濫用監督權行為的打擊力度,在農村基層形成“積極倡導監督、大膽實施監督、支持保護監督”的濃厚氛圍。
2、創新監督方式。當前,對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監督形式單一,甚至有形式主義現象,因此要創新監督方式,區分類別,采取不同的方式,增強監督實效。對農村基層站所,主要是推行辦事公開。公開辦事程序、收費標準及依據、辦結時限等,讓群眾在明白辦事中強化監督,促使農村基層站所黨員干部廉潔自律。對村干部,強化三種監督。一是強化任前監督。對村干部任前進行公示,再進行民主測評,“行不行讓群眾來評一評”,測評不達標者,不予任職。二是強化任中監督。以推行述職述廉制度為抓手,強化任中監督。我縣已在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示范點推行村干部述職述廉制度。村干部在村民代表大會上,就貫徹落實上級部署,特別是財務收支、村集體資產流轉以及個人重大事項等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進行如實說明,當場還要接受村民代表的質詢和詢問。村民代表對村干部當場進行民主測評。鄉鎮黨委政府將村干部述職述廉情況、整改情況和測評結果如實記入其廉政檔案,并作為工資補貼發放、使用的重要依據。三是強化任后監督。對村干部離任時,主要是對其加強離任經濟審計,防止離任前夕的腐敗現象。對農村一般黨員干部,主要是加強對其日常言行的監督,促使其遵紀守法。
3、建立監督情況快速反應機制。對監督結果,如不正確、不及時作出反應,會傷害干部群眾的積極性,最終會使監督如同虛設,因此有必要建立監督情況快速反應機制。一是建立監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紀檢、組織、人事部門牽頭,會同財政、民政、農業、林業等涉農部門組成監督工作聯席會議,互通信息,加強溝通與協調,形成監督合力。二是建立監督結果快速反應工作機制。正確運用監督結果,對勤廉兼優的農村基層黨員干部,要及時予以表彰,并作為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據。對有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的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提前打招呼,及時提醒,促使其及時加以整改。對違紀違法者,堅決予以查處,以懲處結果強化監督效果。